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可笔者认为,“有感情地齐读”是不可能做到的。 先来说齐读。齐读的好处在于能同时让许多学生练习朗读,体现出较高的朗读练习效率。但由于齐读必须追求整齐划一的听觉效果,所以,忽视朗读的个别差异也就不奇怪了。当有的同学  相似文献   

2.
正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部分,它带领学生走进文章的情感殿堂,促进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领会文章主旨的一种最直接的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给学生带来的实际效果,用朗读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用朗读来促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下面分析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朗读策略。一、开展日常朗读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一)齐读和个别读齐读,表现出来声势浩大,能够体现出壮观的场面。学生在齐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齐读的生命力和活力,能够使得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提升起来。齐读的过程,可以集  相似文献   

3.
齐读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朗读方式,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简单地、不加区分地让学生齐读,而应着重考虑齐读的内容、时机、方式,提高齐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齐读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朗读方式,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简单地、不加区分地让学生齐读,而应着重考虑齐读的内容、时机、方式,提高齐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有教师认为:阅读课上,齐读虽然能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共同提高,却不利于部分学生个性的张扬.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我十分喜欢并积极提倡在课堂上让学生齐读课文.我认为,齐读是"共同提高"与"张扬个性"的双赢选择.  相似文献   

6.
读《江苏教育》(1997.7)陆伯寅同志《“有感情地齐读”析》一文后,颇有不同想法,现提出商榷。 陆文指出:“齐读容易忽视朗读个别差异。当有的同学已熟读成诵,有的却连读通都有困难,为了使自己的朗读不影响别人的朗读,不影响整体上听觉效果,朗读差的学生或不断跳词、跳句,或只是开闭嘴巴,装模作样,充当南郭先生,以求保持一致。”其实,朗读训练是一动态发展过程。要达到有感情齐读课文,必须经历严格、正确、流利的朗读训练过程,让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文章读通读顺。”教师话音刚落,教室里却响起响亮而整齐的读书声。“停!请自己读自己的。”教师略显尴尬,赶紧打断了大家齐读的声音,要求大家按照自己的节奏读书。学生们愣了一下,继而各自读开了。这是公开课中的一个常见场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已不敢让学生在公开场合齐读了。齐读似乎成了低效的,不可取的,甚至是错误的阅读方式了。为什么教师在公开课的时候这么忌讳学生齐读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教师就片面地认为:齐读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不符合新课标精神。一、齐读是否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既然是获取信息,既然是吸收,那要考虑的是吸收效率的最大化,即用最短的时间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读懂。因学生性格、生活经历以及已有知识的不同,朗读文章后自然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这与学生是选择齐读还是自由读关系不大。因此,大可不必“谈齐读而色变”。与跟读、分角色读、自由读等众多朗读方式相比,最有效率的朗读方式应是齐读。当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时,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齐读。这有趣的现象背后可以说明两点:一是学生比较喜欢齐读,因为齐读最容易读通、读顺、读准;二是平时课堂上教师常让学生齐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上怎样根据朗读教学的目的,恰当地运用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充分发挥好朗读训练的作用呢?本文就课堂上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等四种形式而谈之.  相似文献   

9.
齐读是朗读的有效形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清齐读的利与弊,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教师要站在客观理性的立场上,选准齐读的内容,找准齐读的时机,采取适合的齐读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朗读很多时候被当做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过渡,学生齐读之后便进入文本的分析、探讨,老师对朗读本身缺少指导或者指导只停留在表面,学生只是被动的完成朗读过程,没有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激荡,也就享受不到阅读带来的愉悦。在自由朗读时,充满个性化的阅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甚至是学生在朗读文本时是只动口,  相似文献   

11.
一、始终坚持"熟读成诵"的原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篇课文,我都会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读.有时是自由放声读,有时是同桌对读,有时是默读,有时是齐读……特别是放声朗读,对于记忆有很大的作用,我一般会采用小组齐读、男女生分开读、点名分任务读等朗读方式.  相似文献   

12.
闰银堂 《学周刊C版》2014,(3):145-145
小学语文课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总要齐读,并且把声音拉得很长很长。很多教师面对此种情况束手无策,放任不管,久而久之,学生“齐读”也便成了习惯。“齐读”是朗读的一种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是经常被我们使用的。但是,纵观现在的课堂,这种“齐读”的模式似乎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3.
让教学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教师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学生便齐声朗读。可朗读的要求究竟是什么?是让学生感悟课文,还是训练朗读能力?抑或是品味精彩句段,理解语境?这类既无积极性又无主动性的假生活化的教学充斥我们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怎样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训练方法。一、朗读朗读是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好方法。它能使说话变得生动自然。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采用齐读、领读、自读  相似文献   

15.
齐读课文的现象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比较普遍。有的语文教师认为这种读书方式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可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有时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笔者认为齐读并不是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胡昌友 《教学随笔》2014,(10):20136+136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齐读、抽读、分角色朗读等可以起到较好的朗读训练;但这些方法还不够丰富,在增强趣味性提高朗读能力上还显得单调。快读、说唱、伴读、悲读、乐读、方言读等现代课堂的朗读方式正在悄然兴起,丰富了朗读方式,激发起了学生读的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和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强调朗读是必然的,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愿意朗读,要么在齐读的时候读得松松散散,高低起伏,要么是自由朗读的时候有些学生就是"金口难开",所以,真正收到的效果却很小。情况往往是教师再怎么鼓励学生大胆站起来朗读课文,但是响应者很少。怎样才能解决这样的尴尬场面呢?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想到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角色朗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朗读方式多种多样。从朗读者看,有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从朗读人数多少看,有班齐读、小组读和点读;其他还有分角色读和男女分读等。朗读方式的选择对语文教学的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一些教师却不以为意,教学中要么一味齐读,分析课文之前,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问题教案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复习新词。2.回忆课文大意。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三亚自然风光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大意。2.默读,用“——”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儿的。3.学生讨论交流:天与海——白鸥——椰子树——细沙4.教师引读,想像三亚的自然风光:师:三亚在哪儿?(生齐读)——师:这里的天与海是什么样的?(生齐读)——师:白鸥怎样?(生齐读)——师:椰子树怎样?(生齐读)——师:细沙怎样?(生齐读)5.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三亚这里的自然风光怎样?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精读三、四自…  相似文献   

20.
一、始终坚持“熟读成诵”的原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篇课文.我都会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读。有时是自由放声读.有时是同桌对读.有时是默渎.有时是齐读……特别是放声朗读.对于记忆有很大的作用.我一般会采用小组齐读、男女生分开读、点名分任务读等朗读方式。学生练读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教师可以是泛读.可以是引读。也可以和学生对读.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甚至可以与学生比赛,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