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再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初探”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的探讨。指出中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由六种运动心理观点所构成。即,运动发展心理观、运动保健心理观、技能形成心理观、运动竞赛心理观、运动战术心理观和心理训练心理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养生思想和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传统养生的"重人贵生"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心身统一"的生命观,"形神共养、性命双修"的养生观,和"动静相宜"的运动观等特征,不仅提炼和总结了传统的养生思想和理论,有助于传统养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丰富和完善了当代健身气功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11月 5日 ,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中国运动医学学术大会上 ,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授予天津体育学院终身教授、天津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著名运动生理学专家陈家琦先生“FIMS杰出运动医学成就奖”。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陈启明教授和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前任主席DeRose教授向陈教授颁发了荣誉证书。这是继中国运动医学学会授予的“中国运动生理学创始人”荣誉称号后 ,陈家琦教授获得的又一项崇高学术荣誉 ,也是天津体育学院学者在国际学术界获得的最高荣誉。这些褒奖不仅是对陈家琦教授为中国和世界运动医学所做出…  相似文献   

4.
李之俊 《体育科研》2003,24(4):75-76
“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在新世纪首次召开的运动医学最高水平会议。会议收录论文335篇,其中大会报告13篇,专题报告289篇,书面交流33篇。论文数量之多,学术水平之高,创下中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的新高,基本反映了当前中国运动医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学术交流的国际化趋势。1 中国运动医学研究的几个特点1.1 研究领域广泛而深入论文研究内容涉及运动医学研究的所有人体运动科学领域。从基础应用研究到科技攻关服务,从人体生理病理到运动创伤防治,从运动训练监控到大众健康促进,从营养补充到疲劳恢…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准确地梳理中国运动养生技术体系,运用历史还原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逻辑分析.结论:运动养生技术类型的形成是历史发展与文化不断融合的自然结果.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在早期生活实践中获得动与静的身体体验之后在与自然界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获得身体运动的启示;随着社会思想的不断融入以及医学的发展,一系列专门的身体运动技术被逐步创造出来并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具有典型特征的4种运动养生技术类型,即肢体活动类、肢体导引类、意念导引类以及静法类,其中,肢体活动类与静法类都是沿袭早期动静体验独立发展而成的,另两类则是动静体验相互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实为道家行功,其与道家坐功理法相同。即修太极动静之机以为法,练阴阳清长之妙以为用。太极拳之可以具有显著的健身作用,是因为其在松静精微的运动中,外导内引,达到强健筋骨、修养身心、调和气血、祛病延年。而吴式太极拳以其松静柔化著称。因此更具导引经络、调和气血之功力。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和五行学说,对吴式太极拳的健身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这可对同道诸君有所裨益。●经络对人体的作用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人身有六阴、六阳十二条正经。另有七经八脉。经脉之间,又有络脉相联,遍布人身内外。作用大致有以下四方面:1…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运动是由中国古老的导引吐钠术结合技击之术演化而来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医学、文化的结晶,尤其经过武当山张三丰师祖的系统整理以后,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被世界人民所瞩目的传统养生保健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动静力牵拉运动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教学对比实验,运用形态机能指标及派生指标分析法分别对男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动静力牵拉运动对改善男女大学生的柔韧性和力量素质效果显著;动静力牵拉运动对改变女生体型的作用较大,增加了瘦体重、减少了体脂和身体各部位的放松围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体育运动的文化特征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渗透到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国体育运动特殊的品格和气质。古代生命观的推演,必然产生有关身体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对古代竞技运动影响最深的思想观念是等级森严的礼乐观和谨慎克制的嬉戏观。现代体育运动所提出的新概念、新观念和新模式潜移默化地进入了现代化运动建设者的精神生活。它不仅将影响到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伦理观念,而且将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心理、性格、行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科学养生观的剖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健康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内容丰富,观点独特。本文仅从崇尚自然、发展形神中和动静起疏畅经络四个方面,剖析了部分传统养生文化的科学养生观,以期做到“古为今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为人们日常养生保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大学生不注重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意识越来越淡薄。民族传统体育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人身、心两个方面,从整体上维护人体健康,其独特的健康思想理念对大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身心健康问题有独到而又有效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的传播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太极拳以其独有的健身、修身、防身价值而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推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应坚持以健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观,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所具有的健康、娱乐价值功能,为人类提供和谐健康的体育运动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太极拳,具有东方民族体育的浓厚色彩,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养生思想、伦理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与修性于一体,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东方武术文化,太极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文章从生理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太极拳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功能与价值,研究它所透射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光辉,以及通过太极拳运动达到的社会效果,实现其健身、养生、修身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学活动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以及分析研学活动发展现状,认为在项目教学法下把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融入研学活动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依托闽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以拍胸舞为例,对民间传统体育研学活动的开发进行探讨。旨在利用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研学活动内容,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提高研学活动的质量,创新研学活动的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体育赛事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保健体育师资建设、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赛事等影响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医理论与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养生体育是中医养生学的内容之一,是运用中医阴阳、精气神等学说加以阐发,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受到启示,进行总结,不断发展。探讨中医养生理论与传统养生体育的关系,旨在推动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养生是指通过一切可用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调节心智、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等目的的传统运动项目,自古以来,中国武术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养生是中国武术功力内化的结果,是以炼精化气,炼气还神为主体。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武术养生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武术养生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纷繁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为世界人民所仰慕.气功养生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强身健体之瑰宝.当下,健身气功是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从中华民族悠久的五千年传统文化中走出来的产物,它是气功的一种,是传统气功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项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世界体育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文章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研究健身气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有中医理论作为其基础,理应成为人们修身、养生的第一选择。但是,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在我国开展的并不尽如人意,针对此现象,对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做全面分析,找出其在高校开设的必要性,使它进入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使青年一代更懂得科学的健身,增强体育养生与保健意识,在高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学体系,从而开设养生学课程使之改变学生体质下降趋势,促使人才素质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运动医学领域中的中医外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外治法原理是通过经络传导、皮肤、粘膜吸收药物达到治疗康复的目的。分析了几种中医外治法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特点,其中穴位中药离子导入是一种传统医学与现代新型给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目前在运动医学领域中运用较少,经皮给药系统的治疗手段在消除运动疲劳、损伤治疗等方面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