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曹"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与七子互相辉映,彪炳文坛。曹氏父子创作了大量乐府诗,并且注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在经学束缚下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曹氏父子的身份地位和皇室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文学思想之形成有重要作用。父子三人均爱好乐府诗,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曹操反对虚而不实的"浮华"风气,在创作过程中尚通脱、尚实、务尽。  相似文献   

2.
孙向召 《天中学刊》2010,25(3):58-60
曹氏父子创作了大量乐府诗,并且注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在经学束缚下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曹氏父子的身份地位和皇室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文学思想之形成有重要作用.曹氏父子均爱好乐府诗,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曹丕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提出了在进行文学批评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他认为作家专才多,通才少.他论述了文章在国家政治生活在的作用,并对当时的文体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曹氏父子现存的130首乐府诗,是文人乐府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曹氏父子之所以创作了如此多的乐府诗,与其均雅好音乐等关系密切。曹氏父子对乐府诗所产生的情结虽各有别,但对王权的向往、追求与依恋,乃为其共性。  相似文献   

4.
曹氏父子的乐府诗创作是慷慨悲壮的建安诗风的重要组成。虽为父子,三曹的乐府创作仍各具特色,俱臻佳境。曹氏父子的乐府诗在语言风格、描写对象与抒发情感、构思与章法、体裁形式以及对音乐的处理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的取向。  相似文献   

5.
诗律述要     
一、概说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诗歌古国。《诗经》、《楚辞》、汉代古诗、乐府,三国魏的曹氏父子,建安七子中的王粲,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还有晋陶渊明的作品,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珍贵的古诗遗产。南北朝以后,诗就逐渐趋于  相似文献   

6.
建安诗歌深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诗歌中激荡着民歌的旋律.在形式上,建安诗歌接近乐府民歌旧曲,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旧题、质朴自然的语言和比兴、铺陈的手法;在精神上,它传承了汉乐府民歌中的伤感与悲情,无论是忧伤的长歌与短唱、昂扬奋发时的慷慨陈词,还是悲壮激越的篇章,都激荡着生命内在的旋律.追溯其文化渊源,建安诗歌慷慨激昂的声调与《诗经》中秦地悲歌一脉相承,建安风骨是汉代乐府民歌与商周时期秦地民歌音乐精神的张扬与升华.  相似文献   

7.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围绕着曹氏父子聚集而成的邺下文人集团直接承袭汉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其"慷慨悲凉"的诗歌风格形成了后人所称道的"建安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掀起了第一个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所以说建安文学是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占有一席独特的令人瞩目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诗圣李白的诗歌,主要表现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悲愤郁闷的心情,从某一个侧面曲折地反映盛唐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矛盾。本文主要通过乐府民歌中反映人民疾苦,反映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战争问题较多,这三方面内容的诗歌进行比较,来说明季白乐府诗中的民歌风味。  相似文献   

9.
王起(字季思)教授是当今海内外知名的学者,在古典文学尤其是词曲的研究和写作方面造诣极深,成就卓著。然而,在早年,他曾经是一个有志于继承古代乐府民歌的传统,并与学习和借鉴现代民歌结合起来,着意开辟一条诗歌创作新路子的诗人。这一点,知悉者恐怕寥寥无几。 他的这一番心血,凝结在几遭劫难而幸存下来的《翠叶庵乐府》中。浙江人民出版社已把《翠叶庵乐府》和《玉轮轩诗词》(收作者解放前后所写的旧体诗词)结集,以《王季思诗词录》书名印行。 在我国,一部诗歌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民歌和文入学习民歌的历史。《诗经》中的“国  相似文献   

10.
诗圣李白的诗歌,主要表现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悲愤郁闷的心情,从某一个侧面曲折地反映盛唐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矛盾。本文主要通过乐府民歌中反映人民疾苦,反映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战争问题较多,这三方面内容的诗歌进行比较,来说明李白乐府诗中的民歌风味。  相似文献   

11.
廖淙 《现代语文》2006,(2):12-13
关于汉末诗歌(乐府民歌,人五言诗)的研究历时久远,前贤已从很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本试结合汉末时代特征,考察汉末乐府民歌和人五言诗歌,从化心理角度来论述汉末诗歌对传统诗教的叛离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陌上桑》是我国东汉时代的一首乐府民歌。所谓“乐府”,原是西汉初年封建中央政府的一种音乐机关,它不仅负责制定乐谱和训练乐员,还兼有采集文人和民间诗歌的任务。《陌上桑》就是被采集的民歌之一。这种被采集来的诗歌,由乐府配上曲谱,可以歌唱。到了六朝时代,人们为了把这种诗跟没有配曲的诗区别开来,就管他们叫乐府。从此以后,乐府就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它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表  相似文献   

13.
张爱华 《成才之路》2009,(22):84-85
元散曲保留着乐府民歌那种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其自然本色的艺术风格与民歌息息相通。但元散曲作为文人诗歌,有其不同于民歌的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其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4.
建安时期,乐府诗大放异彩,呈现新风貌,是由曹操率先垂范,其子曹丕、曹植、其孙曹睿踵事增华,乐府诗成为当时诗歌创作的主流。学界对曹氏家族乐府诗的开拓性论述较多,但对于他们如何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似乎注意不够,更缺乏具体的分析。本文从文本出发指出:曹氏家族从音调、诗题、诗歌内容到具体创作手法,对汉乐府进行了全面的继承,遂使乐府这种传统诗歌形式焕发了新的生机,并为后世作者进行乐府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全诗共357句,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的成就,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并成为“乐府双璧”。  相似文献   

16.
赋、比、兴是我国传统的诗歌表现手法,三者中难点在于对起兴表现手法的运用和理解。学生对此往往认识模糊。起兴主要的特点是借物言情,含蓄委婉地预设下文的情绪或气氛。起兴主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其联想方式有铺垫式、类比式、对比式等。在我国古代民歌或仿民歌形式写作的诗歌,如《诗经》《楚辞》乐府、新题乐府中大量使用,而且现当代一些诗文、各地民歌、歌词等继承并创新了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辨析了乐府与歌诗、歌行、词曲、民歌、音乐文学几个概念的关系,指出:乐府成为诗名以后,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含义依然保留下来,宋代以前凡称乐府者,一定与朝廷音乐机构有关;歌诗泛指一切有音乐舞蹈表演的诗歌,只有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的歌诗才能称之为乐府;歌行出自乐府但又不等同于乐府,带有音乐性质,但又偏重体裁而言,具有乐府体裁的特点,但又七言非乐府长歌;区分乐府和词主要看句式如何,若是齐言,属于乐府诗,若是长短句,属于曲子词;有些乐府来自民歌,但乐府作为宫廷乐章,不宜再称作民歌,只有少数杂歌谣辞例外;乐府虽与音乐有关,却与音乐文学不相等同,具有音乐形态的乐府属于音乐文学,已经失去音乐形态的拟古乐府和准备获得音乐形态的新题乐府不能视为音乐文学。  相似文献   

18.
建安诗歌慷慨风格与建安诗文频繁地使用“慷慨”一词有一定的关系。“慷慨”一词在建安诗文中的内涵是不同的。慷慨风格在建安诗人作品中的表现也各异。建安诗歌的慷慨风格有一个渐见具体、逐步形成的过程,不是凝固、封闭式的,而是运动、开放式的。建安诗歌慷慨风格的形成,与曹氏父子的大力提倡,人们生命意识的觉醒,思想的解放,使用质朴劲健的语言等分不开。“建安风骨”与建安诗歌的慷慨风格不能等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璀璨的明珠。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作文时可以借助诗歌成就佳作。  相似文献   

20.
诗经民歌和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 ,作为诗歌鼻祖的“诗三百”,在形式、内容、思想、艺术技巧等方面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其后的两汉乐府叙事性民歌 ,不仅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并且对其叙事艺术技巧加以继承和发展 ,在矛盾冲突、结构布局、人物刻画、语言艺术等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类似后世戏剧艺术手法的特色 ,汉乐府中这些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也可以说是后世戏剧艺术表现手法的滥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