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诗评家说,诗歌是诗人借助语言寻找到的美好世界。我想这句话真正提示出了诗的本质。诗歌作为诗人心灵最深处的呼吸,它吐纳的必然是最纯洁、最神圣、最精美的东西。我们阅读诗歌,其实也是在寻找一个世界,我们的心灵在诗人构筑的世界里飞翔、攀升,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心灵的艺术,又是语言的艺术,它时刻记录着诗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苦难、欢乐和思考。一首诗记录的可能是一个诗人某一时刻的心情,而当我们面对各种流派的诗歌时,感悟到的却不尽相同。一首诗所包含着的诗人的情感、思想、价值观,能给阅读者带来精神世界无限的享受。一首好的诗,不能缺少真实的情感,因而,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古今中外的诗论家都把真挚的情感抒发视为诗歌的重要美学特征。"诗缘情而  相似文献   

3.
读诗最重要的是感受。文章谈模糊性阅读意在提倡一种纯心灵的阅读方式,特别是初次阅读,不以理智介入思考分析,纯以心灵感受诗的内在情感、情绪、气氛,和与诗人人生经历紧密相连的生命体验。对于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中西方诗歌,模糊性阅读所获得的心灵感受是深层解析的基础,和最终要回归的本原。只有通过模糊性阅读,才能真正把握诗质。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人辈出,流派纷呈,他们创作出的古典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可谓百花争艳、气象万千,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目前,诗歌在中小学教材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诗歌背诵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高度重视诗歌背诵在提高中小学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音乐性即诗歌在语言和形式上所具有的跟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诗歌语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并通过声音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以打动人心;在内质上,则体现为诗人情感的起伏和心灵的律动,是诗人情感、情绪的声音显现形式。诗歌的音乐性,首先应视之为诗的内在素质,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因素。“诗言志”“诗缘情”,诗歌抒情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诗歌必有与之俱来的音乐性,即诗歌的抒情性决定了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声律化的特点。我们知道,人们情感的抒发,要用一种既不是叙事也不是论说的抒情语体裁形式…  相似文献   

6.
<正>一首诗的好坏,先要看那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作者的"感动"决定着一首诗有没有"感发"力,使阅读诗歌的人受到心灵的震撼。《毛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是说内心之中首先有一种感发,情动于中,然后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是诗歌孕育的开始。既然要"情动于中",然后"形于言",这"情动于中"是诗歌孕育出来的一个重要质素。李商隐的《锦瑟》历来被人们称道,这首诗是诗人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对人生所做的一次追忆。诗写得惆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当我们一说到汉语是伟大的、是一种具有高度文明价值的语言时,人们马上会举出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诗为例,甚至不用举例,这些精美的的诗句就会自动浮现在我们的记忆中。它们已成为我们的文化记忆,成为我们的审美尺度。所以德国二十世纪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说:“一种语言的性质要通过诗歌来体现”。那些优秀的诗人和诗篇,总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化的骄傲和表征。  相似文献   

8.
诗是语言艺术或者语言的演奏形式,诗人寻找一种能够表达思想的语言,使自己从闲惑中解脱出来,一切都交给语言。诗人寻找的这种特殊的语言,这种具有诗美特征的语言,是诗人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图象或哲学沉思存在的媒介物。诗人生活在这种语言里面,语言的诗性、诗的特质使诗人狂喜、惊颤不安。  相似文献   

9.
诗就是那些可以蛊惑人心的语词。当你被蛊惑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一首诗。那些语词经过诗人的组合,具有返魅的力量。最得人心的诗是最具魅力的诗。情绪、智性、意识形态、主义、主题……都在广义上与诗有关。“动心”是最高的诗。最高的诗是将一切:道、经验、思想、思考、意义、感悟、直觉、情绪、事实、机智都导向一个“篇终接浑茫”的混沌之场,气象万千,在那里读者通过语言而不是通常的行为获得返魅式的体验。其次是机智之诗,机智之诗是语言游戏,其最高形态是解释、理解、分析、认识世界。所谓好的诗歌,是那种在人类的阅读历史中,能够以原创的言说方式、鲜明的个人风格感应心灵、激活感觉和普遍经验的诗歌。  相似文献   

10.
周晓波 《江苏教育》2014,(21):20-22
<正>老诗人圣野先生在他的诗论中曾说过:"有人说,诗,是文学中的文学。是否也可以让我这么说:‘儿童诗,是诗中的诗。'它是用朝霞一般的色彩织成的,因为,它说的是一种天蓝色的水晶一般明净的语言。"他还说:"一首好的儿童诗,不只是孩子们喜欢,连老师、家长,也会无限喜欢。它是用星星和花朵,用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一支绚丽的纽带。诗的世界,是一个真的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它歌颂了一个纯洁美好的心灵。"的确,优秀的儿童诗堪称是"诗中之诗",因为它们是用最美、最纯净的语言构筑起一个最纯真美好的儿童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不仅诗歌写得漂亮,诗歌理论也见解独到。他认为:诗是诗人灵魂的自白,心灵的歌唱,是诗人精、气、神的倾吐与结晶。诗是一种最高的语言,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写诗单靠灵感是不行的,还要有艺术的自觉心。天赋予我们眼、耳、心,我们就要运用它们去观察、谛听、思想,此外还要依赖一种潜识——想象化,把深刻的感动让他在潜识内融化,等他自己结晶,一首诗才算成功。  相似文献   

12.
对于诗歌精神,王家新有诸多的阐释。“诗歌永远有它的标准”,“一种精神,一种不可见而又确凿无误的尺度,在秘密地激励和提升着一个诗人”,“诗人所有的写作最终要达到的就是对这些标准的确立,诗的力量就来自这种肯定”,“诗人是一种语言和精神的存在。在我心目中的‘诗人’是那种具有杰出的诗性语言能力而又以其精神的存在唤起和激励我们的灵魂的人”,“诗歌终归是精神的领域,因此只能是一种心灵的尺度”。  相似文献   

13.
诗是心灵的艺术。黑格尔早就指出:“诗的出发点就是诗人的内心和灵魂。”对诗歌本质的这一表述,已为中外诗歌的广泛实践所验证与认同。新时期以来,中国诗歌也走着由外而内的深入与转型。广大青年诗人更是把诗看作一种生命本能的冲动,把诗当作生命的存在方式,提出“诗的生命的瞬间展开”、“人类心灵的深处呈现”、“一种莫名的震颤”。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为什么会产生诗歌?那是来自心灵的震荡。我们为外物的景、人或事所感,一种无法阻止的汹涌澎湃的情感在我们心中酝酿、发酵,如此我们"发言为诗",如此我们抑制不住地要歌唱、舞蹈。所以,诗歌是来自人类灵魂最纯粹、最美丽的语言。然而现在,"最美丽"的古诗词却吸引不了学生,反而成为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既要探寻造成它的原因,又要重新去寻找古诗词教  相似文献   

15.
谭明诗集《光芒与蝶》到案头已年余,在零散的阅读中,感动也是零散的,但每一次感动却深入而持久。正是这样的感动一次又一次集中起来让我产生了对《光芒与蝶》说话的激情。然而,我深知解读一个诗人、一部诗集,甚至一首小诗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深入到每一首诗歌内部的细微之中,探听诗人的脉息,统摄所有的作品为一个整体,并最终敞亮诗人的心灵形象,这确实不是简单的事情。一首诗是多义的,诗人也是多义的,进入一个诗人正如进入一首诗,会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自然也会有不同的认知结果,  相似文献   

16.
阅读狄金森的诗歌,感悟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奇诡的现象以及变化的主题,可以感受到也的心灵的火花,灵魂的独语。从她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本世纪美国现代派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美国现代诗人瑞特克“在一个黑暗的时候”一诗进行初步的艺术剖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寻找自我,探索性灵的苦难历程。瑞特克在现实生活中曾多次精神崩溃,这首诗所讲述的是诗人在绝望和孤独中坠入心灵的黑暗,人格发生裂变;为寻找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的灵魂与追求光明的灵魂搏斗,诗人终于从疯狂的边缘恢复到理智状态,灵魂进入自身,人格由分裂达到融合。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诗的语言凝炼含蓄,结构跳跃,留有的“意义空白”比其他文学形式更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想象空间更大。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诗歌时,应根据诗歌语言的这一特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对诗歌的“意义空白”进行补充,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补白。一、常见的补白类型1.意象的补白。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浓缩在这些事物之中,我们把这些事物称为意象。意象补白就是对意象进行扩充,丰富意象的过程。余光中的《乡愁》诗通过…  相似文献   

19.
对美国现代诗人瑞特克“在一个黑暗的时候”一诗进行初步的艺术剖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寻找自我,探索性灵的苦难历程。瑞特克在现实生活中曾多次精神崩溃,这首诗所讲述的是诗人在绝望和孤独中坠入心灵的黑暗,人格发生裂变;为寻找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的灵魂与追求光明的灵魂搏斗,诗人终于从疯狂的边缘恢复到理智状态,灵魂进入自身,人格由分裂达到融合。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极为丰满的内容,是依靠精炼和谐的浯言形式来表现的。一首诗,从诗行的排列到每一个词语的运用,都要构成一个情思声色和谐美的有机整体,使我们得到爽目悦耳的美感享受。诗的语言,最精粹、最形象、最富有音乐性,经过诗人的锤炼加工,是字字珠玑。我们能深刻感受诗的内容,就是由于对诗的语言有了纤细敏锐的感觉和理解。向学生讲解诗歌,若是完全用教师的另外一套语言代替了对诗歌本身语言的具体分析,那会冲淡诗意,只在诗的表面滑过去,学生终究弄不清这首诗为什么好,也得不到刻骨铭心的感受。 所谓扣紧诗的语言,具体细致地体会分析,不仅要讲清某些生字难词,还必须从艺术审美角度,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