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弓雪 《新闻窗》2013,(4):49-49
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谁不记得那个牺牲了的战士口中仍咬着敌人的半个耳朵?读过《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谁会忘记铁人王进喜在临终前向领导同志交出小钱包、小本子这个无声的举动?读过孔繁森事迹的人,谁又会不被他殉职后身上只找到8元6角钱所震撼?新闻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就可以变得生动、鲜活、厚重起来,能给予读者充分的回想空间。很多有远见的记者都很注重挖掘既富有美感又能反映事物特征的新闻细节,那么这些细节如何获得呢?  相似文献   

2.
曾读过王小平的长篇小说《白色圣诞》和《孽缘》的读者,大都会深为作品中人物的遭遇所感动,近日又将她的新作——《刮痧》奉献给读者。读过此书的人,又多会再一次被她文句和情节中的简约紧凑的思路、散发出的股股清新的质朴气息和幽默感自始至终所笼罩,难以释手,不禁要一气呵可成探知到事件中男女主人公一家最后是否在美国法庭获胜,是否会在美国的法律中能加进华人可以真正融入美国社会生存的法律条文……  相似文献   

3.
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一篇《“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了一场新闻官司,同时也引起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的争论。上海《新闻记者》1998年第6期贾亦凡、顾向东《“羊城疑案”谁与评说》一文提出对“客观报道”的看法;四川《新闻界》1998年第5期发表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对此观点提出异议。1999年《新闻记者》开辟“客观报道讨论”专栏。而谈及客观报道,又会牵涉到新闻倾向性的问题。1998年—1999年四川《新闻界》发表数篇文章讨论“新闻倾向性”问题。读过这些文章,感觉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4.
《出版经济》2004,(4):22-22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5.
《出版经济》2004,(4):25-26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6.
《出版经济》2004,(4):13-13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7.
《出版经济》2004,(4):23-23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8.
经营上战场     
《出版经济》2004,(4):15-19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9.
《出版经济》2004,(4):14-14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10.
《出版经济》2004,(4):20-20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11.
《出版经济》2004,(4):24-25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12.
《出版经济》2004,(4):21-21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13.
近读《聚书脞谈录》,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关于此书的书名,作者在《后记》中作了说明:"不久前读过《古今》杂志上何挹彭的《聚书脞谈录》一文,印象还  相似文献   

14.
美国J.P.德索尔著、姜乐英和杨杰合译、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出版学概说》,对于渴望了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出版业的同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如果已经读过斯坦利·昂温的《出版概论》,会感到书中介绍的新鲜事儿不那么多了,但它自有不同的特点和魅力,它更系统、全面、具体和细致,有些问题是《出版概论》没有涉及的。《出版概论》主要介绍英国出版业的情况。《出版学概说》则主要介绍美国出版业的情况,这是很大的区别。读过《出版概论》再读《出版学概说》,不会感到多余。关于图书和图书出版业的性质和功能,出版工作者应具有的品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商应遵循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有两本书搁在书桌旁很久了。一本是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另一本是韩少功的《夜行者梦语》。书我早已读过,却不情愿将它们归拢到书架上去,想为之写点什么的念头挥之不去。在书架上还有另一本更早读过的书——史铁生的  相似文献   

16.
写读书笔记,是巩固读书效果、加强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我们对读过的书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也是我们对已经读过的书的内容进行再次深入理解的过程。晋代诗人陶渊明曾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陶渊明读书是最求甚解的,他读《山海经》和《史记》,都写了很有见地的笔记,只不过他写的是诗化的笔记,唐代文学家韩愈,写了很多有价值的读书笔记,如有一篇《读<鹖冠子>》,不但精要地概  相似文献   

17.
大川 《今传媒》2003,(3):25-26
读了两年多的《读者》,加在一起,50多期,数百万字。若问有何感悟、教益?很简单:感动。不光我感动,相信许多读过《读者》的,也会被一篇篇美文,一个个人物、故事感动的。这从她每期选登的读者“心声”便可看得出来,包括正在狱中服刑的罪犯。  相似文献   

18.
一当代小说读得很少,二十年来没有读上十部,小说现象真是陌生之至。这回读了赵玫的《高阳公主》,因为久已不接触小说而有新鲜感。这之前赵玫已写了小说《武则天》,我没有读过,但自然会让我得结论:一、她喜欢从历史里去找话题;二、她喜欢选女性作主角。  相似文献   

19.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A room of one’s own,1929)无疑是20世纪女性主义的标志性文本。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读过这本书,实际上却没有;不过即使没读过也没关系,因为光看书名就可略知皮毛。  相似文献   

20.
读过2003年第1期《中国编辑》中《寻找莫理循》的读者大概都知道莫理循是谁了,他是被历史湮没的大名鼎鼎的《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他的传记《北京的莫理循》也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