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国际社会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件,而新闻媒体在各种事件中无论是对民众还是政府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时代中各种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国际、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有着无比强烈的探知欲。而此时,基层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组织一个地方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民心的重要手段。同时,基层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不但能够有效管理新闻发言人的言行举止,还能控制各个地区甚至是偏远的基层地方事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信息的全球流动,扩大了人们关注的视野,国际事件可能瞬间在国内引起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应。从去年以来发生的伊拉克绑架华人人质事件,巴基斯坦袭击、绑架中国工程师事件,中国在阿富汗的施工队遭袭击事件,印度洋海啸以及引起公众强烈反应的”苏丹红一号”事件,都是典型的国际新闻引起了国内强烈的同步反应。在涉华事件报道方面,地方媒体与中央媒体比较起来,有着许多劣势,但如能够正确处理好自己读者群对涉华国际事件的关注方向,选准自己独特的报道视角,地方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也能出彩  相似文献   

3.
热议     
《视听界》2008,(3):4
1.媒体不能太“CNN” 相关事你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媒体,近来持续的涉华偏颇失实报道,引起中国民众强烈愤怒,官方也对这些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予以谴责。媒体界人士认为,CNN新闻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很多西方媒体和国际社会对中国还缺乏了解,但事件不会影响中国欢迎西方媒体到中国从事新闻采访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张军芳 《新闻界》2012,(16):17-19,72
隐喻(Metaphors)是新闻构建现实和生产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国际媒体"黄岩岛事件"报道中的隐喻分析入手,审视国际媒体如何塑造了"黄岩岛事件"中的相关方中国、美国、菲律宾以及"黄岩岛事件"本身。在展现媒介如何形成有关这一政治事件话语的过程中,凸显的是隐含在各国媒体新闻生产中的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呈现在内地媒体新闻文本中的境外灾难事件的新闻框架及框架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新闻框架理论为研究视角,运用国际新闻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地媒体关于境外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是一个客观、人道主义、中国角度和媒体实力的新闻框架,论文认为事实性质、媒体所在国因素和媒体实力是形成这一框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新闻备受国内媒体重视。读者对国际新闻的兴趣增大,主要是因为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要办好国际新闻版面,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国际新闻编辑要用“中国心”去看世界。也就是要求国际新闻编辑有一颗热爱祖国、为中国人民服务和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赤诚之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受政治体制、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中西方在新闻教育上产生了诸多差异。由于我国的新闻教育发展艰难和西方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原因,使得我国经常遭遇由于中西方文化隔阂而产生的偏见,并对西方媒体的误读无能为力。因此,为了培养未来新闻人在新闻传播上的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改变西方媒体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格局,促进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我国必须对新闻进行"教改",对西方新闻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适合国情的新闻教育道路,不断推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郭春光 《记者摇篮》2014,(10):10-11
这里所称地方媒体,是指省以下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传播新闻事件的平台和媒介。受行政管辖、技术装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方媒体新闻采编人员在搜集新闻素材上很是为难:关注国际、国内大事件,不具备直接采编的能力,只能拾人牙慧,很难吸引眼球;关注本地区发生的新闻事件又感觉范围太窄,鸡毛蒜皮,很难提起采编者和受众的兴趣。这似乎就陷入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所谓的"无话可说"的窘境:太高、太大的东西不该咱  相似文献   

9.
新闻漫画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新闻漫画得以迅速发展并在我国的新闻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报刊设立了特定的漫画专栏.培养或招聘了自己报刊的漫画家,在报纸的重要的版面上,不断出现及时反映新闻事件和新闻现象的漫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新闻品种,也给读视觉享受和思想的启迪。应该说。漫画是受到读的欢迎的。可是,最近有名漫画家对媒体惊呼:“抢救中国的新闻漫画!”这不得不引起新闻界和漫画家们的重视和关注:中国的新闻漫画究竟处于何种境地,中国的新闻漫画向何处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全球传播技术条件下,人们深感发生在遥远国度的新闻就如同发生在身边,可以真切地感受事件中的人物和故事,而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并逐步意识到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同时,中国人对国际新闻的关注度有增无减,这些因素使国际新闻成为中国媒体内容新的增长点.那么,如何做好国际新闻报道?这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尹平桂 《新闻三昧》2006,(11):50-51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这样解释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与事件性新闻对立和相区别的新闻。它的常见形式有:解释性新闻、专题新闻、综合报道、述评、工作通讯、工作研究、人物通讯、记者来信、调查报告、采访札记等。它所报道的多为实际工作、社会问题。其事实具有渐进性、广泛性和常见性,其存在空间比较宽阔。与事件性新闻相比,作者对其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在客观报道的前提下有更多的开掘余地。在全球信息共享媒体竞争深入发展的当今,要获得独家的事件性新闻报道已经非常困难,而把非事件性新闻做大做深做出特色则成为媒体竞争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主题性报道是中国“宣传新闻学”独有的新闻形态。西方新闻学不承认“宣传新闻学”,他们认为只有异常、冲突、负面的新闻事件才值得报道,因此,他们对新闻的认识就是异常,凡正常的、正面的东西都不是新闻。在西方媒体上也就很少看到正常的、正面的非事件性的新闻报道。正因为如此,在其媒体上呈现的也就会是一个有病的、混乱的、被媒体扭曲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王敏 《现代传播》2023,(12):10-19
尽管同样遭受全球化和互联网冲击,中国并没有出现西方地方新闻业衰落而导致的“新闻荒漠”,反而构建起了空前繁荣的地方性新闻渠道。但一个悖论现象是,许多地方媒体不同程度选择了“去地方化”的内容生产策略,形成追逐全国范围内热点新闻事件的“远程报道”常规,以及高度同质化的发展路径。省级媒体客户端“S新闻”作为田野个案,聚焦于“去地方化”如何成为都市类媒体融合转型的一种合法性机制,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本立足于地方的新闻生产路径。随着融合的“进阶”,地方媒体新闻生产陷入“漂浮的地方性”与“脆弱的全国性”的双重困境,使得“再地方化”成为媒体重构合法性身份和专业价值规范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4.
张强  莫玫瑰 《新闻传播》2012,(9):215-216
本文以《华尔街日报》和《华夏时报》对于吴英案的新闻报道为例,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在新闻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运用两个层面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仅仅就这两篇报道而言,西方媒体倾向于冷静客观的方式来陈述事实和发掘其背后的新闻事件,而中国媒体则停留在案件本身,并未对事件做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国际新闻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外受众了解中国的窗口。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即事实、媒体、受众不在同一传播平台,使国家形象的塑造出现了国内与国外断层的现象。一方面,受众、媒体(国外媒体)远离事实,导致国外媒体对有关中国的报道不一定客观真实,导致"他塑"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事实、媒体(国内媒体)远离受众,国内媒体对国外受众的调查不够,国外受众对国内媒体的信任不够,导致"自塑"的不给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国际新闻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时,要充分认识到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力争通过国内媒体的报道影响国外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减少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和障碍。  相似文献   

16.
新技术加持下的数字新闻漫画,具有适应社交媒体传播特性、加深受众印象、跨文化构建共通意义空间等传播优势。在讲好中国故事和应对西方传媒挑战的国际传播实践中,通过及时把握国际新闻热点事件、打造多元传播渠道,丰富新闻隐喻信息、升华事件解读,契合“情绪传播”、尊重他者文化等系列传播路径,数字新闻漫画表现出较强的舆论引导潜力。主流媒体应重视数字新闻漫画的国际传播作用,建设数字新闻漫画专业创作团队,丰富其类型、深化其内容、强化其形象,着力提升数字新闻漫画传播效果,为增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马航事件是一个至今没有结论的新闻事件,到今天,国内媒体应该继续被动转载国外媒体的报道?还应该主动追踪新闻进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新媒体时代下的受众,已经远远不满足于被动地获取信息和接受一成不变的新闻报道方式。此次马航事件暴露了国内媒体对国际新闻传播的滞后以及国内媒体在职业素养、专业技术分析等方面的不足。马航事件没有终结,相关新闻报道仍将继续,这将更多考验的是国内新闻从业人员处理的智慧、等待的耐心和专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媒体对新闻的衡量和取舍受到了新闻价值观的深刻影响。不同国家媒体的新闻价值有着不同特点。本文通过对新华社与美联社评选的年度十大国际新闻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了中美两国新闻媒体的国际新闻的新闻价值观的特点,深化了对两国媒体传播体系和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韩曙 《传媒》2014,(11):64-67
正对重大突发国际新闻事件展开报道的能力是衡量国际一流传媒水准的重要指标。对于国际一流电视台而言,必须在突发国际新闻事件的新闻报道中表现出自己的价值,体现出自身新闻报道的能力和水平。从国际一流媒体的发展历程上来看,突发事件报道能力不仅是衡量一个媒体传播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媒体争夺影响  相似文献   

20.
程前 《军事记者》2013,(1):22-23
当今时代,新闻媒体的触角可以说无处不在。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一出现,立即就会被各媒体所关注和报道。在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下,许多媒体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焦点聚焦在新闻事件本身,从而造成各媒体对事件的报道经常大同小异。那么,在这个媒体充分竞争的时代,如何实现新闻的独特挖掘,充分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消费需求?笔者在新闻实践中感到,在新闻事件的前伸与后延中挖掘新闻,是实现新闻独家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