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其伟 《中国文化》2004,(21):88-94
商业是发生在流通领域的行为。流通过程主要在民间实现,离不开民众,并反映出民众心理。商业的行为方式,从“日中为市”开始,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并依据一定的潜形社会契约进行,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比三家”、“买的没有卖的精”等。而这些潜形契约和具体的都形成民俗的俗。商俗是有浓郁气息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逐渐深入.兴起了许多热潮。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对现实的补充和调节功能.反映了人们对传统的态度逐渐回归理性。在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民族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同时和谐地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中.成为大家关心的重大问题。在这些潮流中,国内的“国学热”.国外的“汉学热”尤为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3.
虞和平 《寻根》2012,(1):19-19
该丛书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中最大丛书之一。第一辑精选影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珍藏的清代邓廷桢、沈兆坛、乔松年、阎敬铭、秋墅、张树声、岑毓英、  相似文献   

4.
郭成康 《寻根》2003,(2):15-19
说起文字狱,今天的人往往觉得古代帝王心理很阴暗,很不正常。其实,惯于制造文字狱的多是神经健全的有为之主,他们心里十分清楚不能以文字罪人。比如清朝雍正年间,内阁学士查嗣庭典试江西,因所出考题被雍正帝认为影射自己而被杀。但在结案时,雍正却说自己治查嗣庭的罪并不是因为他在江西出的试题有毛病,以示查并非“偶因文字获罪”。搞文字狱的专家乾隆皇帝更是常把“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挂在嘴边,可见他并非不懂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与实际行动有着严格的法律区别。而且严格来讲,钦定的《大清律例》中也没有“以文字罪人”的法…  相似文献   

5.
张宝明 《寻根》2003,(2):35-37
说到“文字狱”,可能谈“字”色变者首先要数古代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所谓“仁人志士”了。其实,文字狱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远古的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时代,不可能有什么文字狱。试想,我们的祖先连语言能力都不具备,我们的祖先连语言能力都不具备,“祸”无法从口出,就更没有从“笔”出的道理。即是说,文字狱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出现的一种“恶之花”。汉字之美促进了中国灿烂文明的发展,可同时也应验了一句古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所谓文字狱,《现代汉语词典》释曰:“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  相似文献   

6.
徐春燕 《寻根》2022,(1):19-22
清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六日(1841年8月2日),鸦片战争的硝烟还在东南沿海上空弥漫,河南开封又遭受特大水患.黄河在三十一堡(今开封市北张湾东)决溢,大水直冲古城而来,入夜,开封沦为一座孤城,四围"黄水弥望无际,四顾不见村落"(痛定思痛居士:《汴梁水灾纪略》,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页.以下引注与此书目同).此后...  相似文献   

7.
史革新 《寻根》2003,(2):20-26
文字狱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封建统治者为加强文化专制而采取的强硬控制手段之一。所谓文字狱,是指旧时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地位的需要,有意从文人学士的作品中寻章摘句、编造罪名、制造冤狱的案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文字狱尽管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但于各代史书的记载中却屡见不鲜,对中国历史发展,尤其对思想文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一、中国历史上的黑暗一页见诸于史书记载的最早的文字狱,是发生在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齐国权臣崔杼杀史官的事件。是年,身为齐相的崔杼因私怨杀了国君齐…  相似文献   

8.
李雪涛 《寻根》2006,(2):52-56
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中,也许都有因为文字犯禁而遭到统治阶层惩处的例子,但像明清两代那样,专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刑狱的做法,可能只有在中国存在过吧!“文字狱”的残酷也可能只有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才能知道其中的险恶,身为在华传教士的老外对此真是“匪夷所思”。1778年7月31日,一位住在北京的耶稣会传教士在写往法国的一封信中,对“不大符合我们的习俗,但因为能让人了解鞑靼人和中国(汉)人的习俗”的王锡侯事件,依据当时的《邸报》作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9.
李中华 《寻根》2003,(2):26-31
在中国,“文字狱”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所谓文字狱,当然是以文字而获罪、入狱、遭受刑罚、甚至株连亲族朋友的案件。《淮南子·本经训》有记载说:“仓颉作书……鬼夜哭。”高诱注:这是因为鬼害怕为文字所纠劾,故而夜哭。此说始终不能令我信服。在我看来,鬼神大概早有预感:文字的发明,将耗去文人多少的心血,带给文人多少的苦难啊!这中间便包括着历代屡见不鲜的文字狱。中国最早的文字狱已不可考。通常认为,汉代杨恽被腰斩一案,是以诗文取祸的滥觞。杨恽,字子幼,其父在昭帝时曾任宰相,其母是司马迁的女儿。杨恽从小才能出众…  相似文献   

10.
邸永君 《寻根》2006,(2):100-102
近几年来,清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大行其道,有“清兵入关”之谑。只见众须眉前额锃光,脑后垂辫,一头两制,对比鲜明,颇显滑稽.无论观众是喜是恶,是贬是褒,这都是历史的再现,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清代男子选择此类发式的原因,却说来话长;  相似文献   

11.
董建中 《寻根》2006,(1):88-91
元朝至正和明朝隆庆年间,因民间听信大选宫女等谣言,而兴起了“拉郎配”,时人多有记载,后人也言此不疲,甚至将共搬上了荧幕。笔者在阅读清初一些年谱、笔记时,竟然“发现”顺康时期也有此等谣言造成的闹剧,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较前两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2.
郝秉键 《寻根》2022,(1):32-40
作为制造影像的方式,摄影以其生动性、直观性、即时性革新了记录历史的方式.晚清时期摄影术传入中国,将中国影像由手绘影像引向机械造像,从而开启了影像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3.
吴正格 《寻根》2020,(2):98-99
清宫以保和殿下三阶为界,阶前称外朝,阶后称内廷。前朝的宴膳机构为光禄寺,承办清政府循例举办的种类朝宴(国宴)。这里说的是内廷的宴膳机构——御茶膳房和皇家的膳事,也算是对历史的一种文字收藏吧。御茶膳房是清内务府所属机构,原分御茶房和御膳房,乾隆时合并为御茶膳房。御茶房是承办乳茶(奶茶)和各种清茶之所。熬乳茶者皆为蒙古茶役,可见乳茶是满蒙的传统饮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