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一麻城孝感乡葛剑雄提到根,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的故乡,想到祖先的故乡。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千百万移民及其后裔往往已经不知道祖先真正的出生地,只记下了他们迁来的地方。这些移民的发源地已经被移民的后裔视为故乡,成为他们心中的根。直到今...  相似文献   

2.
今秋,适逢中国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肇建300年庆典。为更加透彻地诠释这座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的历史化名城,本刊记专程采访了承德市主管化、物和旅游的副市长于素伟。  相似文献   

3.
“解手”的传说与明清“湖广填四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传于全国各地的关于“解手”的民间传说,皆认为它的起源与历史上的移民迁徙有关。但在归源于哪一个具体历史时代上,却有较大的分歧:四川以外地区一致认为,“解手”是明初强制移民政策的产物;唯独只有四川地区将其归于清初。本从四川地区存在一个明代洪武大移民时代,毫无例外会出现强制移民现象,而清初四川不具备推行强制移民政策条件的比较研究中,认为四川地区把“解手”传说归源于清初,是由于混淆了发生在明、清历史上两次“湖广填四川”运动的性质,是“附会”历史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周朝晖 《寻根》2015,(3):130-137
在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历史上,曾经活跃过一个中国移民群体——"闽人三十六姓"。据载,明洪武、永乐年间曾有一批来自福建沿海的特种技术团体"奉旨往琉球"。有关这一历史,在东亚海域诸国各种文献颇有涉及却又语焉不详。而在东亚海洋史上,这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拜读了孙晓芬女土的新作《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为之大喜。这本书是作者三年前出版的《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一书的姊妹篇。两书内容相通互补,堪称四川客家移民史的开山之作。 在时下的商品经济大潮中,在有的人眼里会认为历史典籍是陈籍,可在孙晓芬眼里,不仅发现遗珠,还掘到文化矿脉。她广集博采,终于写出《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一书,从社会学角度画出一副四川种姓的基因图谱,流动的清晰蓝图,特别是前人步行万里去垦拓,堪与《圣经》上摩西率众出埃及之悲壮相比。此书的文化与历史价值,已获公认。但孙晓芬并不…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自英国移民踏上这片土地之日起,已先后有来自世界120个国家、140个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亚谋生和发展。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亚社会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7.
北魏孝文帝(467-499)变法改革,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推动了北魏社会向典型的封建社会跃进,促进了民族融和,在形成和发展我国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国家的历史行程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资治通鉴》的作者,重视这段历史,用较多的篇幅,记载了这一事件。其中时迁都洛阳记叙尤详.本文拟对孝文帝利用《周易》革卦排除迁都阻力一事略陈管见。谋略与威权并用实现迁都大计《通鉴》在记叙了孝文帝拓跋宏在实行了“三、长制”、“均田制”等改革措施后,即行谋划将部城从平城(今山西大…  相似文献   

8.
史革新 《寻根》2003,(2):20-26
文字狱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封建统治者为加强文化专制而采取的强硬控制手段之一。所谓文字狱,是指旧时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地位的需要,有意从文人学士的作品中寻章摘句、编造罪名、制造冤狱的案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文字狱尽管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但于各代史书的记载中却屡见不鲜,对中国历史发展,尤其对思想文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一、中国历史上的黑暗一页见诸于史书记载的最早的文字狱,是发生在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齐国权臣崔杼杀史官的事件。是年,身为齐相的崔杼因私怨杀了国君齐…  相似文献   

9.
汉族的“孤岛文化现象”袁少芬汉族移民进入他族异域后,形成了一些为数不多但发展比较特殊的、具有(或保持着)某些独特汉族文化特征的社区(群体或村点)。这些社区或群体与周围的社会人文环境不同,人口也处于相对的少数,颇有点孤岛之势,这种现象,笔者姑且将之称为...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就其广泛的外延而言,大体包括文物、建筑群、古遗址等三类。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历史文化高度发达和对人类文明巨大贡献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进入新世纪后,做好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对其的无偿投入,应以最大限度地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和原则。但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理顺并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文化遗产资源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人类历史的见证,它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深刻的,文化遗产资源应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纵观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都由文物部门管理,这符合文化遗产资源的性质和文物部门的职责,但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下,曾经早已明确定位的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体制出现了多重管理的现象。应明确,文化遗产只有归口文物部门管理,才有保障。因为,文物部门是以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益为目标,经济效益则从属第二位的,这与旅游部门以追求商业利润为主要目标的特点有着巨大区别。定位的不同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