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丁力宁同学问:《白毛女》作为中国歌剧成型的标志,有什么特点?《白毛女》是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逐步形成和创造的一种具有革命内容和民族特色的新歌剧,是我国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在内容上,《白毛女》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斗争生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认为该剧深受秧歌剧的影响,其创作充分借鉴秧歌剧的形式与内容,着力突出地方戏曲元素和民歌元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可以说,没有延安秧歌运动创造出的秧歌剧就没有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在秧歌剧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为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创作开拓出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发展道路,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开辟了新里程。  相似文献   

3.
【本刊特稿】高师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分析与消除对策祝淑媛,杨正清,杭琍(5.1)“淮南”与“淮南文化”王传旭,方川(6.1)【文学研究】“将传统融入现代”的历史契机高恒文(1.1)——论白先勇与《红楼梦》“文化研究”的中国语境藏策(1.6)革命婚姻家庭关系学李军(1.9)——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文化学分析鲁迅何以成为现代讽刺文学大师?陆衡(1.12)重构“革命经典”:从复杂到“纯粹”胡军(1.17)——以歌剧《白毛女》和舞剧《白毛女》为例论《大雁塔》和《有关大雁塔》的主体和客体朱思吴(1.20)一场“唐吉诃德”式的思想论战胡焕龙(2.1…  相似文献   

4.
1945年歌剧《白毛女》诞生以来,各种艺术形式的《白毛女》陆续出现,至今已六十年了,仍风行不衰。  相似文献   

5.
1945年4月,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功地演出了由贺敬之、丁毅作词编剧,马可、张鲁、李焕之、瞿维等人作曲的歌剧《白毛女》。该歌剧一经上演,就在当时的延安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标志着中国首部新歌剧的诞生。歌剧《白毛女》取材于晋察冀解放区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讲述了贫苦佃农杨白劳之女喜儿惨遭恶霸地主黄世仁的迫害,逃入深山变成"白毛女",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农民翻身解放后,重获新生的真  相似文献   

6.
歌剧《白毛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穷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而"白毛女"喜儿的经历则表现出了该剧"旧社会将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本文通过对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艺术进行阐述,分析歌剧所表达的精神与情感,以期能够为相关艺术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2003年1月5日《中国青年报>上一则题为《“白毛女”罗昌秀辞世》的消息称:“2002年12月31日,大型歌剧《白毛女》主人公的原型、80岁高龄的四川宜宾‘白毛女’罗昌秀去世……”笔者认为,罗昌秀并非“白毛女”的原型。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嘉怡 《音乐世界》2021,(1):46-53
诞生于1945年的新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民族歌剧作品,讲述了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白毛女》在艺术上是非常成功的,编剧有意地保留了喜儿变为“白毛仙姑”的传奇性情节,使剧情的发展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1月27日至12月12日,"歌剧讲堂满庭芳——2013年闵行区中学生歌剧艺术欣赏会"在上海城市剧院展开。来自全区50所学校的近2万名中学生,再度开启一年一度的高雅艺术之旅。本次活动共安排了18场演出,由上海歌舞团演员领衔主演,中学音乐教材中的中外经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卡门》《猫》《剧院魅影》《白毛女》《江姐》等一一呈现。演出现场,艺术家们讲演结合,让中学生认识和了解歌剧,学会欣赏并喜爱歌剧艺术。  相似文献   

10.
《白毛女》的歌剧、电影、舞剧是我国不可多得经典之作,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获得了众多奖项。笔者从音乐鉴赏的角度对《白毛女》音乐进行分析,认为三种表现方式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大型歌剧《白毛女》,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最早取得的可喜成果之一。它为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现代文学史上建立了功勋,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荣誉。《白毛女》以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为背  相似文献   

12.
歌剧《白毛女》的出现,标志着成熟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新歌剧样式的诞生。该歌剧描述了革命年代农民与地主恶霸的斗争场景,着眼于小人物命运的描写,批判对象却由个人上升到整个阶级,不失其刻画的深度。歌剧《白毛女》所描述的故事场景不仅建构起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革命集体记忆,同时也突出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其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3.
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开始逐渐形成。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歌剧采用了民族民间音乐的语言、结构方式、曲调等等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歌剧。  相似文献   

14.
歌剧《白毛女》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里程碑,深刻揭示了“旧社会使人变成鬼,新社会使鬼变成人”的重大主题,引导了解放区文艺的时代走向,实现了文艺作品的政治价值和艺术魅力方面的高度融合和统一。歌剧《白毛女》其艺术审美性通过本身所特有的历史价值来塑造,通过人类审美意识,艺术的真善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三方面来表现。  相似文献   

15.
欧洲大歌剧最早形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至19世纪在几个发达国家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实际上,我国也具有悠久的音乐戏剧传统,最早的歌舞剧雏形源于汉代的"百戏",而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歌剧是从儿童歌舞剧的模式开始的,在我国20世纪出现。我国第一部大型歌剧《白毛女》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具有"民族新格局"的模式。而继《白毛女》问世之后,《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窦娥冤》、《嘎达梅林》等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相继产生,同时我国还引进《茶花女》、《蝴蝶夫人》等欧洲经典歌剧,既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带来了我国歌剧的繁荣局面。歌剧《江姐》在这一黄金时期应运而生。无论是从其创造的时期还是从题材内容来看,歌剧《江姐》都在我国现代歌剧剧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歌剧《江姐》的创作环境和时代背景分析和研究了其演唱风格,旨在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提出一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申溪,81岁,常写些文艺方面的小文,投给中国音乐家协会官方网站和中国文联十佳刊物之一的《儿童音乐》。1949年北京解放,他正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当时歌剧《白毛女》《赤叶河》随着解放军进城演出,这一文一武浩浩荡荡。他白天在前门大街举着大旗欢迎解放军进城,晚上在位于长安街上的戏院看歌剧,连看三场《赤叶河》、两场《白毛女》和《血泪仇》。这种对革命文艺的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歌剧艺术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20世纪传入中国后,中国的艺术工作者也将歌剧与本民族的曲调进行了结合,产生出了一批优秀的歌剧作品。其中歌剧《白毛女》在中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白毛女》中《杨白劳》选段以它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也成为了众多声乐工作者喜爱的声乐作品。本文作者从自身的演唱感受出发,从歌曲的时代背景,音乐特征,演唱技巧和感情处理三个个方面,深入剖析歌曲《杨白劳》,从而更好的进行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笔者因承担了《晋察冀文艺史》戏剧部分的撰稿任务,在研究和编写工作的进展中,发现被誉为解放区四大歌剧之一的《王秀鸾》,在诸本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中均无具体的产生时间,但却几乎一致地说它产生于《白毛女》之后.例如,唐?、严家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3卷载:"本时期优秀的、比较优秀的新歌剧,先后有《白毛女》、《王秀鸾》、《刘胡兰》和《赤叶河》等."黄修己著的《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9.
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发展史中第一部真正建立在自己民族音调基础上的,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尖锐阶级矛盾和斗争的现实主义的大型歌剧。《白毛女》中喜儿角色的演唱方法经历了王昆的"土嗓子唱法"、郭兰英的"戏曲唱法"到彭丽媛的"中西结合唱法"的演变。三个不同的喜儿角色的演唱特点折射了三个不同时期中国民歌唱法的演唱特点,这也大致勾勒出了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方面,叙述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成功之处和对本国戏曲音乐的借鉴与吸收,民歌题材以及民族调式的广泛运用,并对中国歌剧创作的民族化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