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意图 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和探索的对象.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大自然"时,幼儿对仿生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设计思想天气预报对幼儿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班级内请幼儿用标志记录天气变化,幼儿轮流担任广播员介绍天气情况已是孩子们最愿做的事情。教师因势利导,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培养了幼儿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设计此系列活动,意在进一步满足幼儿的探求欲望。活动一科学活动———多变的云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云的形成原因及种类。2.知道天气与云量的关系。3.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及热爱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1.在教师指导下,让幼儿设计一张一周天气记录表,并请家长协助用标志记下来(主要记阴、多云、晴…  相似文献   

3.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喜欢花草树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各种植物以及琳琅满目的果实总是非常感兴趣。幼儿愿意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根据幼儿的需求及兴趣,我设计了“秋收乐”这一主题系列活动,意在让幼儿观察生活、熟悉生活、尝试生活,激发幼儿探索秋天奥秘的兴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当幼儿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常常会问一些“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这种随机产生的对科学的好奇现象我认为是偶发性科学活动信息。如何让幼儿偶发的科学兴趣成为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呢?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相反国     
活动意图 在历时两周的“相反国”主题系列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了《颠倒歌》,进行了“倒点名”等游戏活动,并通过科学探索活动对生活中凹与凸、轻与重等相反关系逐一进行了感知和认识。在此过程中,幼儿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相反”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我们整合科学与艺术领域的内容,设计了科学活动“相反围”,  相似文献   

6.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以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对象,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大大小小     
<正>活动名称救救蛋宝宝。设计意图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激发幼儿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让孩子们和蛋玩游戏,激发幼儿探索蛋宝宝在清水中加入一定量盐后浮起来的现象,从中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活动目标1.通过探索、操作,引导幼儿发现盐水能使蛋浮出水面。2.乐于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3.喜欢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奇妙的磁铁     
设计意图幼儿对科学活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喜欢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与需要。我班幼儿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已进行过一些粗浅的科学探索活动,如“水的变化”、“无处不在的空气”、“风的形成”、“沉浮小实验。”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科学活动“奇妙的磁铁”,通过活动让幼儿观察了解初浅的“磁铁吸铁”的物理现象,满足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及兴趣。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磁铁以及磁铁能吸住铁的物理特性。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2.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  相似文献   

9.
小小滚球手     
小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身体的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都较弱,交往能力也较弱,多数都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针对这些情况,结合我园正在实施的“幼儿园球类活动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通过适合小班幼儿的滚追球、双人滚球接球、利用多种辅助材料进行滚球等活动方式.激发幼儿对球类活动的兴趣.使其乐意尝试多种滚球、拍球、抛球动作,让幼儿在体验多种滚球方式带来的乐趣中乐于参与集体活动,从而发展他们的体能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10.
吴雯嫣 《幼儿教育》2012,(Z4):37-38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离不开幼儿的生活,唯有由心而发的兴趣才能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周围事物。结合主题活动"夏天真热啊"的开展,我引导幼儿通过听、说、想象、创造等方式,发现普通的生活材料会产生各种独特声音,感受大自然中声音的奇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目标:1.聆听、感受大自然中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和兴趣,笔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设计活动,并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2.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反思我们以往的科学活动,有时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科学现象是抽象的,是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晰地,那么如何能更好地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呢?近几年来,我园正在逐步探索节日主题课程的实施,我们发现依托全园性的科技节主题活动,能在幼儿的科学教育方面提供大量积极的帮助,对于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栾德青 《早期教育》2010,(10):35-35
设计意图:我在科学区投放了一些直管玩具.孩子们用沙子、小石子、小珠子等做实验,发现它们有的能通过直管.有的不能,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为什么”。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和探究点,在玩直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究哪些材料能穿越弯管,意在通过操作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感知到身边一些科学现象的基本原理.由此初步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徐娜 《青年教师》2004,(10):23-2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据此,我在对幼儿进行“数”概念的教学中,设计了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逛超市”,并使其在有序化、系列化的活动中亲身经历数的形成过程,从而增强幼儿“数”的概念,初步探索“数”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蔡荔 《成才之路》2014,(20):94-9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科学小操作、小活动有了兴趣,才能主动投入活动。教师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科学活动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呢?通过以班级特色活动进行探索,是一个好形式。根据幼儿园的课题内容,再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与生活经验,将班级的特色活动的活动内容定为—初探区域游戏中的科技小操作活动。通过区域游戏的形式来设计多样化的科技小操作活动,培养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要让幼儿进行有价值地探索,就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动起来,有利于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同时也要注意这些材料投放的位置以及顺序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都将影响到幼儿参与科技小操作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区域游戏活动中对活动的目标定位来发展幼儿的科技小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要通过分层创设环境,有选择的来投放材料。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自由以及让他们去积极主动地感知、发现的权利。要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将自己感知到的事物现象、特征以及是通过怎样操作、发现、推理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大胆地进行科技小操作活动。要通过区域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操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蓉 《甘肃教育》2013,(19):86-86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先决条件。幼儿对科学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乐于探索,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首先,通过科学小实验,让幼儿自我操作,自我尝试,激发兴趣。例如,做“沉浮”实验,可以让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去探究,去讨论,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刘洪玉 《幼儿教育》2004,(11):25-25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以幼儿身边的事物及由此引发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师在幼儿探究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幼儿学科学应从传统的  相似文献   

19.
魏晓晴 《教师》2012,(10):50-5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内容,它强调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培养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的愿望。科学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还能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他们主动进行科学探索的必要条件,而兴趣则是幼儿主动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到要设置能引起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例如.开展常识活动“糖和盐不见了”,我们一开始就设置一个问题:“糖宝宝和盐宝宝到了水里旅行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