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国家命运     
《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以探讨、宣讲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为主题,对中国未来改革与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作者都是经济学界的大师和泰斗,是讨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极有影响力的声音。本书选编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高尚全、陈锡文、张卓元、樊纲、汪玉凯、郑新立  相似文献   

2.
观其 《青年记者》2007,(9):77-77
我一直尊敬吴敬琏先生,出于对学者的信任,更出于他看经济问题确实能抓住要害。 吴先生也一直是新闻记者追逐的热点人物,被媒体视为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奇怪的是,不知何时起,吴先生的“良心”似乎变成了“险恶用心”。这种舆论变化,去年已颇突出,至今年尤烈。  相似文献   

3.
当光阴开始装载故事的时候,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回望时间大吃一惊的感觉。对于吴敬琏的拥趸来说,2000年2月为吴敬琏70寿的研讨会的记忆尚未渐远,一转眼流水又带着冬天的落阳进入2010年,吴敬琏80寿了。  相似文献   

4.
去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了雄心勃勃的金融改革计划,作为全国经济结构调整策略的一部分,其目标在于使经济更加面向国内需求与创新,更加环保及促进社会公平。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承诺中国经济要拥抱“市场的决定性地位”。一年后的今天,改革的范围及目标正变得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5.
经济管理类     
《全国新书目》2010,(7):10-10
2010年1月.经济学家吴敬琏迎来80岁寿诞。以史传类写法见长,又尤以大事件节点总结擅长的吴晓波自然没有放过这个写作的好机会,于是这本《吴敬琏传》恰逢其时地出版了,居本月第一名。据吴晓波说.这本传纪脱胎于他对吴老的一次长篇口述史专访.  相似文献   

6.
1974年12月3日凌晨,学者顾准在孤寂中辞世。陪在他身边的,是时任中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的吴敬琏。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06,(46):87-87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是由经济学界的部分有识之士于1998年在北京共同发起组成的非官方学术组织。“50人论坛”聚集了中国具有一流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并且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吴敬琏、樊纲、林毅夫、周小川等近50位著名经济学家。论坛成员都以学者身份参与论坛研究活动.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及建议.共同参与中国经济重大课题的变流与探讨.提出政策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经管励志     
《出版广角》2013,(21):93
《中国改革再出发》作者:吴敬琏周其仁张维迎等著版本:四川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13年12月版定价:39.00元提要:改革已达成共识,中国"必须也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但在表面的改革共识后面,是深刻的分歧。未来中国的改革,问题重重,困难重重。吴敬琏、厉以宁、周其仁等著名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回顾改革,前瞻国事,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推进、如何克服重重阻碍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成为我们把握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  相似文献   

9.
政治经济     
《全国新书目》2015,(3):29-31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吴敬琏等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97875136367802015-02 58.00本书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最新文集,集中讨论了中国经济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包括任志强的"中国的城镇化与市场",吴敬琏的"新历史起点,新改革征程",樊纲的"中国的发展潜力、增长要素与风险",蔡昉的"千呼万唤始出来——从公布调查失业率说起"等二十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丁时照 《新闻知识》2005,(11):29-31
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一个专题演讲中说,观察近年中国经济走向,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改革进程到现在,实际上执行的“供给方面政策”——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以焕发供给方面活力的政策力度相当大。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13,(11):8-12
中国改革再出发 未来中国的改革,是依靠顶层设计,还是底层冲动?是继续维持,还是重塑理念?是利益挂帅,还是意识形态统领?改什么,怎么改?问题重重,困难重重。吴敬琏、厉以宁、周其仁、张维迎、陈志武、许小年、华生、孙立平等著名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回顾改革,前瞻国事,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推进、如何克服重重阻碍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成为我们把握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  相似文献   

12.
由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改革杂志社和重庆大学出版社联合策划的大型丛书《中国经济改革30年》历经3年,近日正式推出。丛书共计13卷,500万字,全方位透视了中国经济改革30年的探索发展历程,是迄今为止国内作者阵容最强大、书稿内容最权威的一套反映中国经济改革30年的大型文献,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批能够对中央最高经济决策施加影响的经济学家,人称“决策圈经济学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余年,经济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并被决策层接受直至写进党中央文件、政府工作报告,都凝聚着这类经济学人的贡献。这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改革理论先驱”与“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经济学家,他就是200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奖获得者———吴敬琏。  相似文献   

14.
传声筒     
《档案管理》2006,(3):87-87
主流经济学家到底惹谁了?全世界都承认中国经济发展得非常好。主流经济学家也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而他们却成了“王八蛋”。 ——吴敬琏驳斥“主流经济学家误导中国改革”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     
《全国新书目》2014,(11):28-30
新常态改变中国胡舒立主编吴敬琏等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97875139047972014-12 39.80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0,(6):28-28
《未来30年,中国改革大势》 2010正是中国改革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国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要从经济领域逐渐转向更广阔的社会领域,前景令人期待,挑战也许更大。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在走向富裕的过程中,对自己权利的认识和要求必将更清晰。前30年改革带给人们经济上的富裕,未来人们更多追求精神上的健康与充实。  相似文献   

17.
陈锦华感慨地说,中央决心设立体改委是正确的,其作用不可低估。但是被撤早了,人员没有留住,有些重要改革也没有继续深化下去2012年2月27日,《中国新闻周刊》在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时,被他的助理沈小敏告知"汪洋点名请他去一趟广东"。至于这位宣称"改革是粤魂"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要和曾经的改革智囊谈什么,迟福林表示也不知情,同时受邀的还有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前的形势用吴敬琏先生的话来概括是"两头冒尖"。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增长三十年,现在仍然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国家,但另一方面"不平衡、不协调、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问题仍未解决;一方面是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但另一方面,面临诸多经济,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中国改革30年:10位经济学家的思考》,《风雅颂》,《大师的教书生活》,《林凌文选:改革三十年亲历》,《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20.
1978年~2005年间,劳动力、资本与自然资源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约为80%,而经济制度变革与知识进步的贡献率之和约为20%,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长质量良好,且已走出低谷,步入了良性增长的轨道;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经济制度变革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95%,大大高于知识进步的贡献率(仅2.04%)。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比较成功,制度变革促进经济增长的绩效比较显著;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在知识进步方面尚需大力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非常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