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写作是一项技能,需要多写多练才能提高。“自由写作”是先让学生自由地写,充满兴趣地写,不把孩子的写作限制在一种套路中。重点是强调写作内容的随意性、写作形式的多样性、写作篇幅的不定性。“自由写作”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是关键,为此,教师要设计好写作话题,让孩子有话可说。写作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语境的交流,学生写完后,教师要注重反馈,要多鼓励。好的反馈是“自由写作”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2.
庄永清 《林区教学》2011,(12):95-96
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经过训练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奋斗目标。课堂教学必须灵活多变,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生带向生活,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实验过程,给予学生一种创新自由、表达和选择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批判不仅是一种思维的方法与技巧,更是一种精神气质和人格特质,是生活方式的呈现。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必须致力于建构批判性的大学教学生活。然而,由于大学教学制度的工具化、大学教师生存状态的鸵鸟化、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化,大学教学生活的批判性付之阙如。要复归大学教学生活的批判性,必须推进教学制度改革,保障教学自由;教师坚守大学精神,保持批判人格;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理想,提升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4.
学生自由是指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参与者,拥有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教育权益,以一种独立的生存姿态、睿智的理性思维和自觉的反思能力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来促使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它融主体自由、学习自由、人格自由和生命自由为一体,通过以和谐制度的构建、教师自我的解放和学生个体的顿悟所共同建构的教育情境来实现其理想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龚兵  王丛丛 《中国教师》2013,(17):46-49
教师是一种职业。对于从事该职业的群体,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时代的框架下,如何缓解生存的压力,如何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自身使命,如何实现自由、自主,教师在变换的历史时空中,体验着不同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也带动教师职业向前发展。一、早期教师的个体化生存教师伴随教育活动的产生而出现。近代教育制度形成以前,教师职业缺乏外部支持和保障,教师体验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2004,(9):41-41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家于漪指出:教育深层次的价值观就是你这个人要有后劲,要能持续发展,要有健康的个性。在提倡教学素质化的今天,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题,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哪里来呢?笔者发现,当学生在阅读课外文章时,往往兴之所至,废寝忘食,时间也如匆匆过客,转瞬即逝。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学生是在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的。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营造平等、自由的氛围尤为重要。教…  相似文献   

7.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是一种有悖于“布道式”教学的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它要求给予学生自由思考、运用自己知识进行知识的自主构建;给予学生选择教师、安排学习进程的权利;教师要评价学生,学生也要评价教师;除班级教学外,更多地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良好环境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 ,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为达到这一目标 ,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要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 ,淡化权威意识 ,增强服务意识 ,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 ,使课堂成为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 ,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产生新的方法、新的思路 ,而且…  相似文献   

9.
江霞 《考试周刊》2013,(38):126-126
<正>一、有趣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场合,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一块主阵地。要使课堂教学有趣,就要避免教师的"满堂言",要变一言堂为多言堂,要真正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活起来,要让他们自信地想,大胆地说,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欲望和行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要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精神享受。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以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大胆想像、敢于创新,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在科学课堂上,不妨给学生来点"兴奋剂",让学生在热烈而欢快的气氛中积极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去。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自由是其学术自由的一部分。高校教师教学自由的正当性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高校教学活动是教师帮助学生探索和掌握高深知识的过程;二是教育活动是一种专业活动,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自主。教学自由包括有条件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对学生考核的自由,也包括教师在一定限度内惩戒学生的自由。与学术自由相比,大学教师的教学自由受到更多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教育活动的社会性质和教师的社会身份;二是教育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把人理解为实践的,认为自由是人实践的理想生存状态和发展动态过程。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基于马克思自由观,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生存实践的教育,让学生在激烈竞争中具备一种实践的批判精神、创新思维、超越意识和生存意识,并在创业教育模式多元认知中纳入生存自由理念,使之成为构建创业教育模式的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14.
周福仁 《文教资料》2007,(6):169-170
语文教学是一种人际关系,一种对话,一种沟通,而人际关系的最主要成分是情感成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倾注情感、表达关怀,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人情味,教学的各个方面均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堂应是学生自由学习的天地。托尔斯泰也说:“教育的唯一规范就是自由。”只有当学生的心灵处于自由轻松的积极状态下,思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才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使之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学生才能积极去追问世界、自主探究知识。那么如何才能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空间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努力。转变老师的角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的角色做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  相似文献   

16.
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有的对教师生存状态与生命关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调查、心理分析和专业发展三种研究取向上,出现了关怀学生多,关怀教师少;关怀教师“类”生存多,关怀“具体的人”少;从单一方面关怀教师多,从整体上关怀教师少的问题,没有提升到教师生命的高度关怀教师的生存状态。理想的教师生存状态应该是“诗意地栖居”,而“诗意地栖居”是教师自由的栖居、创造的栖居、精神相遇的栖居和自我超越的栖居。  相似文献   

17.
于保东 《中国教师》2013,(Z1):14-15
一、教师的教学自由是什么教师的教学自由问题很容易被社会和教育界忽视。教学自由是教师拥有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教学的行为空间,教学自由是达成教育目的必要途径,是架构在课程、教材、学生、生活之间必然桥梁,是一种课程、教材、学生、生活之间关系的解构与重构。按照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哈耶克的说法,教学自由是一种不受强制的状态,即教学活动不应受政府、团体、机  相似文献   

18.
一、“开放”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创新教育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与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生的创造性。”这就是说学生发挥创造性的前提是心理自由,心理自由的前提是心理安全。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心理安全的前提是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老师要放下架子,“开放”师生关系:一是建立一种师生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师生在角色的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如课堂上,教师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应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生态课堂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潜能发展。同时,生态课堂体现了一种自由的思想,包括学习方法的自由,解决问题方法的自由,思维的自由等。本文结合语文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提出了构建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方式。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摈弃过去的传统思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  相似文献   

20.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徽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A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斌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