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G网络是当前移动网络发展的主流方向,而3G技术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移动通信技术。使用3G能够极大的提升用户的移动网络数据传递速度,为移动宽带、手机商务、手机电视等业务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网络环境。而随着电信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实现各种网络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3G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通信网络形式自然也不例外。现主要探讨了3G与固网之间的融合技术。首先分析了3G与固网融合的必要性,继而指出了两者在融合时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最后详细介绍了其融合方式,并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2014年是4G移动通信技术广泛投入使用的第一年,4G时代的来临无疑带动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更进一步的融合,使传媒与电信间可以相互地渗透,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本文则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对其基本的概念、互联网的应用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予以阐述,以期移动互联网能得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3G标准IMT2000中也已明确规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须支持移动IP分组业务.移动IP不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简单叠加,也不是无线话音和无线数据的简单叠加,它是移动计算和IP协议的融合,也是对现有移动通信方式的深刻变革.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成立专门小组研究和标准移动IP,推动移动IP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各种需求与日俱增,我国第四代移动通信已经开始投入商用,与3G移动通信服务相比,4G技术更为复杂,其特点主要有:高速率、技术发展以数字宽带技术为主、灵活性较强、兼容性好、用户共存性、业务的多样性;较好的技术基础、随时随地的移动接入、自治的网络结构。本文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特点,4G互联网应用,以及新一轮科技创新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这些网络新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数据信息收集和使用。随着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上获取个人姓名、电话、地址、银行卡这些私密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移动云计算,保护移动云计算技术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传统的证书认证、加密技术等技术保障移动云计算的信息安全不足之处的分析,本文提出在移动云计算中引入信任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人们熟知的互联网上的一切体验:网页浏览、资讯查询、即时通讯、音乐下载、图像上传、共享或下载、电子邮件、在线游戏、社区交友,甚至博客、BBS等,都将延伸到用户的3G手机上,并获得全新的生命力。本文基于移动学习理念,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一个章节《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例进行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线宽带介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云计算平台、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开放性,使得传统的隐私保护机制不再适合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目前,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移动互联网的隐私保护问题研究,首先提出了移动互联网中存在的隐私保护问题,其次对存在的隐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几条隐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将移动听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采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向移动互联网中导入一些网站、企业信息及企业业务等。在促进移动信息技术完善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基本需要。这都依赖于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及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阶段的移动通信网络对设备接入的密度及移动数据流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移动通信网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劲,5G移动通信网络采用较高密度的异构蜂窝网路架构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接入密度及数据需求。但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及发展过程中消耗了较多的能耗,具有一定的挑战及威胁,因此实施有效的资源管理尤为有效。为了分析5G移动通信网络基于能效的资源管理途径,笔者针对5G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能效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中国联通沃3G服务是中国电信提供的高速移动互联网服务,它运用的是国际流行WCDMA技术标准。通过使用联通沃3G服务,您可以随时方便稳定高速地接入互联网,并将随时随地的享受到多种移动互联网服务,如:网络浏览、视频音乐、电影电视、游戏娱乐、无线办公、无线监控、邮件推送、即使通信等各种平时只能通过固定网络在电脑中享受到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通信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3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3G无线网络技术的规模不断扩大,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来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移动通信用户数目的不断增多,3G无线网络服务质量的下降也成为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出于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还是出于提高网络运营商本身经济效益的目的,都必须要对3G无线网络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为此,本文分析了3G无线网络优化的分类以及提出优化3G无线网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后出现的,将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的又一新学习模式。因此,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模式将可以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身进行学习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后出现的,将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的又一新学习模式。因此,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模式将可以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身进行学习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地理信息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相关特性,并归纳总结了地理信息在3G网络下近年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热门技术,对地理信息在4G网络下发展应用的新特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3G牌照的发放,意味着移动通信将迎来3G时代。3G启动将带来众多联动效应,而其中一个直接效应是极大地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3G发牌对整个电信行业是有利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提供给用户更多更好的应用,这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将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高峰,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将带来前所未有的信息服务体验。移动互联网将成3G的最大价值,2009年中国社会信息化也将出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移动中对位置信息的迫切需求使得移动定位服务应运而生,3G丰富的应用服务和快速发展又提供了一片沃土。给出了移动定位服务的网络架构和其服务模式,分析了移动通信和3G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如何在3G中利用技术特点和产业优势来开拓移动定位服务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人们对手机高速上网的需求越来越高。尽管3G网络已经拥有了很快的速度,但面对大量需要高带宽的应用的需求,更快速度的4G网络的需求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因此,作为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方向,4G在全球商用进展迅猛。行业人士表示,4G不仅频谱利用率高,拥有速率高等诸多优势,是未来无线接入演进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移动通信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1G、2G、3G和4G等发展阶段,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网络。每一次通信系统的更新换代都会给移动通信行业带来更快的上网速度和更多的服务——1G给我们带来移动通话,2G让我们可以互发短信,3G让手机连上了互联网,4G带来了高速上网。随着用户的期望越来越高,4G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网络使用的要求,于是第五  相似文献   

19.
正2017世界移动大会于2月27日至3月2日举行,本文基于此背景,介绍了物联网和5G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背景知识。回顾5G网络发展历程,阐述其发展优势,对5G移动通信技术下的物联网时代将实现新可能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背景2017世界移动大会于2月27日至3月2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世界移动大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移动通信畛域的展览会。今年展会的一个重点便是5G技术的落地与商用,许多参展商都展示了5G移动技术通信设备。我国的  相似文献   

20.
3G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支付、移动办公等3G新型业务的涌现,在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使3G移动通信系统面临新的信息安全隐患。3G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个人和企业用户高度关注的焦点。从多方面分析了3G移动通信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增强3G移动通信系统安全的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