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结核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对6年来两院诊断子宫内膜结核的13例病人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13例均为原发性不孕症患者,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而常被忽略,对伴有月经异常的病人应考虑做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结论:子宫内膜结核是女性生殖器结核中的主要部位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8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并透明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呈双侧卵巢转移;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常用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 利用关键词检索相关数据库,对筛选出的临床对照试验进行数据提取,分别对比不同手术方法的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并做出综合评价。在全球公认的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等数据库中检索文献,进行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根据贝叶斯定理对手术时间、成功率、并发症等参数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参数的(SUCRA)概率下的曲面值。采用节点分析主要结果的不一致性并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详细的分析,最终共纳入8个RCT进入Meta分析。结果表明,宫腔镜下分切术在手术时间(SUCRA,0.49)、成功率(SUCRA, 0.90)和并发症(SUCRA, 0.50)具有最佳的临床效果。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其他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有效地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方法:应用LIGIQ4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阴道检查36例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状态,并观察病变处血流阻力指数。结果:有效地诊断及鉴别诊断宫颈内膜息肉、黏膜下小肌瘤、内膜增生过长。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所提供的二维及血流信息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时子宫内膜异住症患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作用.方法:采用EUSA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服用血府逐瘀胶囊前后的血清EmAb的OD值.结果:治疗30天后EmAb的P/N值为2.43±0.11,60天后为P/N值1.71±0.09,90天后P/N值为1.65±0.08,均高于治疗前(2.65±0.13).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能够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P/N值.  相似文献   

6.
异常子宫出血1531例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及临床病理诊断价值。方法:对1531例异常子宫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基本正常内膜占63.68%,功能性子宫出血占20.31%,器质性出血占16%。年轻患者妊娠性疾病为出血主要原因。结论:对于异常子宫出血,应将诊刮、病理检查、B超和HCG检测做为常规手段进行全面检查,在此基础上内膜诊断性刮宫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原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各种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560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超声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56.42%。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86.78%。结论对各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镜下可以定位活检,实施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使诊断更加安全、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不断增高趋势.我院对1990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27例进行了分析,其发病率占同期妇科腹部手术的11.1%。发病年龄以31—45岁居多,占87%。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并非特异性,常被误诊.我院术前误诊率为57.15%;故提出应提高诊断率.本文对发病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资料分析,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的上升与人工流产的广泛施行有一定关系,此外,还与宫腔操作史等有关.说明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重要因素之一,应引起重视。在治疗上手术可做为主要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病变轻重,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给予一定时间的药物治疗,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宫腔粘连又称阿谢曼综合征(ashermansyndrome),是由于宫腔内膜受损后形成部分或全部粘连的病理现象.其一般产生于宫腔内膜炎后或刮宫术后,也见于徒手剥离胎盘后及剖腹产后.随着人工流产病例的增多,它已成为不孕症主要原因之一,高达30%~50%[1].HSG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现将我院两年来经宫腔镜证实的宫腔粘连50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它部位.该病在过去属于少见病,且由于其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又没有较好的确诊方法,故常造成误诊,常在久治不愈时才考虑到"子宫内膜异位症".又因为该病病程长,而且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所以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70年代以来,随着腹腔镜的问世与应用,该病的阳性诊断率明显提高,使该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成为常见病.经过调查统计,绝大多数的患者,发病与妇科宫腔手术操作有关,因此,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预防乃是降低该病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5,(30):48-49
目的:观察及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孕三烯酮治疗组)41例和观察组(米非司酮治疗组)41例,然后将两组中不同r-AFS分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及其受体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同r-AFS分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VEGF及其受体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对于疾病发生中的相关血液指标具有更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采用对2003年7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得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产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因此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要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要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了解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CD3~ 、CD4~ 、CD8~ 细胞水平,并取同龄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结果:(1)手术前与正常妇女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存在CD8~ 细胞比例升高,CD4~ 细胞比例和CD4~ /CD8~ 比值下降;(2)手术后病人CD8~ 细胞逐渐回降,而CD4~ 细胞和CD4~ /CD8~ 比值呈现回升趋势。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异常,这种异常可在手术治疗后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4.
林明 《考试周刊》2015,(19):139-14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48例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 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63.5%,观察组治愈17例,有效42例,总有效率79.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提高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诱因,探讨其诊刮病理.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本院接治的52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找出致患者围绝经期发生子宫出血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探讨诊刮治疗方法.结果:在本次研究的52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中,有41例患者属于功能失调子宫出血,占78.85%,有11例属于分期和增生期子宫内膜改变,占21.15%(其中,5例属于单纯性增生,4例属于复杂性增生,2例属于不典型增生).结论:在围绝经期诱发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增生,同时患有其它疾病是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的重要因素,而有效诊断围经期子宫出血的方法是诊刮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莆田学院学报》2015,(2):21-26
探讨Fhit、P14ARF、Caspase-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EA)、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IN)、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EA、30例EIN、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Fhit、P14ARF、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显示,EA中三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Fhit的阳性表达与EA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P14ARF、Caspase-3的阳性表达仅与EA的组织分级相关(P<0.01)。在EA中三种蛋白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均P<0.01)。结果表明,三种蛋白的表达下降,可能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发生发展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51例手术治疗的子宫肉瘤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随访进行统计,了解其预后有关的因素,为提高子宫肉瘤的诊治水平提供临床资料.[HTH]方法:对1998年4月-2005年11月之间我院手术的51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病理、分期、术后辅助治疗等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51例病例中术前共确诊21例,其中MMMT确诊9例,术前确诊率较高,(P<0.05).各组织学类型间的术前诊刮确诊率无差别(P>0.05).51例子宫肉瘤患者I期28例(55.0%)、II期9例(17.6%)、III期10例(196%)、IV期4例(7.8%),各个组织学类型在各个手术病理分期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率为90.6%(48/53).3年生存率为74.5%,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子宫肉瘤发病年龄跨度大,术前确诊率较低,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化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总的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在泰州市中医院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共58例,分为两组:常规开腹+口服内美通组21例;腹腔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组37例,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效果、术后妊娠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GnRH-a组的有效率、妊娠率明显高于开腹+内美通组,且复发率较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GnRH-a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妊娠率,减低复发率,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给予结合型雌激素(CE)对围绝经期妇女血清E2,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细胞学及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方法:72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给药组37例,阴道给药组35例,分别口服及阴道给予倩美力片到0.625mg及倍美力霜2g,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清E2、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细胞学评分(Ⅴ分)的变化及改善程度.结果:用药后口服给药组血清E2较用药前增加(P<0.05),内膜厚度用药前后有显著改变(P<0.01),而Ⅴ分改变不显著,阴道用药组血清E2及内膜厚度无明显改变,而Ⅴ分较用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全身症以口服补充雌激素为佳,局部以阴道给药较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和Fhit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Fhi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意义。结果显示Liv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Fhi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增加,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而且Fhit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ivin蛋白和Fhit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果提示Livin和Fhit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Livin和Fhit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