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上期)巨螃蟹又摁了一下那黄色按钮,一切很快都平静下来。“那么你们是怎么发现我们的?””哈哈,我们在室内,想想你家室内有窗口吗?从窗口往外望,什么看不清楚呢?”“哦,我明白了。”小黑鲸极认真地说。“黑鲸夫人,我请您来,是想让您做我们的将军!”巨螃蟹忽然态度极为严肃地说。“是的,我们岛王早就有请一位黑鲸做我们的将军的想法,今天这个愿望就要实现了!”一黑一白两条蟒蛇同时说。听到这话,小黑鲸正想说祝贺妈妈当将军的话,却听见妈妈字正腔圆地说:“谢谢各位的美意,但这断然是不可能的!”小黑鲸看到,对面三个的脸变色了。白蟒蛇用它…  相似文献   

2.
(一)“鲸”字妙解学习《鲸》这篇课文时(课前曾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我刚写上课题,孩子们就针对“鲸”的字形提出了自己的创见。一个孩子说:“老师,我认为‘鲸’实际上是一个错字,因为通过预习我们都知道鲸是一种哺乳动物,不是鱼,怎么能写成鱼字旁呢?”另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是因为以前科技不发达,人们对鲸有着错误认识,以为鲸是鱼,把‘鲸’写成了鱼字旁,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知道了‘鲸’是哺乳动物,就应该把鱼字旁改写成反犬旁。”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认为‘鲸’不是错字,不应该改。因为‘鲸’是形声字,右边的‘…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课堂的实践性、综合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丢掉原有的“语文味”。以下是语文优质课展示中,一位教师上《鲸》一课的教学实录:一、故事引入教师讲故事:有一天,太平洋地区要举行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域,顺利地通过了赛场大门。鲸知道了这一消息,暗自高兴“:哼,要是我去参赛,那还不稳拿冠军?”于是,它兴冲冲地向赛场游去“。咔嚓!”鲸刚游到赛场门口,就被虾将军的大钳子挡住了去路。虾将军说“:你不属于鱼类,没资格参赛!“”凭什么说我不属于鱼类?你说,我的名…  相似文献   

4.
一、个案:《鲸》教学片段 《鲸》是人教版教材中一篇经典课文。有位老师教《鲸》第二课时,首先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说明鲸“大”的段落,接着进入重点环节——研究“鲸”不是鱼的原因:通过“鲸的确是庞然大物,你说它可以当鱼中之王吗”这个问题过渡,再让自读2、5、7自然段,找出鲸不是鱼的理由,然后交流,相机点拨。在点拨过程中,有以下“联系造字理解鲸不是鱼”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5.
在深深的海底,居住着许多的小鲸鱼。其中有一条小鲸鱼特别爱帮助别人,大家都叫他乐乐鲸。一天,乐乐鲸和同伴们正在玩耍,忽然听到一阵阵的叹息声传来。乐乐鲸循声望去,原来是龟爷爷正愁眉苦脸地在叹气呢。乐乐鲸连忙游过去,问:“龟爷爷,您怎么了?”龟爷爷伤心地说:“我的眼睛现在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时,小丑鱼尼莫游了过来,说:“听说海魔宝库里有一颗夜明珠,如果给这颗珠子照一照,那么龟爷爷就能看见了。”“可海魔不会借给我夜明珠的。”龟爷爷又叹息地摇了摇头。“等海魔睡着了,我们去把钥匙偷出来,悄悄地去宝库拿不就行了。”乐乐鲸下定…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一会儿,黑鲸妈妈就将大海龟的身上涂抹好了,那黄黄的软膏也用完了。黑鲸妈妈问大海龟:“海龟先生,您现在感觉怎么样?”“特别舒服,清清凉凉的。谢谢您,黑鲸夫人!”不知道是药物的作用,还是海龟身体恢复得快,不一会儿,海龟的四肢就轻轻地活动起来,不愧是海中动物,他竟能离开平台飘游于水中了。“再试试,往上,往上!”黑鲸妈妈鼓励着说。“是啊,往我这儿游,过来,过来呀。”北斗七星也高兴地说。“能动就不错了,哪能那么快呢?我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们母子呀!”很明显,海龟的声音有了精神。“也不知道有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一下子将海龟大叔的…  相似文献   

7.
课例: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九册《鲸》一文第五自然段的教学片断:学习鲸睡觉有什么特点。(一)师:鲸睡觉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找出第五自然段中表示鲸睡觉的动词,再用简洁的话说一说。生:(读书,画词,归纳)师:你们找出了哪些动词?生:我找到了“聚”...  相似文献   

8.
张晓然 《新读写》2009,(9):56-56
很不愿意对一位孩子的写作,说一些什么“看法”之类的话。尤其是面对一位十四五岁,很像“神童”似的“小作家”的作品。我怕自己的一番胡言乱语,似“毒液”喷上去,把茁壮成长的“向日葵”弄蔫了,岂不是罪过?可《新读写》的编辑对我很信任,一定要我评几句。她相信我还是“靠谱”的。那我就说点“题外话”,上海人叫“撬撬边”。  相似文献   

9.
挫折     
挫折就像一位不速之客, 它来了 让你痛苦却不能躲避。 难忘2004年7月4日, “百佳”、“十佳” 一张张奖状发到获奖者手中, 我期待着能有我的一份。 晴天霹雳 “ 佳”中没有我的名字, 我爱好广泛,各门功课名列前茅, 老师说过推荐我评“ 佳”。 痛苦在心里难过却显现在脸上, 老师  相似文献   

10.
鱼儿们都顺利地进入了鱼家族游泳比赛场地,可蟹将军为什么不让鲸游进去参加比赛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场精彩的辩论吧。当蟹将军把鲸挡在门外时,鲸非常不服气,它理直气壮地对蟹将军说:“我  相似文献   

11.
美丽又辽阔的海洋里住着鲸、海豚、鲨鱼等许多的动物,它们都生活得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欢乐。 一天,鲸叔叔突然捂住肚子,紧皱着眉头来到了海洋医院,对章鱼医生说:“医生,我的肚子很痛,请快给我看看吧!”章鱼医生用仪器对着鲸的肚子照了  相似文献   

12.
美丽又辽阔的海洋里住着鲸、海豚、鲨鱼等许多的动物,它们都生活得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欢乐。一天,鲸叔叔突然捂住肚子,紧皱着眉头来到了海洋医院,对章鱼医生说:“医生,我的肚子很痛,请快给我看看吧!”章鱼医生用仪器对着鲸的肚子照了  相似文献   

13.
《鲸》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从鲸的大小、属性、种类和生活习性四个方面介绍了鲸,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和本课的教学重点所在。为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一、开展小组讨论,培养自学能力。课上,我安排学生四个人为一组,从“食物”、“呼吸”、“睡觉”、“生长”四个方面去讨论鲸的生活习性,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在书本上用“—”划出须鲸的特点,用“”划出齿鲸的特点,用“”划出它们相同的特点。学生边读课文边讨论。这样做,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且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对鲸的生活习性有了…  相似文献   

14.
吃鱼与吃鲸有个很想出名但又怕下苦功的青年,写给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这样一封信:“听说鱼骨含有大量的磷,而磷是补脑子的,看来要成为一个大作家,一定要吃很多的鱼。请问您吃了多少鱼?吃的哪种鱼?”马克·吐温回信说:“看来,您得吃一对鲸才行!”英国著名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在一家杂志社当编辑时,曾接到一位作者的信:“上星期您退回了我的一篇小说,我故意将几页稿纸粘在一起,可是您并未把这几页稿纸拆开看过。我认为没有看完之前,就把稿子退给我,这种做法是不好的。”柯南道尔就此回信道:“如果您用早餐时,盘子里放着一个鸡蛋,您为了…  相似文献   

15.
《鲸》是一篇传统课文,从教以来,我教了好多遍,但课堂教学大多是“按图索骥”,牵着学生走。本学期,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又上了这一课,上得较为成功。我立足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巧妙地“引”,让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学得生动,学得活泼。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综合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审视整课教学,我觉得有如下特色。一、激发兴趣,听说训练与培养思维能力巧妙结合上课伊始,我用多媒体演示鲸在蔚蓝色的大海中遨游的情景,让学生知道这就是生活在海洋里的鲸…  相似文献   

16.
一位学生在一次化学考试中得了“100”分。他在作文中写道:“1”字后面的“00”“直向我微笑……”这句话根据“移情”原理运用拟人手法抒写愉悦之情,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是不可多得的评讲素材。评讲课上,我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上“00”然后问道:“这两个圈圈像什么?”回答五花八门,但有不少人说像“眼睛”。我就问:“是怎样的一双眼睛?”有答翻着的白眼,有答发怒的双眼,有答害怕的双眼,而惟独没有说“微笑”着的。于是我在“00”前面加了个“1”,构成“100”,并指着问道:“假如这‘100’是你自己试卷上…  相似文献   

17.
汪杉民 《福建教育》2005,(7A):60-61
我总以为掌声平凡得很,可是有一次,我却从一个孩子的身上发现其诱人的魅力和不菲的生命价值。一天早上,我下班听语文课《鲸》。一位名叫小洋(化名)的男孩率先起来朗读。他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几个数量词更是读得一板一眼,特别有劲。我正想和大家一起鼓掌时,教室里却是鸦雀无声。这时,老师说话了:“同学们,大家来评价一下。”一个同学说: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初中生物第一册(下)中,有关鲸的内容是这样叙述的:(1)“鲸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2)“鲸终生生活在海洋中。”(3)“它们虽然生有庞大的身躯和一张巨口,吃的却只是水母、乌贼、虾和一些不大的鱼。”通过查找、阅读有关资料,认为以上几种说法不够确切,值得商榷。(1)鲸的大小随种类而异,最小的鲸只有1m左右,最大的蓝鲸体长达30m以上,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所以不能笼统地说“鲸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2)鲸是鲸目一类动物的统称,蓝鲸、抹香鲸、白鳍豚、亚马逊河豚等都属鲸目。鲸目中的动物大多…  相似文献   

19.
陈道峰 《教育文汇》2010,(10):40-40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执教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一位学生计算"385-195",结果竟是120。教师评讲时对这位学生说:"以后不要再粗心了",并将得数"120"改为“190”,接着继续评讲其它习题。  相似文献   

20.
两件事的启发沈津华在教学中,有两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次是在双杠课上,一位女生做外侧坐越两杠下动作,总是完成得不好。对她的每次练习,我都如实地用“不行”、“不好”等字眼做一简评。有一次,她前面的一个女生动作完成得很好,我说了一句“好的”。紧接着她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