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一张纸的形成,我拥有完整的记忆。我的童年是在一个著名的宣纸原产地度过的。村里漫山遍野皆是竹,竹成了村民赖以生存的作物。造纸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劳动,七十二道工序一天天机械重复,伐竹、破竹、捶麻、烧锅、捣浆、捻纸、刷纸、收纸……这是叔伯婶娘们司空见惯的劳动。奶奶只会说这一个故事——斑竹上的斑点是在老早以前一个帝王叫舜,他死后,他的妃子娥皇和女英痛哭而流下的血泪所染成的痕迹,因此,斑竹又叫湘妃竹。屋外就有一片斑竹林,竿竿青翠欲滴,枝枝绿意生凉。竹枝竹叶上的点点褐色斑痕随意洒着,如泪轻摇,怔怔地要滴落下来。我过早…  相似文献   

2.
画竹必先成竹于胸──浅谈语文课教学设计唐徕回中马兰娣我国古人作画讲究“画竹必先成竹于胸”,成语“胸有成竹”、“成竹在胸”由此而来。教学设计是教师面对教材、学生,优化教学流程的创造性劳动,好的设计,蕴含着教师周到的谋划。下面,我结合一些名家的理论和自己...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本英语讲义,是我初三下学期复习时用过的。8开的纸,共37张,全都是用旧式的油印机印出来。在今天这个IT时代,你已很难想象在钢板上刻完这本讲义该是怎样的一种劳动了。  相似文献   

4.
放风筝     
偶见街上小儿放风筝,拖着一根棉线满街跑,嬉戏为欢,状乃至乐。那所谓放风筝,不过是竹蔑架上糊一点纸,一尺见方,顶多底下缀着一些纸穗,其结果往往是绕挂在街旁的电线上。常因此想起我小时候在北平放风筝的情形。我对放风筝有特殊的癖好,从孩提时起直到三四十岁,遇有机会从没有放  相似文献   

5.
古时候,有个画家叫郑板桥,他画的竹子很有名。一次,他给别人说起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这段话告诉我们,画到纸上的竹和自然形态的竹并不完全相同。它是自然形态的竹,经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阶段“变相”而成。画画如此,作文也如此。许多同学有个误解,以为作文要求写真实,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原封不动地写下来。其实,写进文章中的人和…  相似文献   

6.
乔尔西是我的外孙女,她在美国出生长大。秋季六岁时入小学一年级。开学不久,一天放学回到家中,她高兴地拿着两张纸,贴在起居室的墙上,上面写着她的劳动计划。我问她:“你这是什么意思?”她说:“这是我自己制定的一个在家中劳动的计划。”我通过和她进一步的谈话了解到,这是学校老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纸帐篷     
我设计了一种纸帐篷。它用的纸是在每层间涂了特殊溶液,能承受高温高压,而且防水、防火、防虫。它顶端的小“锅”里有卫星电视接收装置及兼用太阳灶。里面的纸墙实际上是一套“家庭影院”,像薄薄的银屏既可以看影视节目,又可以唱卡拉OK。它美观、耐用,携带方便,造价低。我相信,我设计的纸帐篷会给旅行者带来福音的。(指导教师:李成英)纸帐篷$湖南省衡阳市氮肥厂子弟小学二年一班@汪宁  相似文献   

8.
县里一次课改汇报活动中,我指导了一名科学课老师做一节科学课《我来造一张纸》。我对做课老师提出了这样几个要求:老师只提供学生几个思考的问题,不许讲一句造纸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每个小组不仅都能造出纸,还能造出厚纸、薄纸、厚薄均匀的纸;不许拖课一分钟。试教的结果是,课没有拖,各组都造出了纸,但多数小组没造出厚纸、薄纸、厚薄均匀的纸,没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角笔是一种20世纪6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的古老的书写工具,在中、韩、日等国的文献中,都有使用角笔的文献发现。我笔用象牙、木、竹等制成,以在纸上划出凹痕的形式记录信息。在日本,角笔最早见于奈良时代,主要用于在“训点”读佛经、汉诗文等时加注各种训读符号。角笔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的中国,但中国角笔实物的发现,则待进一步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漆昌琼 《师道》2012,(5):52-52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这首小诗,总是勾起我对阅读闲情的向往,而"手倦抛书午梦长"亦是我的惬意享受。  相似文献   

11.
走进王世红的办公室.直接闯入眼帘的是他窗后的一片翠竹。因为喜欢竹子,所以对竹子怀有特殊的感情。爱竹之人定然有着像竹一样的君子之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想起了苏东坡的这句诗,想起了竹的高风亮节,想起了属于倚竹人的那份高贵品质。于是,我带着欣赏与尊敬的双重感情采访了这个在人生路上一帆风顺的智者。  相似文献   

12.
戴晓慧 《班主任之友》2023,(Z2):108-110
<正>不知何时,“镜头劳动”和“纸上劳动”来到了师生身边。似乎没有镜头证明,没有劳动手抄报证明,就不能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也不能叫“劳动过”。“镜头劳动”和“纸上劳动”五一劳动节之际,班主任群里发出了这样的消息:每班各交5张学生在家劳动的照片,交5张劳动小报,择优发放“劳动小使者”奖状。于是家长的朋友圈就默默出现了这样一些照片:擦桌子、扫地、洗衣服、给父母捶背、洗脚等。还为这些图片配上了好听的文案——我的娃,长大了。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玩具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惊讶不已,不过,我钟情的还是自己的创新之作——筒纸枪. 周末的一天,我与几个小伙伴带着锯子、砍刀等工具来到大樟溪的岸边,在一片黄竹林里找到了几根合适的小黄竹.我们砍了两根食指般大小的竹子,锯成几截,凯旋而归.  相似文献   

14.
竹蜻蜓     
这个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支竹蜻蜓。傍晚,我就和妈妈在楼下玩竹蜻蜓。我双手合住按着竹蜻蜓来回搓,然后突然用力一搓快速放开,竹蜻蜓就像一架小小的直升机似的飞了出去,然后慢慢悠悠地停在了草地上。一会儿,它又像一只可爱的小蜻蜓飞落在草丛中。风儿好像是竹蜻蜓的向导,它吹到哪儿,竹蜻蜓就跟到哪儿,我和妈妈比赛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妈妈迎着风儿使劲一搓,竹蜻蜓飞了出去,风儿往后吹,竹蜻蜓就跟着往后飞,朝着妈妈的脑袋急飞过来,幸亏妈妈机灵过人,往下一蹲,竹蜻蜓就从妈妈的头顶上掠了过去。好险呀!轮到我了,不好,竹蜻蜓飞到树丛里…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惊惶( )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 )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的粘粘纸已经有31张了。其中有小熊维尼、百变小樱、小狗、笑脸、水珠、花朵等……这些都是朋友们送给我的,每当看见这些粘粘纸,我就想起我的好朋友们。这些都是友谊的粘粘纸啊!  相似文献   

17.
李仁甫 《学子》2004,(2):35-35
开学初,我把我学生时代的“一张纸”学习法介绍给我的同学们,叫他们每天必须坚持把语文课中知识性强的部分(如语音、字形、名句等)整理成一张纸的份量,随时拿出来记忆一番。于是,大家被迫与我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天天完成“一张纸”。但渐渐地,不少人流于形式了,不是精心整理,  相似文献   

18.
啸竹     
啸竹始于魏晋竹林七贤,王徽之时达到高潮,唐宋还有发展。啸竹不仅在竹林场域中创造特殊的音乐享受,也在竹我的相对中将竹脱俗的气质、高洁的品性化作魏晋风流。啸竹在世界化中较为独特。  相似文献   

19.
    
我爱竹。对竹,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我觉得那竿竿挺直、最具神韵的竹子,是一枝枝的大笔,在天地之间,以青绿的颜色,写出正直的定义。  相似文献   

20.
劳动可耻吗?     
劳动可耻吗?面对这样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分辨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回答。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丁丁的一篇周记:《劳动可耻吗?》丁丁的周记:从小到大,爸爸妈妈都教育我劳动最光荣,因为我们吃的穿的都是别人的劳动成果。上了学,老师也教导我们,劳动最光荣,因此,劳动在我的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但是,昨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对“劳动光荣”产生了怀疑:劳动可耻吗?昨天早上,我上学迟到了一会儿,被老师“罚扫”。我顶着同学们讥笑的目光扫地。扫地是一种劳动,现在扫地成了惩罚我的手段,让我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罚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