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文化建设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大学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学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和核心目标是"育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只有依托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富有感召力的价值观念并在高水平的文化氛围中才能真正实现.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所产生的一个新型的办学群体,其发展战略首先应该立足于大学的文化属性,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国际化发展的深入,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大学职能的深刻改革,其中大学理念的更新和大学文化建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该文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国情,提出与国际一流大学相接轨的国际化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大学作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当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学文化建设作支持,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及灵魂,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只有把大学精神文化很好的建设起来,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既是教育之基更是大学之魂。本文从大学文化的内涵、大学文化的具体体现、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几方面探讨了大学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之光在于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和学脉的延续。教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教学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及精神生态的总和。大学教学文化建设是育人文化、学术文化、质量文化与制度文化等价值取向的统一体。实现四者之间的协调与融合,有利于更好地建设大学教学文化,发挥大学教学文化在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独特作用,从而持久地服务师生、大学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珂珂 《山东教育》2020,(Z2):115-117
在大学文化这个辩证统一的体系中,大学精神统领着大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实现共性与个性、科学与人文、继承与创新、适应与超越等一系列辩证关系的有机统一。唯有构筑起良好的大学精神,大学的立德树人、学术创新和社会服务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  相似文献   

7.
大学化是中国先进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大学化与道德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杨真真 《学子》2014,(3):115-115
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氛围,体现大学的精神风貌和灵魂。功利主义、行政化取向及等级制观念成为大学文化发展的障碍,迫切需要倡导建立开放、包容和多元的大学文化;强化大学的知识本位和学术功能;实施人性化管理及培养师生的归属感等促进大学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大学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入手,讨论了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作用,提出了大学文化助推城市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创新文化建设是大学可持续发展不可枯竭的动力和源泉.对于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既看到的利,又看到弊,创新在大学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中--都应该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1.
为21世纪培养更多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一方面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无疑也是具有诱惑力和挑战性的。从未来新世纪的特点考虑,高校培养的人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应努力在素质教育上大做文章即加强素质教育,提高适应能力;实行创造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促进人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大学人才培养是由"教师教学""学生主动求学""领导者的科学引领""管理者的科学管理""教辅人员的辅助"和"后勤人员的服务"相结合多位一体构成的培养系统。大学人才培养应当明确发展理念,定位发展方向;坚持人的主体性,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分析人的需要,提高人的满意度,这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国内高等院校在专业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探索与研究,提出了在高校专业实验室中实施差别化的人才培养的可操作性的措施与方案。同时指出了高校专业实验室在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方面应起到中试基地作用。最后对该研究成果进行了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为地方建设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职能的有机结合,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通过在地方综合性大学设立地方发展研究中心,实现高等学校在为地方建设服务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带动学科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系列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生就业制度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文中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生就业制度这一问题的分析,旨在寻求一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大学生就业制度,以期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何亚明 《高教论坛》2007,(2):17-20,44
目前我国高校在育人的实践中存在"育人"的概念过于狭隘;三大课堂主次不清,各自为阵;教职工队伍的现状与育人的实际需要不相协调,缺乏激励教职工育人的机制;"两课"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应该从树立正确"育人"观、建立三个课堂互动长效机制、提高育人主体素质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缺乏企业等不同培养主体的参与是影响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企业拥有高校所缺乏的人才培养优势。提高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世情、国情、党情三个方面来概括分析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从文化的视角阐述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育重在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认同。为了达到以文化人的实效性,需要加强对培训内容、考试模式、考试结果评价、党校教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因此,构建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优化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从法律专业入手,探索创新创业视域下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要:当前,文化产业正如火如荼地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预示着未来这一领域急需一大批人才为其后续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地方本科高校作为区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服务地方经济,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实用型人才责无旁贷。福建省地方本科高校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专业设置特色不突出、人才培养照搬传统模式、精通地方文化的专业教师匮乏等问题,只有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才能打造具有区域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专业,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