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西汉城市发展特征,依据历史文献及前人研究成果,在系统复原西汉郡国发展之基础上,认为西汉郡级城市发展总量变化呈上升趋势,至武帝末年之后停滞;在空间上,西汉郡级城市的数量变化主要受东部王国地区和西部新拓展地区城市数量变化影响,中部汉郡区城市数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杂阿毗昙心论卷十》敦煌写经所印朱文"永兴郡印"及敦煌地区历史地理沿革的考察,认为此卷写经应诞生于北周武帝改晋昌郡为永兴郡后至下令禁佛期间(561-574)的敦煌地区,而经卷背后的永兴郡捺印佛像版画,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一幅版画作品。  相似文献   

3.
汉代在中央设置有“护军都尉”、“大司马护军”等官职,在出征的军队中也设有“中护军”、“护军将军”、“护军校尉”、“护军司马”等官.两种“护军”官在职能上是相同的,都参与军事谋划且没有决定权,都可以受命率部队征战.但是,“护军都尉”等是常设官职,隶属于中央政府,由朝廷任命和调遣;出征军队里的各色“护军”是临时性军职,隶属于幕府,可以由将军任命和调遣.  相似文献   

4.
实施屯田是曹魏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曹魏屯田的规模大,不同地区均设置有农官进行专门的管理.郡级屯田农官设置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内郡地区设一位或者两位专职典农;内郡地方官员代领或兼领屯田;部分边境地区,将军代领屯田.  相似文献   

5.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16页说:“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表述很简短,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以为州一开始是就是地方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遗传育种、生理生化研究的基础上,以蒙东地区峰杂2号、吉杂130、赤杂16号、赤杂24号及赤杂851五个高粱新品种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叶片的表皮、角质层、叶肉、泡状细胞、木质部、导管、韧皮部、维管束鞘等结构进行观察、对比及分析,探究不同品种高粱叶片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导管直径、韧皮部厚度、维管束鞘厚度与抗寒性无关联,木质部厚度和叶肉厚度与抗寒性无明显关联,表皮细胞厚度、角质层厚度、泡状细胞厚度与抗寒性呈正相关联,可以作为高梁抗寒品种筛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 赣州地区禹贡为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灭楚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地属九江郡。 西汉属豫章郡。豫章郡领十八县,其中赣县(今赣县、兴国地)、于都(今于都、会昌、安远、寻乌、瑞金、石城、宁都地),南野(今大余、南康、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地)三县为今赣州地区属地。西汉末新莽改豫章郡为九江郡,后汉复改名豫  相似文献   

8.
汉中郡始置于公元前312年。秦汉中郡治西城县,与战国时期秦楚相争的历史形势有关,其意在于防楚、逼楚。东汉初,汉中郡郡治由西城迁至南郑,与两汉时期大一统形势下褒斜道的重要性以及汉中郡战略作用和地位的变化相关。汉末曹魏时期,在魏、蜀争夺汉水流域的历史背景下,“东三郡”从汉中郡中分化出来,并使汉中郡辖区缩减为仅局限于今汉中地区。  相似文献   

9.
西汉政府发配罪犯徙边敦煌郡是一种常态化举措。徙边敦煌郡的罪犯按人员类型大概可分为三种:第一,犯罪之官员;第二,大逆无道罪犯家属;第三,各种刑事犯罪人员。各种类型人员或因犯罪或被牵连而徙边敦煌郡,对敦煌郡的人口增长、经济与文化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各类人员徙边敦煌,促进了中原先进技术在当地的传播,并且这些文化和技术还通过敦煌继续影响西域地区,从而推动了地区间文化、科技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结合传世文献与古文字材料来看,赵国郡级职官的记载相对缺乏,目前仅能搜集到郡守、强弩后将、司寇三职。赵国县级职官的设置较为复杂,现可推定有令、尉、司寇、司工、司成、工师、冶尹、宗正八职。赵国郡、县职官系统的不均衡特征可能是由郡与县在主要功能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赵国县级职官系统的复杂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代官僚制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西晋泰始、咸宁年间,刘猛、树机能先后起兵反晋.对这两起少数族起兵反晋事件的性质,有两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晋武帝时期民族政策的分析,可以认为,在西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尚未发展至尖锐对立状况下发生的这两起少数族起兵反晋事件,主要是汉统治阶级与内迁少数族上层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不能视为民族起义,但也不宜笼统地视为"叛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详细考察了从东晋末至刘宋初期北府兵的主要兵源、晋陵郡域上侨置的无实土侨郡县的受掌控方式后,认为刘宋以后(南朝初期),由于该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动,北府兵虽然在政治史上没有以其先前的强势面貌出现,但是因其与中央军有着甚为密切的联系,依然拥有左右政局的重要军事地位,其政治上的重大影响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晋悼公三年(前571年),晋会九诸侯城虎牢以逼郑;晋悼公十一年(前563年),晋荀偃、士帅师灭阳之国,以其故地与宋,虏其君归,徙其族嗣于霍人;晋平公十一年(前547年),卫大夫孙林父以其采邑戚叛卫属晋,晋赵武会诸侯疆戚田,取卫西鄙懿氏六十邑予孙氏。  相似文献   

14.
清华简《系年》对春秋战国的国际关系有许多揭示,以晋楚、晋秦关系为中心,审视晋国的邦交,同时将相关记载与《左传》等传世文献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晋、楚两国史事在《系年》中所占比重最大,《系年》较明晰地记录了两国的争霸始末。按《系年》的话说,“楚以与晋固为怨”,两国关系以对抗为主旋律。晋秦关系按照《系年》的话说,一开始是“秦、晋焉始会好”,后来“秦焉始与晋执乱”,经历了由亲善到对抗的道路。此外,《系年》对晋齐、晋吴、晋越关系均有称述。  相似文献   

15.
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日益发展的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来看,新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为此,新疆必须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的速度,重视培养“靠得住、有本事、作用强”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重视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确立统筹兼顾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思想,增强干部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6.
晋景公六年(前594年),晋大夫荀林父帅师灭隗姓赤狄潞氏之国,以潞子婴儿归晋;十一年(前589年),取卫所灭河北之邢故地以为邑;晋景公十六年(前584年),卫大夫孙林父出奔晋,其采邑戚随之属晋,后晋又归于卫。  相似文献   

17.
吴娱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3):47-48,61
唐代初年修《晋书》的过程中,史官们参考了臧荣绪等十八家晋史。具体表在:《晋书》某些事例的叙述表达,所采用的语言文字与前朝晋史近似;《晋书》频繁采择小说杂史入史的文风,渊源流自于前朝的晋史;《晋书》的编纂体例,受到干宝《晋纪》的直接影响;修史的政治倾向,也有前代晋史干扰的痕迹。通过考索《晋书》对前朝晋史材料的承继和变化,探测《晋书》撰者的史学观和文学观。明确《晋书》撰者的修撰,有因陋就简的一面,有超越诸家晋史的一面,也有不及前人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农民军进入黔、滇地区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大西农民军放弃了原来的宗旨,决定采取联明抗清的策略。其联明抗清能够实现的原因主要是李定国在黔、滇民族地区采取了联合各地土司头人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抗清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一、积极联合黔、滇各土司头人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组成抗清力量;二、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和汉族地区同样的土地政策和发展生产、严惩贪官的政策;三、在大西农民军中实行了少数民族士兵和汉族士兵一律平等的政策;四、实行了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政策。由于这些政策的实行,使大西农民军取得了土司头人和少数民族人民的信任、支持和参与,建立起了抗清根据地,共同进行抗清斗争。  相似文献   

19.
魏晋是送别诗趋向成熟的时期,是六朝送别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对六朝乃至唐宋送别诗有很强的示范意义。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构示范性,表现为形式上采用多章结构与组诗结构;题材示范性,表现为内容上大量以公宴、赠答、玄言等题材抒别;动机典型性,从应制与集体赋作导致大量的同题赋别现象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一次重要战役。在整个会战中,国民党杂牌军广大爱国官兵,不畏牺牲,浴血奋战,最终促成了抗日战争向相持阶段的转变,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