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剑翔 《新闻三昧》2006,(1):104-105
报纸发一版的稿子分量要重一些。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的,也并不是每一条理应是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特别是编辑都能理解、认识的。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正确的态度是能争就争,能等就等,不能争,不能等,就赶紧发,甭管他什么版面。新闻贵在新,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好的末条稿,有时比头条稿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报纸发一版的稿子分量要重一些。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的,也并不是每一条理应是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特别是编辑都能理解、认识的。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正确的态度是:能争就争,能等就等,不能争,不能等,就赶紧发,甭管他什么版面。新闻贵在新,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好的末条稿,有时比头条稿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我就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2000年12月29日,我精心采写的一条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本想冲击头版头条的,不料正碰上新来的市委书记的一个活动占了头条,又碰上一个区委书记抓本…  相似文献   

3.
报社为了抓一版稿件的质量,大都制定不少鼓励措施,激励记者想方设法采写重大新闻、头条稿件.作为记者,时时想着采写重头稿件是绝对正确的,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也并不是每条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都能理解、认识.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正确的态度是:能争就争,能等就等,不能争、不能等,就赶紧发.新闻贵在新.要相信广大读者,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好的末条稿,有时比头条稿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经常读报,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本版责任编辑”是某某,那块版的头条并且作了重头处理的文章署名也是某某,不过通常换成了“本报记者某某”。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不是说自己的文章就不能发头条,如果真的是好文章,当然要“敢为天下先”,“不避嫌”。问题是有的文章一般,真的不值得上头条,在二条位置就已经很破格了。另一种情况则是整个版面上没有一篇文章能“出其右者”,自然“矬子里头拔将军”,理所当然地上了头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表面上看起来是为自己谋名声,自个拍自个的马屁。细分析起来却觉得这种看法有失…  相似文献   

5.
版面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这种服务从来都不是机械的、被动的。作为党报尤其是一版的版面编排,大到哪一篇稿件作头条,哪一篇上报角,小到标题的字号字体、线条底纹的运用以及留多少字转多少版,都不是随意随心为之。其背后蕴含着很多的考量,版面编辑的政治意识绝不是虚的空的,政治意识贯穿在每一天的版面上,贯穿在每一篇稿件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6.
大众日报观点版新闻时评<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为编辑,谈点感想. 当时对秀岭这篇稿,就像编其他稿件一样,并没有给予格外关注.评论"兹事体大",不小心就会翻跟斗,所以,对每一篇评论,自己从来不敢马虎,从立论到逻辑.哪点不合适都过不了关,不会对哪篇稿件高看一眼,也不会对哪篇稿件低看一眼.  相似文献   

7.
有人把遍布祖国各地的人民日报驻地记者形象地比作排球场上的“一传”。“一传”并不是把稿件直接传到版面编辑手中,而是传到“二传手”———记者部编辑组,由他们编辑并经部领导阅改,输入稿库,供版面选用;重要稿件则送相关领导直至总编辑、社长审阅。“二传手”是一个特殊的集体。他们是人民日报记者,却少有机会外出采访,名字也极少见报;他们是人民日报编辑,但并不是版面责任编辑,不能决定稿件是否上版。然而驻地记者的每一篇见报稿件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都凝聚着他们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明知相当数量的稿件将要“牺牲”,仍善待每篇来稿,…  相似文献   

8.
刘莹 《新闻窗》2012,(4):74-75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到5月底,也即是省十一次党代会和第七届省旅发大会召开前后,毕节市在《贵州日报》上的报道可谓浓墨重彩,既有一版不少重头新闻频频出现,又有整版专题报道闪亮登场。粗略统计,从3月初到5月底,《贵州日报》共刊发了毕节试验区的头版头条稿件10条,其中除5条中央领导和省委主要领导活动的头条稿件由指派记者完成外,其余5条来自一线的深度报道均由毕节记者站完成。  相似文献   

9.
在报纸版面空间中,头版,无疑是最能诱发、刺激、牵引读者阅读欲单的“黄金门面”,每一个编辑部无不为之精心策划,苦心经营。解析当今风起云涌的周末版、周末版之类,更可以看到其头版稿件,往往是经编者认真组织采写、精心编辑,反复比较、挑选而后推出的重头之作,并或浓或淡都具有大视野、大境界、大热门、大手笔的特色。一、“四大”是周末版头版稿件异彩纷呈中的共性所谓大,乃是指超过所比较的对象——日报、晚报  相似文献   

10.
报纸是大众媒体,它的大众性是体现在它的版面配备上,并不是每一个版、每一篇文章都为“大众”所阅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新闻节目是由一条条新闻组成的。新闻节目的有序编排不仅能使观众易于接受,还能收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理想传播效果。广播新闻编辑每天都要面对记者和通讯员采写的大量新闻稿件。怎样把这些稿件井然有序地编排,发挥新闻稿件潜在的价值,实现弘扬主旋律的作用,是每个广播编辑应该思考的问题。一、在编排节目时应体现两条原则一是重要性原则要根据稿件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每一则新闻在节目中的播出次序,而新闻稿件的重要程度是由它的新闻价值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新闻时效大成问题。大概除了少数政治新闻,能在报纸上及时看到外,其它工农业等经济新闻多半是迟到消息。姑且不说记者采写稿件是怎样的迟缓,单看编辑同志安排版面后的报纸吧:从今年三月一日至十五日的不精确统计,人民日报有八个工业版采用新华社二十八条消息,竟没有一条在新闻电头上表明日期的。不是新华社某地电,就是据新华社讯,刊用时间比电稿发出时  相似文献   

13.
传统意义上认为,编辑的工作主要有: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等。其实,编辑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拒绝。目前,学术期刊稿件数量众多,能上版的稿件所占比例较小(核心期刊尤其如此),绝大部分稿件都会被拒绝,再加上学术研究的特殊性(大多数论文都是精心写作,作者一般会得到稿什的处理意见和结果,也会在意稿件的审稿情况),这就决定了"拒绝"是编辑的一项重要上作。本文即结合笔者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4.
编辑应当是一张报纸的设计师.我们每天面对几十数百条稿件,如何处理其轻、重、缓、急,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既是体现报纸的编辑方针,又是表明编辑部对新闻事实的观点,正确地引导舆论.报纸编排的顺序,一般是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因此,一版的右下角通常成为不被人重视的“报屁股”.多年来,我们强调“区间优势”多一些,重头稿件往上放,下面一般发简讯之类.这样做的结果是,编排人员顺其自然摆稿,主观能动性减少,版面的变化由于缺了一个角,显得生气不够.我们生存在一个信息量越来越大的社会,经营好晚报一版右下角,是报纸发展的需要.一、为多层次信息传播提供阵地读者打开一张报纸,希望看到可读性强,趣味性浓,时效快的新闻.再则,一张报纸要面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群,所谓众口难调.作为党报的一张晚报,不可能把一版头条处理成读者都喜闻乐见的内容.故而,精心操作右下角,将弱势变强势,就能够拓展有限的空间.倒头条的有效利用,使我们的报道面拓宽了,报道的层次增加了,杜会新闻、法制新闻、群众呼声、批评揭露、综合分析等都有了天地,常常引起读者的共鸣.综观羊城、今晚、武汉三家晚报七月下旬十天的一版倒头条,上述新闻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武汉晚报以社会新闻为主,今晚报以反映群众呼声、抨击不良现象的小  相似文献   

15.
时事版作为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新闻性强、报道面宽、信息量大,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受到读者的关注。然而,由于时事新闻的稿件主要来自新华社,对各家报纸来说,要将时事版办得具有个性和特色,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时事编辑牢固树立新闻意识、读者意识和精品意识,以增强时事版的可读性为目的,在选稿、编稿和排版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让新闻在版面上“唱主角” 新华社每天发稿近百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对时事编辑来说,选用哪些稿件上版面,选择哪条稿件上头条必须反复斟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往往…  相似文献   

16.
某报近期以人物专访的形式讲述焦裕禄同志的女儿焦守云重返山东博山老家,追寻焦裕禄的成长足迹.本来,这是一篇很有特色、震撼力、吸引力并具有独家新闻性质的重头稿件,可是,由于记者在稿件采写过程中没有认真核实,造成了张冠李戴的错讹出现.  相似文献   

17.
版面,是报纸多种内容的共同载体,它渗透着编辑思想。如何充分利用无声胜有声的版面语言和手段,尽展版面的魅力呢?笔者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少有框框,勇于创新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版面也是一样。因此,我在组织版面时,总是根据稿件的情况,策划一些组版形式,使之尽可能充分地表现新闻内容。当然,创新不是随心所欲地胡乱变化,也不是凭心血来潮就能达到创新目的的,它必须在原来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根据稿件的需要,充分运用各种字体、线条、底纹等各种手段,进行尽可  相似文献   

18.
出于晚班工作原因,笔者在查阅报纸时,特别是翻阅一些有影响的大报时,比较注意稿件在版面中的编排情况。近年间,报纸在版面的编排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这就是在版面结构布局上,由过去的以交叉式结构<又名穿插式>为主,逐步发展到了以模块式结构<又名排列式>为主。笔者对下列报纸作了一些统计,结果是这样的:《人民日报》1991年1月一版共发稿384条,运用模块式编排317条,占82.5%;《经济日报》1990年12月一版共发稿371条,运用模块式编排347条,占93.5%;《解放日报》1991年1月一版共发稿389条,运用模块式编排323条,占83%。模块式版面是相对于交叉式版面而言的。交叉式版面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是比较时兴的,其特点是整篇稿件与其它稿件交叉编排,其整体在版面中呈现不规则的多边形。稿件经过几次穿插后,露头藏尾,总体气势减弱。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我跑经济新闻的第三个年头,如果要说有什么经验,我觉得学习、模仿一直是我坚持在做的事情.即便仅是学习和模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我依然觉得这是个浩大的工程. 学习的能力要比写作的能力更加重要.对一个财经记者来说,每篇稿件、每个工作日的学习都应是一种常态,这是在做每一篇日常稿件背后都要坚持的主线.  相似文献   

20.
一篇稿件要想发表,遇到的第一关就是要使编辑能看得中、选得上。要求编辑对每一篇稿件都能看得完全准确,不漏掉一篇好稿,那是苛求。但是,目前的主要问题还不是编辑人员的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编辑的作风问题。为此,特撰“取文六忌”,祈盼编辑同志引以为戒。第一,“以题取文”。编辑每天都要从大量来稿中筛选若干篇备用,这份劳动是辛苦的。有的编辑为了图轻松,面对一堆来稿总是先翻看标题,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