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创设“引导发现”的教学机制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观察、操作、猜测、类比活动中一次次地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从而理解一个数学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归纳整理的,一个数学观念是怎样形成的,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迪,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2.
蒙凤超在《贵州教育》7、8期合刊发表文章就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获取新知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 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去发现规律。例如教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道题:求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此题按一般的思维方法很容易得出: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王慧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呢?一、通过观察、实践,发现规律借助适当的数学观察材料,既有助于教师教学,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求看到算式就能很快地说出得数。根据教学要求,我重点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训练。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两表”,即加法表和减法表,从中发现规律。统编教材五年制第一册第82页中的加法表将20以内进位加法的36道题都编排在其中。对于这张表的应用,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懂得计算原理。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一次,我出示了如下几组练习题: 商用“除余”表示商用带分数表示5÷2=2……1 5+2=2(1/2) 30+9=3……3 30+9=3(1/3) 61÷14=4……5 61÷14=4(5/14) …………然后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思索,讨论,很快发现:商用两种形式表示(除余与带分数),商的整数部分总是相等的,且余数部分除以带分数的真分数部分,其商都等于除法中的除数。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 ,就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授之以渔”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依据课堂教学的目标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观察、操作、猜测、活动、类比”中一次次地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从而理解一个数学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归纳整理的 ,一个数学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 ,受到新的启迪 ,尝到探索成功的甜头。观察发现式。指教师引导学生有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而有的学生则为解决数学难题而冥思苦想、废寝忘食。这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他们对数学美的领悟和鉴赏能力不同。怎样才能唤醒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追求数学美呢?下面谈谈本人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早在我国古代传统教学论中就有“举一反三”的说法。孔子曾提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他对弟子中能“闻一知二”或者“闻一知十”或者“告诸往而知来者”的人十分赞赏。  相似文献   

10.
运用感知规律 搞好直观教学范国富“八五”期间农行把岗位培训工作作为职工教育的重点,本文谈谈教师如何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结合成人身心特点,运用感知规律,培养和发展学员的思维能力问题。培养学员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感知教材行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员努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知识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每一部分知识既是旧知识的发展,又是新知识的基础,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新知,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方法。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这种内在联系所构成的数学结构,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让学...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如果学生所学的新的的概念可能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成份中直接推衍出来,那么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这些新概念。我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时,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课后,我首先让大家回忆一下商不变的性质,并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合适的数,如,4÷2=(4×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探索者、发现者。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知识、探索规律、发现结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重视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从感知开始,一般要经历“感知———表象———概念—...  相似文献   

14.
一、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积极性。学生有了探索规律的积极性,便有了浓厚的兴趣、充分的自信和顽强的毅力,这是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关键条件。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阐明意义。学生自己探索的数学规律,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灵活。这种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工作所必需的。创设条件。对于学生能自己探索而解答的问题,我们一般都给他们创设条件,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决不包办代替。对于某些引而难发的问题,我们就设置些阶梯练习题或思考题,逐步由浅入深地引导他们探索规律而解决问题。积极诱导。对于积极探索的学生,以及探索中的好观点、好方法,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兴趣更浓,信心更足。  相似文献   

15.
深入研究教材中的例、习题,挖掘其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学案例: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88页复习参考题七(B)组第1题,选择题:和直线3x-4y+5=0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A)3x+4y-5=0#($B)3x+4y+5=0(C)-3x+4y-5=0%(&D)-3x+4y+5=0对称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它包括点关于点、点关于直线、曲线关于点、曲线关于直线等对称问题。其中,点关于点、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曲线关于坐标轴,原点,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等的对称问题又是特殊而又…  相似文献   

16.
现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指出 :“数学 ,如果正确地看它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正像雕刻的美 ,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 ,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 ,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 ,能够达到严格得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数学的美表现在 :方程的简明 ,解法的奇妙 ,逻辑的严美 ,图形的对称 ,还有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数“0 .6 18……”。  在数学教学中 ,充分挖掘其内在美 ,尽可能地用数学来解释音乐和美术中的现象和本质 ,揭示生活中美好的现象 ,让美育走进数学课堂 ,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唤起求…  相似文献   

17.
<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下,今天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和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考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而要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力开发出来,我们作为教师,完全有责任培养富有时代精神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变换教师角色,真正做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创造性思维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如何使学生学会表达与交流,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发挥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数学是一门极具魅力的学科,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美好。如果能将这些美好的点滴都传达到学生心中,必然能够为教学提速与优化提供强大驱动。笔者从基本教学理论出发,从多角度探寻高中数学之美的所在,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作为中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不仅是进行智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同时也具有美育的功能。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数学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数学知识的习得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旧知的基础上通过寻找规律、重新建构新知的一个过程.在以往的一些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习题比较单一,题目与题目之间的关联比较少,学生很难从中找到相关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往往蕴含在作业、习题中.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作业、习题中的相关规律,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