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上内容是我对本班全体同学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从调查表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我们的读书量太少;第二,有许多同学读过这些书后并不喜欢。就拿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来说吧,在读过的人当中竟超过半数不喜欢。我想这并不能说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听说咱班的同学喜欢看课外书,能跟我说说你们都看过哪些课外书吗? 生:我看过马小跳全套. 师:嗯!《马小跳》是我们许多同学都喜欢的一套书. 生:我看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师:你看的书真不少. 生:我看过《水浒传》《西游记》. 师:这两本都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小小年纪就读了,真了不起.那你能告诉我们四大名著还有哪两本吗? 生:《红楼梦》《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尔:领袖的读书无禁区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逢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传>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4.
朋友有一个上六年级的女孩子,她说:"我们看个书可累了,读书批注篇篇要,阅读笔记天天做,读后感想周周写.我是一个小小小孩,阅读笔记呀记也记不完."最后两句她竟学着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改编了歌词.林语堂说:"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可谓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蜂,这在学术界已达成了共识,就连广大读者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喜欢<红楼梦>?<红楼梦>的魅力到底在什么地方?笔者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各自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后我们各自将拥有两种思想。"我想读书也正如此。书给了我们知识、梦想和人生的乐趣。而现在有一些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却令人担忧:迷恋漫画、武侠、恐怖、言情之类的电子小说,要不就是电脑游戏、微信聊天、娱乐新闻……谈起这些他们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语言能力大爆发,的确,这些东西能提供给青少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共同来做个数学游戏好不好?我请两位同学分别说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我就能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你们相信吗?  相似文献   

8.
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看《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见仁见智的伟大的文学经典.本文将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对比分析<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英译本,分别是扬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翻译的.最后得出结论,不管是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只要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翻译出让读者喜欢的译文,它就实现了翻译目的,就是一篇好译文.  相似文献   

9.
抄本的矮化     
刘阳 《语文新圃》2007,(12):24-25
<中华读书报>"文史天地"版"北师大<红楼梦>抄本研究又有新进展"这一话题颇引起我的兴趣,于是去一家著名搜索引擎欣欣然输入"手抄<红楼梦>"五个字.……  相似文献   

10.
1904年,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在<教育世界>杂志上刊出,到今年正好是一百周年.一百年来,研究<红楼梦>的文章著作不啻汗牛充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红学家,你尽可不必也不可能把这些文章著作都读过,但是你却不能不读王国维的这篇<红楼梦评论>.  相似文献   

11.
<正>达人说我喜欢简单的东西,不喜欢把什么事情都做到极致,我的布偶们也是一样的,每款不会很复杂繁琐。我觉得更重要的应该是我们看到布偶后的感觉,它们能表达出我当时的一种心境。我喜欢看图片,没事就会看各种图片、插画,还有动画片,在这过程中经常会被某一点打动,这些元素成  相似文献   

12.
老师的声音     
<正>认识蒋勋是先认识他的声音。朋友送了由他导读的《红楼梦》的光盘给我,我听得入了迷,心想:怎么会有那么好听的声音?《红楼梦》这本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透过他那抑扬顿挫、淳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把我带入了曹雪芹浩瀚的文学世界。总喜欢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听他娓娓诉说大观园里的人、事、情。经过蒋勋的诠释和解析,《红楼梦》  相似文献   

13.
<正>学生有时会这样问老师:"我学习不好,学习差,我是不是个坏孩子?我喜欢玩,喜欢上网,喜欢看动画片,爸爸、妈妈就不喜欢我。我上课好动,喜欢说话,老师烦我,同学讨厌我,看不起我,我是不是无药可救了?"我的回答是:"坚持学习,你是一个有用之人,努力学习,你是一个再造之人,你的这些行为也反映了你的优点——活跃、有激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难免会出现很多缺点和不良习惯,要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学家、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从事学术研究超过62年,著作等身,至今91岁,仍笔耕不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特色.2009年11月19日上午,笔者和北京大学若名教授龙协涛拜访周汝昌先生,请周先生结合<红楼梦新证>、<红楼艺术>等著作,谈了他的治学方法.在谈到<红楼梦新证>研究的指导思想时,周先生说主要有二,一是孟子的教导:"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二是马克思的教导:治学要占有一切媒介.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一,重证据.不迷信证据,要分析证据,要了解证据的本身;第二,重感悟.证据重要,感悟同样重要,中华治学绝不是证据是一切,它有很多方面的精神、学力、修养、感悟的能力.本来两个相隔甚远的问题,你一下子悟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感悟.你聚成了一股力量,就可能有所成就.当谈到<红楼艺术>研究方法时,周先生说:用西方的所谓人物刻划、性格分析等方法解决不了<红楼梦>的问题,我把西方的方法放在一边,运用中华文论、诗论、画论等对<红楼梦>的写作艺术进行研究,等等.采访场而激情昂扬,令人感动、吃惊.  相似文献   

15.
<正>在音乐教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为什么不喜欢呢?"我扪心自问,因为我们只是在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不是有创意地用教材。我只顾着自己的感受而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若想让学生喜欢我们的音乐课,教师得先改变自己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课堂,如何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音乐课,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课?笔者有以下几点尝试。一、让快乐成为音乐课堂的一种习惯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快乐常见的表达方式是笑,一个巧妙、艺术、新奇的融入往往能吸引学生,激发学  相似文献   

16.
十一世纪初日本著名的女作家创作的<源氏物语>和中国十八世界中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曹雪芹的<红楼梦>堪称中日古代文学史的两大明珠.<源氏物语>更有日本的<红楼梦>之称,仔细研读两部作品,确实可以看见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以两部文学巨著为出发点,分析其再现的两个不同年代不同地点的贵族社会的相异点.  相似文献   

17.
我从书柜中翻出落满了尘埃的<红楼梦>,细细品读.少女时代第一次阅读此书,我关注的是令人扼腕叹息的贾林爱情,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现在,从教多年的我再次阅读,我更关注、更欣赏的却是林黛玉,因为她不但才思敏捷、富有诗人的气质,而且诚为人师、乐为人师,更是善为人师.她教香菱做诗的经过,对我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着无穷的启示.我们可以向黛玉学习,采取有效对策,从"读什么"、"读多少"和"怎么读"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叙事可以分为背景叙事和故事叙事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两个叙述层,与此相应的叙事者分别是"作者"、"在下"、石头以及故事叙事第一叙述层中的部分人物.故事叙事是<红楼梦>叙事的主体,背景叙事则为故事叙事提供了背景与框架,为小说的叙事虚构世界提供了存在的依据与合理性.而从叙事逻辑的角度看,背景叙事的第二叙述层与故事叙事的两个叙述层又构成一个叙事连续体,三个层面互相依存又互相支撑,共同完成<红楼梦>叙事的任务与目标.  相似文献   

19.
安政同志研究<红楼梦>大约有十余年.当我初知他有这个计划时,我有些怀疑;当我在<红楼梦学刊>读到他的第一篇论文时,我不免惊喜;当我在<红楼梦学刊>和一些高校学报连续读到他的一些论文时,我兴奋了,深感他已经踏上了红学家的道路,急切地盼望他在这条道路上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不要回头.现在,他研究<红楼梦>的第一部专著面世了,我读过书稿后不仅兴奋,还要由衷地表示祝贺.我之所以要表示祝贺,是因为安政同志这部著作,在<红楼梦>研究中取得了新成果,它的出版,无疑是当今红学研究的一个新收获.这部著作不仅证明安政同志在红学家的道路上走过来了,而且走得很扎实,很有成绩.这部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曾经觉得<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有点名不副实.<三国演义>有恢宏的历史,<水浒传>有热血的江湖,<红楼梦>有复杂的人性和与人性一样复杂的写作手段,而<西游记>就是很多个情节相似的故事连缀而已,不好看.后来才慢慢明白,<西游记>不仅仅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读出它的象征意义,它就会像桃花源的洞口一样豁然开朗,展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