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由于经济发展基础不同,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生源不足、劳动力接受教育程度低、教育资源闲置与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东西部地区职业学校的合作成为可能。文章通过对东西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现实需求的剖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对东西部职业教育的政策基础、经济基础、资源基础进行细致分析,明确东西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是解决职业教育办学困境的有效途径,期望通过这种途径促进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和水平较发达地区滞后,通过跨区域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有助于新疆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推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新疆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及对新疆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中存在问题的认识,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的跨区域合作在本质上是一种职业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和重新配置,其意义是交换、整合、节约、优化资源的过程,是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互惠互利的过程. 毋庸置疑,跨区域合作办学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政策上,依据国家"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宏观战略,从全国大职教的发展要求和规模目标出发,国务院及教育部门等多次发文倡导职教的东中西部合作招生、城乡统筹合作发展等一系列意见;在实践上,近些年来,许多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办学:"对口支援"西生东输""跨界求学""异地就业""跨域办分校""两地手拉手"职教联盟"……跨区域合作办学成为职业教育一道创新风景.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教育通过跨区域合作办学实践,越来越多的中西部青少年来到东部上学,继而在东部城市就业、生活,由此产生一个特殊群体"中职教育移民族"。文章通过分析该群体的生存现状,指出"中职教育移民族"的生存必须引起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高度关注。它关系到跨区域合作办学能否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中等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在国家城市化、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能否得以顺利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有效的支撑。其中,跨区域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跨区域合作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纵深推进,积极借鉴美国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符合现实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双重需要,当前东西部职业教育跨区域联合办学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在策略上要加快职教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合作框架,创新投资融资体制,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合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的东中西部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合作办学、跨区域招生、培养和就业,已成为全国越来越多地方的实践探索。这项工作,从出发点到落脚点,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学生的学校学习和职业发展问题。因此,考查和评价跨区域合作办学,学生的感觉和看法至关重要,学生和家长满意不  相似文献   

8.
跨喜马拉雅地区国家的合作是一个新兴的区域合作区块,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但在现实中,各国的合作存在地理、安全、文化等方面的障碍,其中区域国家间的差异性和战略沟通的不足阻碍了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合作机制为切入点,通过战略沟通软环境、硬环境、双轨多边式沟通模式构建,解决跨喜马拉雅区域国家间合作的薄弱环节,为跨喜马拉雅区域国家合作机制构建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邢超伟 《继续教育》2010,24(6):18-20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成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区域合作办学日趋明朗化。纵观成人高职院校与企业区域合作办学的现状,提出开展区域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经济环境、法制保障、理论基础、发展空间等,提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区域合作办学的思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深度融合;依靠政策。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合作历史、行政体制、思维模式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我国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以实现教育公平为主,政府行政命令性强,处于合作的浅层和初期阶段;欧盟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是国家间的合作,以增强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吸引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开放协调的合作机制,实现合作的标准化、可比化、终身化和全纳化.借鉴欧洲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经验,我国应加强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将其纳入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内容中;将目标具体化并有序推进;形成多方参与、市场调节的协调机制;建立项层设计,完善学分互认、质量保障和就业准入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9年第1期《联合办学的跨文化样本》一文,介绍了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与海南省屯昌实验小学联合办学的实践经验。现如今,这种跨区域合作办学已非个案,武实小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也提醒我们,合作办学得真情融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如何利用发达地区的优质职教资源开展跨地区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因此,研究探索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途径和方法,对推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跨区域合作办学作为职业教育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认真研究、梳理和构建自己的理论基础。文章从哲学基础、科学方法论基础、科学理论基础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的基础,并从实践性原则、理论性原则、社会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方面提出构建当代中国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跨区域合作是迅速实现产业转型的最佳途径。在粤、桂、琼三省区农业转型升级中,可通过建立合作的技术联盟机制、基于全球价值链上的区域产业协作机制、区域合作网络要素作用机制,来控制三省区农业转型升级合作的方向;通过参考产业链纵向分工明细化合作模式、技术市场协同合作模式、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型等合作模式,明确粤桂琼农业转型升级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也在逐步形成。但从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现状看,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缺乏合作的制度框架和一套功能性的区域组织机构,缺乏统一的战略发展规划和一致性的区域合作规则。因此,应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构建区域合作战略发展规划和合作规则,以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能促进资源和产业的跨区域流动,是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要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就必须明确区域合作的指导原则、目标,明析区域合作中的竞争机制,更好地充分发挥区域合作发展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存在多种形式,该研究重点关注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并且重点考察了"名校办公校""名校办民校""大学教育集团办公校"三种典型的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发现,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普遍实行政府、企业和学校多元主体参与形式,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学校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由承办方学校派驻校长管理团队进行学校运营管理。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有效扩大了当地基础教育服务供给水平,改善了地方教育生态,提升了区域教育办学声誉和质量。研究也发现,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还存在着参与主体积极性不足、政府规范政策缺失以及人事、经费等跨区域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未来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创新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企发展共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和校企合作的现状,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在理事会下校企共建四个创新合作平台,即校企区域合作委员会、校内产教园基地、校企合作工作站、企业教授流动站,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促进校企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校企合作、区域合作、城乡合作和校际合作。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合作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跨行政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越来越多,需要一定区域内的地方政府合作来处理.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在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公共事务.区域合作需要区域内的地方政府积极努力,也需要各相关方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解决行政区合作面临的困难,需要地方政府主动推进地方合作.通过地方政府之间平等的交流、协商和调解,形成合作机制.地方政府合作形成以后,可推动区域合作.地方政府在国际区域合作中有两个优势:一是地理上的相邻便于合作,二是地方政府在国际区域合作中较少受到主权争议、政治感情、意识形态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地方政府合作的作用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