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惠平 《职教论坛》2012,(18):15-17
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其解构研究为总部经济机理应用于高职教育,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其适用性研究是探讨起于经济发达地区的这一模式推广到全国的必要性特别是可能性;而其对接机制研究是要探寻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路径、方式。  相似文献   

2.
熊惠平 《职教通讯》2012,(31):11-14
"脱虚入实"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紧迫要求。为此,高职院校要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总目标,以总部经济运行机理为理论基石,以"高职教育—产业"对接研究为基本内容,聚焦"‘总部—生产制造基地’模式布局"问题,通过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构建适于当地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特点的"总部—基地"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制造加工业向郊区转移和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区域性高职院校通过在产业集聚区建设基地,形成了总部-基地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实现高职院校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总部-基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办学模式、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共同使命。“总部-基地”办学模式是基于“总部经济”理论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下高职院校办学的创新模式,有着全新的分析视角和研究范式、适用范围的区域性和跨空间的共同发展等特点.从宁波市高职院校的办学实际出发.实现“总部-基地”办学模式的路径有四种选择.即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型生产工厂、校校合作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校会合作共建行业公共服务中心、政校企合作共建服务型产学研基地。与此相适应,还必须建立起“政、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是以中心区域的学校总部与非中心区域的教育教学基地空间分离的形式,来彰显其区域发展服务型办学模式的本质。"三段一站式"机制建设贯穿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的始终,其核心要求是,通过"三段"相对独立的机制建设,为"三段一站式"整合的机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这是"学校总部—教育教学基地—产业基地"机制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由高职教育发展战略与企业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渗透而内生的、在企业的组织和产业的空间布局变化中发展的总部—基地办学模式,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产业资源。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紧扣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优势和特色,基于多年的教育实践而凝炼的总部—基地办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通过引入总部经济新理念,模拟总部经济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探寻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熊惠平 《职教通讯》2014,(25):51-54
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是以中心区域的学校总部与非中心区域的教育教学基地两者之间空间分离的形式,来彰显高职院校以服务于区域总部经济而切入区域经济的服务型办学模式的本质;而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运作机制——“学校总部—教育教学基地—产业基地”“三段一站式”运行机制建设是贯穿其中的;而机制构建的关键在于,“三段式”各段机制的相对独立运行能否为“三段一站式”整合机制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是以中心区域的学校总部与非中心区域的教育教学基地两者之间空间分离的形式,来彰显高职院校以服务于区域总部经济而切入区域经济的服务型办学模式的本质;而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运作机制---“学校总部-教育教学基地-产业基地”“三段一站式”运行机制建设是贯穿其中的;而机制构建的关键在于,“三段式”各段机制的相对独立运行能否为“三段一站式”整合机制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熊惠平 《职教论坛》2007,(2S):21-23
肩负优化“微笑曲线”重要使命的高职教育,在探寻加快培养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新路径的进程中.创建总部经济的“基地+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产学研基地”的新机制与新模式,就是凸显高职教育在贯彻落实就业导向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特色与优势的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产业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事业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基于此观点,笔者从产业的角度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产业的事实;其次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密切相关的教育形态;然后从经济发展史以及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出发,推断出将会有更多的高职学院走向市场,成为股份制学校。股份制最终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想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要实现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创新,就要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为模式创新提供前提。依靠行业组织和行业研究会办学,保持院校与行业的有效沟通,形成“校企互动”的办学机制是实现高职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按照“重视基础、拓宽口径、强化技能”的原则,搭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三级教学平台,是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教学模式的核心。建设以“双师型”队伍为主体,“理论型”队伍为基础,“技能型”队伍为辅助,协调发展的三支教师队伍,既是高职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教育模式创新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四位一体"是学校在办学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范畴,应如何去理解、构建,目前还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笔者以为,其实质首先是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势、新的思路、新的空间下,怎么来突破传统的高职办学理念和对高职内涵的理解,如何在此基础上创新地方性高职的办学体制,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具体而言,应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商贸业的转型与升级,需要大量的商贸类高职人才为其服务。高职院校要做好相应的人才培养,就应明晰商贸类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及特点,办学模式的各个要素,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商学结合培养商贸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多种模式办学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成立于1996年,是一所由重点高校举办的二级学院。学院利用上海处于全国科技、经济发展前沿及其国际大都市的地域优势,充分挖掘学校及社会教学资源的潜力,根据上海科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兴都市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了4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并积极通过校企合作、与地区及社区合作、中外合作等多种办学模式,辐射周边地区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广泛开展国际职业技术交流及学术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一、与行业合作办学建立适合…  相似文献   

15.
总部经济: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总部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向,高职教育如何实现新跨越已成为重大任务.高职教育要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基本途径,为"总部一基地"培养各自适应与适用的人才,即为总部培养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型管理人才,为基地培养先进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以需求为导向对接区域产业设置专业、校政行企合作开放办学、培养体现高职类型和层次特征的特色人才、校企合作积极开展立地式研发和建立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保障机制等五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教育产业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产业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指出:教育事业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教育产业主要特点:生产投入;成本核算;生产过程;市场竞争;生产产品;效益评估。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对教育属性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把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利于学生就业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新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不应过份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要尽量满足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需要为学校教育和办学的准则。从广东省用人单位,现在最急需的不是生产工人,也不完全是高级管理和决策人才,大量需要的是既懂理论又能动手的复合性人才。而这正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一、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内容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对学生进行以就业需要和适应岗位(群)为准绳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  相似文献   

19.
刘雪梅 《广西教育》2014,(19):55-56
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及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贯通办学实践为例,对中高职“校校对接+校企衔接”贯通办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根据教育部“紧紧抓住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个共同本质,深化改革、各创特色、共同提高”的精神,经过探索和实践,笔者现就我校农科类高职培养模式作一介绍,并就如何办好农科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