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于七十年代末的我,那一代人的童年——没有网络、没有大片、没有哈韩哈日、没有选秀、没有恶搞、没有CCTV-5、没有……是足球陪伴我以及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走过了童年时光,那时,我们中的人有米兰情结,有马拉多纳情结,当然,也有桑普多利亚情结。这支来自意大利海港城市热那亚的球队,在1994年的夏天,曾经让无数中国球迷血脉喷张。  相似文献   

2.
此生情难断     
《中国排球》的编辑约我写此稿时,我马上回绝说:"写不了,写不了!"自己知道,差不多有十年了,我没有去中国女排走动。"写一写你与女排姑娘的情结吧!"对方没有一点妥协的意思。按我的写作习惯,"创作仓库"里不储备足生活素材,是绝不动笔的。写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和《中国男子汉》,我都有厚厚的采访笔记本作后盾,"仓库"里储存的东西,远远比写出来的东西多。那是"厚积薄发",写起来简直如泉涌,痛快淋漓极了。十年不走动,与老女排姑娘相聚,也往往只是邂逅,匆匆忙忙说不上几句话,就离去了。不过,再一想,与女排姑娘们的情结倒真…  相似文献   

3.
刘欣 《冰雪运动》2016,(4):74-76
北京冬奥会是世界政治的大舞台,大批世界级冰雪运动明星的到来,使各族群众的英雄情结、榜样情结油然而生,在冬奥会上展现当代青年中国风采,展现中国冰雪文化、冰雪经济、冰雪运动的魅力,在冬奥会上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与友谊的种子需要,需要大量既懂体育专业又有较强英语能力体育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体育院校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8月,又到8月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8月.都是三星WCG 2006中国区总决赛举行的日子。中国玩家对于WCG这个中国最早的大型电子竞技赛事拥有着浓厚的情结。究其原因.大概就是WCG是一个以“奥林匹克”模式作为看点的世界性大赛.这就大大激发中国玩家的国家荣誉感。虽然近年来各种各样的赛事层出不穷.几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架势,但是中国玩家心中“WCG”情结依然不减。  相似文献   

5.
《围棋天地》2008,(2):33-33
第12届三星杯半决赛三番胜负第3局朴永训执黑1目半胜古力 罗洗河、常吴连续两年夺取三星杯,给中国棋迷带来温暖的“三星情结”。第12届三星杯半决赛,古力、黄奕中又承担起延续三星情结的重要使命。古力与朴永训三星杯半决赛,如果说第2局是古力的“憾局”,那么第3局则是“痛局”,已经没有退路的最后一战,古力重蹈官子落败的覆辙。  相似文献   

6.
李江 《钓鱼》2010,(4):62-63
上周末,我应邀出席威海一家知名房地产商董事长的宴会。席间有一位业内朋友问我:“中国最大钓具企业的年销售额在世界上能排第几名?”闻之愕然!他这一问触及我们的痛处。我们总是在说,中国钓具出口产品占据了世界用量的80%,绝大多数是以OEM形式生产,而在国际钓具市场上鲜见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与国际知名品牌没有同比性。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改变现状,我们就会永远和加工低端产品的国家为伍,彼此的区别仅仅是产能大小,并无实质性差异。我敢断言,没有一个有民族情结的中国人会满意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7.
风水大轮回     
1982年,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为中国体育吹响了进军世界的号角。从此“女排情结”植根国人心头挥之不去。时光飞逝,痴情不改,20年来中国女排既有“五连冠”时期在浪尖上的辉煌。也有兵败巴塞罗在谷底中的沉沦。然而,无论成败得失,人们关注女排的热情没有丝毫的减损。20年后的今天,人们再次看到了中国女排重新崛起的种种迹象。  相似文献   

8.
2005木瓜情结WARCRAFTⅢ韩国一直以来“UD主外、NE主内”的特色,使得韩国NE对世界其他地方的高手显得非常神秘。2005年1月31日WEG第一赛季揭幕,Grubby没有出现在被邀请的名单上,有一种说法是Grubby是因为惧怕Moon的实力所以才不去参加WEG。一时间,Grubby与Moon的纠葛再度被人们吵得沸沸扬扬,木瓜情结在年初就为2005年的世界魔兽格局定下了基调,不过“Grubby与Moon到底谁强”的问题在将近一年以后才第一次得到答案。在这次的比赛中,Moon以全胜的战绩不可思议地夺得冠军,决赛三盘华丽的吹风流让人们见证了一个伟大战术的诞生。Moon不但  相似文献   

9.
何振梁先生走了,无论是媒体还是坊间,人们谈论的多是何老当年对于中国申办奥运成功的贡献。从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角度看,何先生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关于奥林匹克教育理念的推广宣传和普及。归根到底,就是他的教育情结,即将体育赋予了教育以完整的意义,引导了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体育发展方向。何振梁先生曾经说过: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教育的  相似文献   

10.
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体育报》1984-2004年6届奥运会的图片报道进行统计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其中所蕴涵的民族情结,研究认为,图片报道在民族情结的传播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是民族情感的外化表现。20年来,《中国体育报》的图片报道展现以我为主的特色,民族情结具体表现为展示中华民族的崛起,体现祖国的强大;渴望祖国的统一,表达民族复兴的“中国情结”;渴望胜利,民族情感维系于“金牌情结”;宣扬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宣扬集体主义和群体观念。总体而言,《中国体育报》图片报道以理性民族情结为主导,只有个别图片报道呈现主观性和情绪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茶者,南方之嘉禾也。有古代文字表明,我们的祖先在3000年前已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云南地区有世界上年龄最长的野生古茶树。茶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到欧美,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说,茶在中国人心目中有一种原始的情结。  相似文献   

12.
胡传真 《桥牌》2010,(10):46-47
在小平同志为中国桥牌题词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与桥牌”这个题目深深地触动了我。 已进耳顺之年的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桥牌,三十年的痴迷,三十年的执着,每当桥牌与其他事情发生冲突时,我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桥牌。对于不同寻常的情感,武汉人有句口头禅,叫做为么情结。为么情结?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我和欧冠有个约会。”——相信很多中国球迷都有这样一种精神情结。相聚在子夜,携手到天明。这场柏拉图之恋的确非常辛苦。可没办法,欧冠是我们必需的精神食粮。即使再辛苦,我们千万里也追寻着你。  相似文献   

14.
从“武林大会”现象看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显示:康龙"武林大会"开播3个月,即成为CCTV5晚间22点20分后时间段的收视"擂主"。"武林大会"热播现象折射出中国人民的传统武术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本文透过"武林大会"热播的表面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中国传统武术衰弱的原因,提出了振兴传统武术,促进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施拉普纳几乎是中国足球界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伊尔比德他让中国人彻底地相信毛泽东的名言:“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可是施拉普纳有着可敬的中国情结,现在的他是中国足协的技术顾问,依然倾力提高中国足球水平。他带领着一个工作小组,为培养中国足球坚实的基础而不懈努力;而且他还帮助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德国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王兴龙 《当代体育》2009,(18):74-74
每个人对某一种事物或许都有一种情结、一种喜爱,德国联赛虽然没有像英起那样一掷千金购买球星的豪迈,也没有西甲那样星光璀璨的明星阵容,即便是跟意甲相比也有几分黯淡。但是德国联赛球风强悍,较注重整体配合的风格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因为钟爱德国联赛的缘故所以每个赛季笔者都会有计划地向德国的联赛球队去信。索取自己喜欢的签名,并将其列为信虫活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13,(9):152-152
王曦是北京人。喜欢古玩字画扇子这些文绉绉的玩意儿,也喜欢喝酒吃饭打牌这类哥们儿情结。也喜欢乒乓球——和每个乒乓球记者一样都有一段特有的乒乓情结,有儿时的记忆,也有第一次采访汗沁手掌的回忆。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私人邮票店不多,也难找。通过电话联系,吃了不少闭门羹。我都是先问:"有中国邮票吗?"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不经营中国邮票"、"现在没有,存货都卖完了",有的更妙"现在流行收集中国邮票,我们没有存货";也有的回答十分干脆"你别浪费时间了,中国邮票早卖完了"。后来,我向几位华人朋友了解到,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后,来美国的  相似文献   

19.
谢锐 《围棋天地》2004,(23):44-46
第3届正宫庄杯在北京举行期间,与10年后再次代表中国队参赛的芮乃伟九段谈起中国女子棋手断档的事情。仿佛是触动心中最脆弱的那根神经。作为最早的中国女子围棋队成员之一.她对那段过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  相似文献   

20.
戴维斯的中国情结戴维斯,八十年代世界台坛霸主,在中国有着为数众多的崇拜者。在中国球迷心目中,他诙谐、幽默、绅士风度十足,球风、球德、球技俱佳,堪称世界台球选手的楷模。数度来华,戴维斯染上了浓浓的“中国情结”,他分外珍惜中国球迷对自己的热爱,以至’97“凯奇杯”赛时声称:“在中国,我是为名誉而战。”本次“红牛杯”比赛因赛局少使他充分发挥自己世界第一的防守技术,避开体力不支的弱点,再次战胜亨得利获得冠军。在组委会安排的签名活动中,因备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