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明确单元目标,实现语文要素在课堂上的软着陆,迈出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正>课前思考“3的倍数的特征”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关于教材编排(下图),笔者有以下两个疑问。教材先让学生在百数表中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研究发现“从个位上看不出3的倍数的特征”后,转而用计数器来研究。先让  相似文献   

3.
<正>统编本教材每个单元的习作要求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单元习作与平时的即兴写实性习作不同,它有一定的题材限制、内容限制。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两年的写作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但是,每次面对单元习作,还是有不少学生抓耳挠腮。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学生真的有话可写,仍旧是高年级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单元习作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统编本教材在习作题材的选择上,非常贴合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漫画老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中讲到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此我校对一、二年级的学生采用“单元情景”教学,即选定一个主题,利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对这一主题进行学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提出了“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要求。教材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编排了复述课文的要求,在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编排了让学生简要复述课文的要求,可见复述在第二学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笔者主要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谈谈自己对简要复述课文的一些看法。一、梳理故事情节,奠定复述基础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背景 鄂教版《科学》教材《地球上的一天》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生活经验圈,主要学习内容有《昼夜交替》、《谁先看到日出》、《昼夜温度变化》、《一天中的动植物》及《自由研究》,教学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非常适合小学生主动开展科学学习活动。但是,在教材内容编排上,由于不追求知识体系上的完整,教材有些地方在前后知识衔接上留下了一些断点。  相似文献   

8.
张欣 《教育艺术》2020,(4):27-28
《桥》这篇短小精悍的微小说,原人教版教材中,编排在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6课,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感人的故事,并能入情入境地体会表达的情感,领悟表达方法。在统编教材中,这篇小说编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同单元课文有《穷人》《在柏林》。本单元"双线组元"的构建体现为人文主题——"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语文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对比教材编排特点,可以发现统编教材中,对学生到底需要领悟什么表达方法作出了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9.
"可能性"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在《课标》中属于"概率与统计"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本课学习内容之前,学生有二年级第二学期"给小兔涂色",三年级第二学期"搭配"和"放苹果",四年级第二学期"计算比赛场次"这些知识作为学习的基础。因此教材的内容编排,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和游戏活动作为例子,通过让学生体验,加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  相似文献   

10.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劝说》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三单元中的内容。“劝说”,有“规劝”“说服”之意,劝说他人改掉不良行为习惯。教材编排这一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他人,了解规劝语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①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②能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具有这样几个明显特点:1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是教…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分析】《蜘蛛开店》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本单元是童话单元,人文主题是“改变”,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在二年级对讲故事这一能力的培养,教材进行了有意的安排。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让学生尝试借助图片讲故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中也安排了《看图讲故事》,让学生学会能够借助图片顺序讲清图意。到了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再次进行讲故事训练,在《蜘蛛开店》中让学生学会借助示意图讲故事。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二单元主要是国情、国策、战略的内容,第三单元是对前一单元内容的具体化.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相对于其余内容,甚至七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都显得较为抽象.它不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理论性较强,不易被学生理解掌握.虽然教材运用了大量生活中的事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的实例,但也显得有些“浅”,教学仍然有难度.如果运用历史知识,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该内容.笔者在多年的九年级教学中,结合历史知识,感悟出了一些经验和方法,现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说明《生活真方便》是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童年的乐园》这一活动主题的一个主题活动。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是根据《新课标》中“了解、关心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的发展变化”这一内容要求而设置的,旨在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名称,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公共设施,并爱护它们,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这一单元包括“我的家,在这里”、“童年的乐园”、“请到我的家乡来”、“明天更美好”四个活动主题。《生活真方便》是第二个活  相似文献   

16.
仇千记 《小学语文》2008,(1):120-121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单元不安排《回顾·拓展》内容。于是,六年级下册的《回顾·拓展五》将成为整个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回顾·拓展》,伴随着它的学习,学生们的小学学习生活即将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17.
<正>“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将有关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的内容编排在五年级上册,依次在第三单元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单元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教学“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材单元设计充分体现了知识内容的结构性,有利于学生整体建立有关小数的意义和运算的认知结构。“小数乘整数”的例1主要教学一个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三至六年级的《古诗三首》或《古诗词三首》在内容安排和构架上的关联性和序列性,符合语文教学的整体规划,也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和古诗学习的规律。一、编排特点1.承载单元主题教材中的《古诗三首》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有的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课文,起到铺垫、引领的作用,有着提纲挈领的地位。有的放在本单元其他课文之后,起到过渡、承接的作用,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是第七单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题单元的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19.
教材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评价和补救的功能。文章选取人教社2001年版和2022年版两种版本教材,从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单元内容编排、习题改变情况等三个维度比较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的习题编排,提出“开展前测,顺应学生逻辑;丰富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四基’,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是以上世纪80年代离异家庭孩子的生活状态为背景进行创作的,被编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然而小说就这样被编入教材,颇有格格不入之嫌.文章从“编排在此不和谐”“内容与时代生活不和谐”“选文与教育的功能不和谐”“前后内容衔接不和谐”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