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其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关键在于上海租界在近代中国特殊环境下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依据相关史料,从租界开发、越界筑路及华界自治三方面,对其城市化效应作了初步考察,以从一个侧面增进对上海租界与上海崛起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结束后,国民党军队西撤,日军占领上海华界。由于外交原因,上海两租界得以幸存(除虹口、杨树浦两区),但处于日本占领区的包围之中,与外界形成隔绝状态,被时人称之为“孤岛”。 战争中上海遭到日军轰炸,上海教育界遭遇了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苦难时期。在敌人飞机的轰炸下,战区学校大部分被摧毁。学生因家庭原因东西迁徙,住址不定,大部分也辍了学。即便是租界内的学校,也因房租高涨和学生稀少而不能维持,三分之二以上的学校处在停顿的状态之  相似文献   

3.
上海租界移民功能略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是近代中国典型的移民城市.其之所以能形成,关键在于上海租界在近代中国特殊环境下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依据相关史料,考察租界的"孤岛"效应、"蓄水池"效应两个方面,可增进对租界及上海崛起历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上海的近代化程度最高,长期处于中心地位,这是由多方面的历史因素促成的。不能否认,租界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租界市政的兴起及其对华界的影响,进而促进了上海的近代化,从另一个视角揭示了上海中心地位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租界时代上海的颓废意识的形成,一方面受到西方颓废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与租界语境密不可分.西方的颓废思潮传播到租界化的上海后,受到租界文化语境和时代语境的改造,一方面与中国传统的名士风流以及租界的疯狂享乐观念相结合,另一方面,讲求文艺功利效应的文艺家又试图以人文主义和民族大义的观念来重新划定颓废的意义边界,由此,生发出多种颓废文本样态,造成了二三十年代文学的颓废风格.  相似文献   

6.
存在百年之久的上海租界,既是外国侵略中国的基地,也是中国了解和接受西方文明的窗口。它的存在,对近代上海乃至近代中国都有着极大的影响。究其成因,既有制度和文化层面的,更有上海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1929—1930年间的收回上海租界电话权运动是在租界当局标卖租界电话权的背景下,由国民政府率先发起,随后迅速得到上海民众支持的爱国运动。在此过程中,政府首先通过外交方式向租界当局提出交涉,受挫后积极支持群众运动并试图借助华人股东的力量否决电话出卖议案,但亦未能达到目的。最终只能退而求其次,采取务实的方针着手进行收回越界筑路区电话权工作。  相似文献   

8.
穆时英小说研究趋势是一个从政治层面到艺术视角,从外部批评走向内部研究的过程。从租界文化角度较为详尽地论述穆时英的小说创作与上海租界之间的内在关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穆时英的小说创作。穆时英的上海租界小说具有前沿性,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都市文学或特区文学有着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海小刀会起义发生后,华人大量涌入租界,导致了"华洋杂居"局面的形成和新的行政系统的建立.因政治上的特殊性,上海租界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相对无战事的"孤岛",难民潮迭现,人口激增.同时,其城市功能也逐步得到全面开发,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由此,上海租界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上海租界的法制是现代法制.这一法制引导、规范了上海租界现代社会,其中包括:现代议政组织的建立和运行、现代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和施行、现代司法的诞生和运作、现代经济文化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等.上海租界的现代法制中有瑕疵,包括在立法和执法、司法等方面.形成这种瑕疵的原因主要是:上海租界当局有殖民意识、部分执法司法人员法律素质低、上海租界当局不深谙上海的社会实情等.上海租界现代法制的瑕疵对上海租界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并使之出现了病态.  相似文献   

11.
上海“孤岛”时期的散文续说张桂年记得曾经在《现代中国文学专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中写过一篇《上海“孤岛”时期的散文》的文章,现觉言犹未尽,故作此篇。著名散文家柯灵曾经说过:“思想领域没有真空,感情领域没有真空,人民的心没有真空,表达...  相似文献   

12.
八一三战争结束之后,上海民族企业顺应时势,做出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努力适应战后环境,并使生产一度得以逐渐恢复和发展。但是,在战时环境下,上海民族企业的自救效果又必然是有限的和短暂的,最终仍无法摆脱其衰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繁荣于上海,上海特殊的租界文化语境影响了电影的表达.在30年代的电影中,上海租界中的典型公共空间具有隐喻与象征的色彩,成为一座陌生、罪恶的城市.30年代的经典影片,在叙事策略、内容等方面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同时,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突围.  相似文献   

14.
土地章程是租界存在、发展的主要依据,对于租界的城市建设起到了根本的作用,是近代上海的第一部城市规划文件及城市规划法。1845年土地章程的制定充分考虑了中英双方的各自传统,是双方对土地认识的必然结果。土地章程在租界的城市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确定了租界的地域范围;明确了城市规划的主体及公众参与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租界化上海,很多现代作家的文本格调都呈现出一定的颓废气息,丁玲是其中之一。颓废可以指一个城市的外在形态,也可指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通过深入解读丁玲早期一些作品里的颓废叙事,以此来剖析在租界化上海语境下,丁玲早期作品中的颓废叙事所蕴藏的丰富内涵。颓废的外在形态主要从浮华上海的外表出发,从文本的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两个方面加以展开;颓废的内在特征主要以情与欲为中心,从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与情感态度来解读;颓废的本质特征主要从作品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出发,主要以人生孤独感与生命价值的虚无感为主。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学界对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文化视角是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视角照亮了一些文学现象,也留下了一些盲点。鉴于此,根据现代时期上海的租界语境,提出“租界文化”概念。租界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新的维度、新的尺度、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上海租界的公共卫生立法是中国大地上最早的现代公共卫生立法,其主要内容是有关公共环境卫生、公共食品卫生和公共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立法。本文主要探讨该类立法的主要内容、成因、影响及局限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弗密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研究聚焦于翻译目的的选择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本文结合目的论,试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孤岛"时期的翻译活动入手,探讨目的论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紫媚 《考试周刊》2011,(37):31-33
有"东方巴黎"之称的旧上海可谓是中国租界的缩影,基本折射出了租界里的小世界。历来,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对鸦片贸易的研究。然而,租界里弥漫的不仅仅是"浓烟"。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上海租界里盛行之赌风,进一步放大租界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上海开埠后,各国殖民者在上海的租界空间中兴建了大量纪念碑建筑与公共雕塑像。这些首次诞生于中国的公共艺术,在殖民者共同体认同与殖民主义政治的公共象征这两个方面实现且体现了其特有的公共功能与公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