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响》这部小说以两个案件缠绕方式展开叙事,在大坑案的侦破和冉咚咚家庭夫妻感情危机事件的解决中,作家描写荒诞的社会生活,揭示病态的人性内容,呈现情感失序,欲望膨胀,金钱霸道.在对冉咚咚成功破案和其查探丈夫出轨的叙述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女性干警形象.在社会人性病态的揭示中,在冉咚咚思维专制感情迷失的境况中,作者表达了其一贯的人生悲剧意识和对荒诞社会、人生的绝望感.小说由此显露了东西小说诗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纵观多年阅读教学,比对高考学生解题现状,两者没较好衔接,失分较多,这引起我的教学反思.阅读是什么?"读"是种阅读活动,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作者潜藏作品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阅读源于社会生活,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觉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一个黑衣女人的艺术形象蕴藏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她神秘、孤僻、一言不发,在小说中只短暂地出现数次,而且作者对其的描述也是寥寥数语,但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形象却是作者用来突显主题的有力工具.她代表了重压广大妇女的黑暗社会,象征了女主人公摆脱社会束缚、追求自由的美好希望的破灭.  相似文献   

4.
<圣天门口>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意蕴丰富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女性意识.作者描写了革命历史中女性命运和精神成长的轨迹,表现了女性在社会进程中的苦难与坚韧,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性思考.本文对<圣天门口>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对其创作成因和深层的审美意蕴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吴趼人的代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们大多把它看作是一部讽刺社会的暴露型小说.其实,它是作者的自叙传小说,不但小说主人公“九死一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设置和主题意蕴也都体现了自传性.小说中展开的社会批判和道德谴责,都与作者的身世感怀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创作突破了“小说界革命”理论中狭隘的政治功利性,丰富和推进了近代小说启蒙观念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职业》2008,(7):110-110
读了这本书,好像读了一本教育史诗.书中充满了作者对教育的深情. 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但又不是一般的教育史教科书,而是用了满腔热情来歌颂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和功绩.作者是以史为鉴,用教育发展的历史来说明今天教育在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谢素云 《文教资料》2009,(24):18-20
作者莫言在<怀抱鲜花的女人>中应用了魔幻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脱俗的女人和一个在世俗和唯美的爱情中挣扎的军人的浪漫故事.魔幻现实主义在该小说中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而且巧妙地构筑了一个唯美、神秘的爱情世界.本文作者主要结合时代背景揭示魔幻手法构筑的真善美的人性世界和世俗社会的两元对立,并从新的角度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希望从社会伦理方面加深对该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文灵 《时代教育》2010,(8):127-128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不断涌现的新型技术,需要在职业技术院校中融入更多的实用技术方面的课程,其中基础物理学的学习是不可取代的.本篇文章是作者对目前职业教育中物理教学的状态的一些思考,其中对目前职业教学中基础课程的设置有部分否认.其中有作者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已经进行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且利用经验说明了一些力求解决物理在职业基础教育中的尴尬地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在语文教学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整合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潘齐伦 《文教资料》2009,(21):170-171
本文作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诞生于18世纪的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项狄传>被后世认为几乎具备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所有特点,斯特恩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小说中处处体现,甚至作者自身影像在小说中也有所折射,使得作品与作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名著.其作者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尽情发挥着他孩子气的想象,同时,作者在书中也溶入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求功名而不得的苦恼,创作的过程是他宣泄自己情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从众现象的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作为社会大范围中的一员,必定要受到社会其他成员及作为整体的社会的影响.从众即是最能体现社会影响的心理学范畴之一.个体在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下极易倾向于与多数人一致.作者对从众的经典研究,从众的原因,从众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从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特性注定了其与社会现实之间解不开的缘份.当改革的大潮席卷整个中国的时候,矫健,这个曾经上山下乡,接受过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胶东小伙子,以其隽永挺拔的姿态在山东文坛上占了一席重要的地位,将千千万万人的喜怒哀乐熔铸于一篇篇闪耀着其明显的个性特征的作品中去,突现了作者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本文论及的部分作品可称为作者创作的一个阶段,我们翘首以待作者创作更高峰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试析《左传》中贵族女性与政治生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左传>记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男性是权力的中心,但作者并未忽略作为配角的上层贵族女性.从她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产生的作用看,可将她们大致分为功利性婚姻的承担者,国内政治生活的参预者和国际间矛盾的缘起者三类.对这些历史女性人物的塑造,反映了作者美、善统一的审美观念,并对后世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聚焦《再也不得安宁》的主角奥比,指出导致他堕落的有两种社会力量:从西方教育中接受的个人主义和尼日利亚在从部族社会向民族国家急剧转变过程中的产生的社会离散心理.两者中又以后者为分析的重点.作者认为,正是由于忽略了这一点,先前的批评大多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矛盾、社会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元代,文人地位低下,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困惑着他们,苦闷、激愤的心态常出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杂剧<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作者在剧中创造了富含蕴意的人物和意象,剧中人物汉元帝和王昭君是作者人生中现实与理想两个层面的化身,他们从相知相爱到生死别离象征着作者人生中理想与现实由矛盾冲突到理想最终破灭的痛苦过程.  相似文献   

18.
《阿拉比》讲述的是一个都柏林少年追求朦胧爱情,梦想最终破灭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但作者受到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作品中运用了很多宗教意象,表现了当时爱尔兰腐朽的宗教对人们的束缚.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令人窒息.在这种窒息的氛围下,男孩的追求注定要失败,理想注定会破灭,从而揭示了整个社会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9.
作品中塑造了祥子等多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老北京地区独特的社会人文风貌.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心理刻画、肖像描写,围绕中心描写广阔的社会画面,更为重要的是熟练地运用了大量方言词汇等,为我们展示出当时社会生活的宏阔画面.  相似文献   

20.
学术语篇中的转述:不同声音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述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重要话语现象,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提及自己或他人的话语或思想.在学术语篇中,转述可以定义为作者、被转述者和读者三种不同声音之间的对话.作者、被转述者和读者的身份通过转述在对话中形成,转述策略不仅显示了学术语篇的对话性,而且也显示了学科内部、不同学科之间,乃至学科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对话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