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广告语差异管窥张榕一“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①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赵之任先生在《语言问题》一书中曾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史前就有语言,有史以来就有...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类共有的身体即物质经验,与人体有关的类似隐喻在相当多语言中都是大体一致的,因而存在着认知与语言上的普遍现象。但是每个民族都有民族心理的历史积淀,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法,从而使得人类语言中的隐喻概念系统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和差异。本文正是从时间、感情以及亲属称谓语的角度来描述空间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谚语作为一种历史长、使用普遍的语言艺术,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代表着一个民族语言的基本特点。无论是维吾尔语还是汉语,都是有丰富的谚语的语言,谚语较完整地反映这两个民族民族特点和他们的民族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特点。本文对维汉谚语中部分专用名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初步对比。  相似文献   

4.
苏丽清 《教育导刊》2007,(11):50-52
传统文化对应于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是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民族文化反映着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却只能在多元文化碰撞的夹缝中企求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不同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伦理思想,白族的伦理思想体现在白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宝库的有机组成部分。白族伦理思想不仅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而且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它比文化的其他部分具有更鲜明的民族特点。作为语言的负样态蒙古语詈词不仅反映着蒙古民族独特的思维特点,同时,通过对蒙、汉两种语言詈词的对比研究,我们也能领略到这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迥异特征。  相似文献   

7.
青海藏族服饰成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特点显著的一族。服饰艺术是民族特点的重要反映,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重要的是任何一个民族其服饰的形成与传承,都与自然环境和其特定的生存条件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日本文化很有民族特点,是各种文化的混杂.究其原因,日本文化是受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的影响,由此导致了日本民族具有不寻常的价值观,并促进了其多元文化的形成.在教学当中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所学的语言文化背景,才能把握语言的精髓,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化语境是语言交流连贯性的基础,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语境,汉民族文化语境还有其特殊性。不同民族在语言交流过程中须坚持一些共同原则,才能保证其交流的顺畅自然。  相似文献   

10.
沈祖春 《重庆师专学报》2001,20(1):56-57,65
词语的联想色彩有明显的民族特点,各民族由于文化及心理的差异会赋予词语以不同的联想色彩,从而,各语言的国俗 语义也各不相同,汉语中的萤火虫,其国俗语义有这样几种:一、姜冷、荒凉的象征;二、喻苦读;三、尽绵薄之力服务于人的萤火虫精神;四迷人的美。  相似文献   

11.
词义的民族性是指词义中所融进的民族个性.词义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不同语言中的“特有词“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特有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文化;反映同一客观事物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会因不同民族的文化因素,社会习俗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表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生和引申历程,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色彩词、数词、动植物的象征义、比喻义无不渗透着民族的文化心理,蕴涵着各民族丰富而深刻的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12.
凉山彝族双语教学历程综述吴明先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的显著特征之一。共同的语言有时可以超越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而凝聚更多的民族共同心理来显现其民族的特点,使成员对自己语言的忠诚达到“宁...  相似文献   

13.
电影民族特点的烙印。电影民族特点的逐渐积累,发展与成熟,才可能形成电影的民族风格。影片内容上的民族色彩,表现在民族题材与主题、地域风光与社会风俗、民族性格与行为方式等方面,它们与电影民族风格密切相关。电影语言民族化在电影民族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影民族风格是电影群体风格的一个方面,它的形成与发展,与电影个体风格尤其是其中的导演风格的表现特色有关。  相似文献   

14.
传统环境艺术设计语言和现代设计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现代语言是现实存在的,因此这两种语言应是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刘国卿 《时代教育》2010,(2):183-183
要学外语,除了要下苦工夫,还要掌握英语国家的民族特点与语言习惯,尤其是要掌握口语的语言习惯。如果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性格特征并介入这个民族的性格,就能更好地帮我们理解和运用地道的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6.
侯悦  肖琼 《学子》2015,(5):13-15
一、引言在当前"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谐共存"的大背景下,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新颁布的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各高校要结合本省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各种实用性人才,为各民族共繁荣、共发展奠定基础。"高校是不同民族人群  相似文献   

17.
某种道德价值观的确立和它的生命,并不取决于人们主观的好恶和人为的规定,而在于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要确立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价值观,必须把握现代社会发展对道德价值观选择和再造中最缺少和最需要克服的弱点是什么。 中西方道德价值观,既有作为普遍性的共性之点,又有作为国别或民族特点的个性特征,普遍性是中西方道德价值观形成的共同基础。反映民族特点的个性特征,是区别不同国家或民族道德价值观的主要标志,各国家或民族道德在其发展过程中,只有在坚持个性的基础上相互吸收、借鉴和继承,才能使本国或本民族的道德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讨论具有心理学、语言哲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学科的问题。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产生具有不同民族特点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辨证的进行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文章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及语法层面入手,通过对汉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比较,说明了中西方人的不同思维倾向——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风貌的意志和品格。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归根到底就是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25):73-75
惯用语是一个民族在岁月长河中存留下来具有生命力的一种大众化口语体语言,充分体现该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民族特点。一直以来惯用语都是外语中学习中的难点之一,但也只有灵活运用惯用语才能做到日常沟通无障碍,因此也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