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证券市场已生成一种具有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的化,即庄家化:既然化中已出现了某些不利因素,就必须适时地进行调整或重构。重构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市场主体的守法意识,培育市场正义精神,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智勇  岳红琴 《寻根》2004,(1):39-42
洗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视为“洁身净体”的重要生活方式,它不仅为人们所必需,而且还体现出特定的文化内涵,呈现为特定的洗浴文化。这种洗浴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上,先秦时期的洗浴文化即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陈智勇 《寻根》2005,(2):34-40
眼睛作为造化的产物,天生是用来观看的。借助眼睛这样的器官而展示的视觉行为,其实就是一个发现世界与认识世界的过程。黑格尔说过,视觉不同于其他感官,属于认识性的感官,意指透过视觉,人们可以自由地把握世界及其规律。确实如此,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视觉。视觉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其实很早就有了。在先秦时期,这种视觉文化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化,并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大巴蜀地区自古以来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爱酒的浓厚氛围中酿造出闻名遐迩的众多名酒,形成了与酒有关的独特的民风民俗.结合大巴蜀地区几千年来各种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出远胜于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大巴蜀白酒旅游文化原生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使众多羌族村寨遭受严重破坏.在羌族村寨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出现了四种重建模式和五种建筑类型,分别对羌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羌族村寨的文化重构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或负面影响乃至严重破坏.在未来的灾后村寨重建工作中应重视村寨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克服重居住功能而忽视文化功能的倾向,做好规划设计,促进文化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陈智勇 《寻根》2002,(6):8-13
人类在适应和控制自然环境的进程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项成果便是宫室台榭的发明。这些建筑形式的出现,不仅大大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的适应和控制能力,而且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很深的文化意蕴。其中,作为先秦时期人们建筑生活中的“台”,即具有这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宗世昊 《寻根》2021,(2):4-8
酒文化在陆上丝绸之路大致按照向南和向西两条路径传播,在酒文化传播的诸多构成要素中,尤以酒与酒具的交流呈现出中原与外域、边塞与内地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构成了唐宋丝绸之路酒文化的基础。唐宋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果酒西传"唐宋时期酒的种类多种多样,按照《唐国史补》的说法,各个地区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酒:"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蒲萄,岭南之灵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浆类酒。"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的游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卫敏  晁福林 《寻根》2003,(4):21-25
先秦时期的游侠,是一个有鲜明特征的社会群体。他们重然诺轻生死而扶危济困、快意恩仇而仗义助人,在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为国为民而出生入死,其可贵精神品质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农村的阶层结构与全国农村的阶层结构一样发生了变化,阶层结构复杂化了。作以职业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化资源的占有量为标准来划分新的阶层结构,认为成都郊区的农民有6个阶层,各个阶层有着自身的特点。随着阶层结构的变化,化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正确认识这一变化,有利于整合各种力量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台湾人与上海,因现实的种种内因外缘,他们的存在既具体而丰富,然而也因历史的盘根错节,同时也复杂难解,令人欲说还休,却又欲罢不能、这是台湾学、化史中需填充的一段空白。上海像一块磁铁一样,紧紧吸住一批台湾人:旅游于沪上、负笈于沪上、经商于沪上、谋生于沪上、征召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认知和审视,发展中的建筑教育既要同步于开放的、多元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也需要蕴育深刻的文化自觉。基于现代建筑教育的文化反思,解析建筑教育与文化自觉的关系,通过转变意识、改变方法以及更新内容实现建筑教育的文化重构,以适应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熊纪涛 《寻根》2007,(5):56-59
投壶活动在我国历史非常久远,可能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征战攻伐,至迟在周朝时期已成为大型宴饮礼仪上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它可能是承袭射礼而来,有着许多繁琐的礼节;后经秦汉时期的民间化、民间宗教和道家求仙思想的影响,约在魏晋时期被纳入道家视野并成为道教仙境的文化象征。下面从史籍、图像和出土文献的三重互证中试述这一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大汶口文化有许多奇特的、重要的习俗引起了考古学者的关注,也为我们认识史前时期的宗教习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拔牙,或称打、折齿、凿齿。关于拔牙的习俗,中国古代文献早有记载。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古文献中所记载的凿齿之人找到了佐证。在东方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首先发现了拔牙的习俗,在其前后延续长达1500余年的历史过程中都有拔牙习俗的发现,并且所拔牙齿的部位和数目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是拔掉上颌两颗侧门齿,被拔者年龄在15—20岁之间,无性别上的差异,男性、女性均有发现。牙齿作为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咀嚼食物、帮助发音、…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期的葡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以前,与葡萄、葡萄酒相关的葡萄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葡萄文化经西域传播的重要内容。隋唐时期,葡萄文化空前繁荣,东西传播频繁,影响深远。葡萄语言进一步丰富,葡萄纹饰范围继续扩展,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文学家诗赋等创作的题材显著增加,记载葡萄和葡萄酒的史志、文书档案丰富,葡萄文化的宗教、信仰色彩浓厚,葡萄文化在日常生活、典章制度中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15.
珠江文化的特征,其实是相对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主要的不同点来说的。我认为,珠江文化的特征要分两个时期来说:一个时期是古代(明代以前),那时的主要特征有三点:柔美,淳朴,多样交织;另一个时期是近代至现在,其主要特征除了“柔美,淳朴,多样交织”三点外,  相似文献   

16.
张楚 《华夏文化》2005,(2):50-51
法国巴黎的蓬皮杜中心不久前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大型展览,展示了欧洲各个历史时期的各式各样的广场。它们是欧洲各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缩影,是各国兴衰变迁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王蕾 《华夏文化》2006,(3):18-20
花朝节,是我国民间岁时八节之一,也叫花神节,又称百花生日。自春秋起源,袭至明清,一直绵延不衰,其重要程度可与中秋相媲,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之一。因其经常与中秋节并举,中秋古时又称“月夕”,进而形成“花朝月夕”、“花朝月夜”等成语,流传至今,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然时至今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素有尚武传统,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神话这一古老的精神文化形态,以最质朴的形式,在本原意义上凝定了民族精神结构的基型,蕴含了一个民族主体方面的内在规定性,承载着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盘古开天辟地、炎黄争帝、后羿射日等神话就是先人赞美力量、歌颂勇武和冒险精神的反映。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主贵族为了保卫王权和自身利益,对内镇压奴隶们的反抗,对外征服其他部落和边远地区,国家建立了最初的常备军。各部落之间常常为争夺水源、土地和人口而进行血  相似文献   

19.
王珺 《华夏文化》2007,(4):38-40
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说的洗澡,包括对头、身、手、脚的洗浴。然而古人却分得极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据此看来,古代的沐浴与今日的洗澡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许慎对“沐”“浴”“洗”“澡”的解释综合起来,才是完全  相似文献   

20.
罗开玉 《寻根》2003,(1):68-71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虽较为短暂,但“三国文化”却特别引人瞩目。在我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遍布世界的华侨、华裔中,三国文化、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近年来,三国文化又借助电子网络,向欧、美、非洲等地快速普及。毫无疑问,三国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全世界宣传最持久、影响最深远、普及最广泛、最能为各国人民接受的一个分支文化。大家何以对“三国文化”如此痴迷呢?我认为,“三国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它的主题思想是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高度结合。将“三国文化”与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南北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