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拉斐尔1483年出生于意大利,父亲是宫廷画师,他从小就和父亲学习绘画,受到了浓厚的艺术的熏陶。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兴趣与天分。为提高儿子的绘画水平,父亲曾带着儿子多处拜师学习。11岁时,父亲去世,他开始给一位画家当助手。1504年,21岁的拉斐尔离开故乡来到佛罗伦萨。极具学习和模仿天才的他,在艺术氛围浓厚的佛罗伦萨简直是如鱼得水,他潜心研究各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之后他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具古典精神的典雅、和谐、秀美、明朗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多以圣母为题材。他笔下的圣母,往往就是温良母性的化身,体现了一种世俗  相似文献   

2.
桑齐奥·拉斐尔(或桑蒂·拉斐尔)一四八三年出生在乌尔比诺市。他的父亲乔万尼·桑蒂是一个相当有才能的画家,在当地颇负盛名。拉斐尔的母亲名叫玛贾;他出生的房子至今依然屹立,乌尔比诺市市民以崇敬的心情加以精心保护。拉斐尔八岁丧  相似文献   

3.
陆家齐  苏音 《世界文化》2007,(12):33-33
安德烈·德尔·萨托是佛罗伦萨的画家,他的绰号“德尔·萨托”是“裁缝”的意思,他的父亲是裁缝。从1518年到1519年,萨托在法国为弗兰西斯一世工作,除此之外,他基本上都在佛罗伦萨度过。在那里,他作为16世纪初叶的画家,和巴尔托洛梅奥一起,成为引领当时画坛的人物,作的作品主要题材是宗教画,包括一系列壁画;他最著名的祭坛画《圣母和弹竖琴者》,其庄严优美可与拉斐尔媲美。可惜他的绘画缺乏活力和深度,否则,他可以跻身于绘画大师之列,艺术史家兼画家瓦萨里认为这一点与他的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约翰·埃弗里特·密莱司、威廉·霍尔曼·亨特和丹特·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等三位有争议的画家,于1848年在伦敦联合起来。这些渴望艺术革命的年轻人自称“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他们提倡拉斐尔以前的意大利画家所推崇的绘画风格,如光线明亮,自然逼真以及表现英雄主题等,以取代阴暗的背景和公式化的构图。尽管当时人们在性方面是压抑的,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成员则依然可以在各阶层的妇女身上寻找灵感,而且造就了一个欲望高于一切的放荡不羁的亚文化群。亨特爱上妖艳的酒吧女安妮·米勒,替她付学费,让她做模特儿。唯有罗塞蒂能得到他的准许,“偷走”安妮,既满足个人享用的目的又有绘画  相似文献   

5.
拉斐尔是公认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之一(另外“两杰”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虽然他去世时年仅37岁,从事绘画也只不过短短15年左右的时间,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画作,特别是他的圣母像,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他所塑造的圣母形象,圣洁、温柔,让人感到她既是天上的神,也是人间的慈母。然而他创作的圣母像,特别是西斯廷圣母的灵感,却来自他的情侣唐纳·韦拉塔。  相似文献   

6.
王惠云 《世界文化》2013,(4):F0002-F0002,1
<正>一位富人和他的儿子喜欢收藏艺术珍品,他们的藏品异常丰富,从毕加索到拉斐尔,无所不包。越南战争爆发后,儿子奔赴战场。他非常勇敢,在战斗中为救战友牺牲了。噩耗传来,失去独子的父亲悲痛不已。一个月后,就在圣诞节前夕,有人敲响了父亲的家门。一位年轻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大包裹。年轻人说:"先生,您不认识我,我就是您儿子舍命救出的士兵,他以前经常谈起您以及您对艺术的热爱。"年轻人递上手中的包裹说:"我知道这微不足道,我不是什么伟大的艺术家,但我想,您的儿子也许希望您收下这个。"  相似文献   

7.
才气焕发的英国画家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爵士(1829—1896)是拉斐尔前派社的创始人。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出生于南安普敦。他的父母看出他早熟的天资,在他九岁时便迁居伦敦。是年他荣获皇家艺术学会绘画银质奖章。他十一岁进入皇家艺术院附属学校学习后,荣获一系列的奖赏,其中包括1847年的金质奖章。  相似文献   

8.
艾伯特·摩尔是英国画家。他于1841年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自幼习画,后来又赴法国、意大利旅行学艺,接触到许多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自16岁起至去世那年(1893年),摩尔一直都在参加画展,但终生未能入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个中原因有二:其一,他不属于主流画派;其二,他的作品缺乏特定的主题。在19世纪,英国美术禁锢在学院派的清规戒律之中;到了19世纪后半叶,拉斐尔前派打破了这种沉寂。当时一些青年画家认为,学院派艺术远离现实弊病甚多,而文艺复兴早期作品注重描写自然。因此,他们视拉斐尔以前的画家为榜样。在艺术史上,…  相似文献   

9.
拉斐尔在这里安息,在他生前,大自然感到了败北的恐惧;而当他一旦溘然长逝,大自然又唯恐他死去.这是我在罗马名人墓地拉斐尔墓前看到的墓志铭,是大画家的朋友用拉丁文写的.为什么大自然在艺术大师面前感到败北的恐惧?我在思索这个谜一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朱立华  黄旭 《世界文化》2010,(12):14-15
<正>但丁·加百利·罗塞蒂(1828—1882),即D.G.罗塞蒂,为拉斐尔前派诗人的重要代表,他的诗对英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G.罗塞蒂是诗人兼画家,左手写诗、右手作画,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每一诗节宛如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他的绘画具有叙述的特征,而诗歌则具有画面的质感";他的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人物情景一动一静,"充满了颇为感性的琐碎和可以触摸的无形"。  相似文献   

11.
德国近代首屈一指的伟大写实主义画家阿道尔夫·门采尔于1815年出生在德国的布雷斯劳。他从小酷爱绘画,少年时便在柏林向石印商的父亲系统地学习绘画。由于种种原因,他从未进过美术学院,也没拜任何画家为师。然而,这位勤奋的天才画家带着他那敏锐的双眼到大自然中去,画那里的山水、花草、树木和原野的景色;他深入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画他们劳动的情景、普通的生活、穷苦的人家。他极其自然生动地画出宁静的田园景色、沸腾的劳动场面。他画的工人、农民决不是故作姿态,而是他们在工厂或田野勤奋劳动的真实写照。门采尔一生给后人留下五千余件作品,于1905年与世长辞。同年2月9日,在国立美术馆举办了他的  相似文献   

12.
彭康 《世界文化》2011,(10):21-22
法国画家布拉克(1882-1963)生于巴黎郊外的阿让特伊。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以装饰画为业,擅长在玻璃上描绘有大理石或木材纹理、并且形象逼真的图形。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布拉克,从小就对绘画异常关注。  相似文献   

13.
提起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在厄瓜多尔家喻户晓,他不仅是厄瓜多尔著名的绘画大师,而且在拉丁美洲和世界画坛享有盛誉。瓜亚萨明于1919年7月6日出生在厄瓜多尔基多市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兄弟姐妹10人,他为长子。他父亲是一位印欧混血种人,工作为出租汽车司机,母亲是印第安人,开设一家糖果小店。当瓜亚萨明降生时,他的母亲给他起了这个印第安名子,意思为“飞翔的白鸟”。不幸的是,由于繁重的家务,母亲过度劳累而早逝。瓜亚萨明对母亲充满了深情厚爱,母亲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这对他以后的绘画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母亲…  相似文献   

14.
岳力 《世界文化》2008,(7):32-32
保罗·克利的绘画由一系列矛盾的特质构成,即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对立与统一。譬如,他的画风具有儿童画的特点,单纯而富于情趣,但内涵却相当丰富,技法也异常圆熟老到;他的作品极富幻想性,在制作上却又像数学一样精确;他的部分绘画中有着抽象和变形的因素,但与他的好友康定斯基等人不同,这些作品仍未脱离具象绘画的范畴,而是在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此外,他的作品既有完美的视觉形象,又有很强的音乐性。而理性与荒诞、温情与冷竣等诸多矛盾因素都和谐地统一在他的绘画中。我认为,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克利绘画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刘伟 《世界文化》2007,(10):12-13
威廉·布莱克1757年11月28日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本经营的袜商。从童年开始,布莱克就声称见到过幻象。4岁时,他看见上帝“把头放在窗户上”。大约在9岁的时候,一次在乡村散步,他看见一棵树上栖满了天使。尽管他的父母努力阻止他“说谎”,但他们还是注意到他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没有强迫他进入正规的学校而在家里自学。10岁时,布莱克表达了希望成为一个画家的愿望,于是父母把他送进绘画学校。两年以后,他开始写诗。14岁时,父亲打算送他去一位著名艺术家门下当学徒。  相似文献   

16.
他先做律师,后因作画惹恼了父亲。1913年,亨利·马蒂斯的绘画作品向世人展出时,并非所有的人都为之倾倒。在芝加哥,非艺术学院的学生焚烧了他的一幅模拟画。一位美国作家考虑读者想对这位在大街小巷中引起争议的人物有所了解,便来到巴黎郊区马蒂斯家中为  相似文献   

17.
卡拉瓦乔,原名米开朗琪罗·梅里西(MichelangeloMerisi)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意大利著名的绘画大师。1573年他生于伦巴第省具加满附近的卡拉瓦乔小镇,父亲是一位建筑师。按习惯,人们以其出生地称他为卡拉瓦乔。卡拉瓦乔通常被视为写实派的勇士。到本世纪初,人们对卡拉瓦乔的兴趣才开始萌芽,随之他的名声在艺坛广泛传播。16世纪的欧洲,宗教和政治变化无常,使得人们对艺术的审美也大相径庭。16世纪末被人们称之为“巴罗克”风格的先驱———米开朗琪罗已逐渐被一种叫做样式主义的绘画替代了,人们刻意…  相似文献   

18.
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1837—1909),和罗塞蒂兄妹、威廉·莫里斯、乔治·梅瑞迪斯一起,同为拉斐尔前派诗人,他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后的一位重要诗人,一位颇具争议的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崇尚希腊文化,接受了雨果、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追求“形象的鲜明华丽与大胆新奇,声调的和谐优美和婉转轻柔”,创造出英国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创造了回旋诗体,参与了编写著名的第十一版《大英百科全书》,从1903—1909年间他曾不断地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相似文献   

19.
毕生献身于艺术的毕加索,并非单纯地由一种风格逐渐向另一种风格演变,而是保持基调一致。正当他描绘潜意识的怪诞幽灵时,毕加索则会笔锋一转,创作出一幅现实主义的作品,而且就其优美与情感方面而言则是安格尔和拉斐尔都无法与之比拟的。自从毕加索首次感受到马戏团的魅力起,那些演员以及他们默默无语的传统表演手法便侵入了他的作品之中。毕加索尤其是以丑角为题作画,或许是作为毕加索本人的化身吧,借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罗马,为纪念拉斐尔诞辰五百周年举办了一次美术展览。拉斐尔的肖像画《拉·福尔纳里娜》成了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展品。画中的人物是一位面包师的女儿,人们谴责她使作者早逝(拉斐尔1520年去世时年仅三十七岁)。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欧洲这位最负盛名的(也是最受欢迎的)画家因深深堕入这位面包师的女儿的情网而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