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65):166-167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在农村小学推行格式布局的调整政策——"撤点并校"。其出发点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但各地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给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造成了诸多影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诸多问题的妥善解决,离不开国家、学校、家长的共同合作,需要在实现并校后形成新学校恰当的规模效益、妥善解决富余师资、并校过程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方面加大力度,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牧区"撤点并校"集中开办寄宿制学校是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有利举措,但随着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兴办,许多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学校网点布局在调整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学生上学难等一些严重问题,这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种做法.农村学校网点布局涉及到教育全面发展及均衡发展、提高办学效率等问题,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在发挥教育传承知识和育人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在区域内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撤点并校背景下,从交通安全与辍学率增多、所在学校日常管理面临众多难题、心理健康与教育更加严峻,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所在学校经费与教师编制严重短缺、亲情断裂和乡土认同迷失等方面,分析农村"双重留守儿童"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政府应重新审订并调整撤点并校的政策、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投入并改革管理办法、应设置专职的心理和生活教师岗位,实行家校联系制度和家长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是基于我国农村地区学龄儿童数量锐减以及农村地区“村村办学”的分散教学格局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其目的在于优化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农村的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样一项好的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6.
撤点并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同时带来了学生安全问题。学生上学距离变长,使上学路上不安全因素增多,随之增加的学校校车安全问题、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问题凸显。相关责任人要有所作为,借鉴国外经验,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学生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演练,以期有效解决撤点并校带来的学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并没有给农村教育带来欣欣向荣的景象,反而导致了上学难、废校空置、辍学增多、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等众多新的问题。实际上,入学人数的减少和大量教育资源闲置的现状,恰恰为农村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契机。基于国外农村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要实施农村小班化教学,就要利用闲置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切实关注留守儿童,促进教育公平;带动大学生就业,为农村争取优秀师资。  相似文献   

8.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并没有给农村教育带来欣欣向荣的景象,反而导致了上学难、废校空置、辍学增多、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等众多新的问题。实际上,入学人数的减少和大量教育资源闲置的现状,恰恰为农村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契机。基于国外农村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要实施农村小班化教学,就要利用闲置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切实关注留守儿童,促进教育公平;带动大学生就业,为农村争取优秀师资。  相似文献   

9.
秦坤花 《课外阅读》2011,(8):108-108
这几年,撤点并校正进行得如火如茶。听到最多的消息就是某乡某镇把全乡或镇的小学高年级都集中到乡或镇上了,一个级分成八九个班。村委会完小更是把村小学全部纳到完小来。如果哪个乡镇集中不来,人们就会议论是不是校长不行。撤点并校被领导看成是突显政绩的招牌。然而在这热闹背后,却显露出诸多的问题,甚至让很多的小学生和家庭吃不消。因此,撤点并校是值得重新审视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撤点并校"的缘由及产生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撤点并校"成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难题,其根本原因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有效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进行"撤点并校"的十二年来,农村小学布局的调整在带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等益处的同时也引发出农村小学生上学难、辍学增多、公共安全事故频繁、学生出现不良的心理反映等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对当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现状的调查,通过对该政策的实施利弊进行思考,对如何更好地完善贯彻"撤点并校"这一政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后并非都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能优化配制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撤点并校后,出现了学生辍学,学生安全隐患增加;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家长的经济负担加重;教学质量并非都得到提高;农村文化萧条等现象。为此,重新思考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农村学校作为乡村文化的聚集地和发散场,对乡村文化的维系、再造具有重要价值。然而2001年以来开展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却将衰落的乡村文化推向更大的危机。农村学校的消失使乡村文化的延续与传播、更新与再造失去了载体,也使乡村学生在失去精神寄托的同时失去了对乡村文化的尊重。在城市文化霸权下,乡村文化将会变得越加贫困,逐渐走向荒漠化、空心化。为缓解乡村文化危机,在"后撤并时代"应坚持公平的价值取向进行撤并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撤并地区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改革实施十多年来,农村教育质量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提高,相反学生"上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规模小、分布散、学生少的情况,小班化教学则有助于并校改革,是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教育问题成为近年来农村问题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掀起的"撤点并校"使得农村教育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文章将"撤点并校"后农村教育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年来农村教育进城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燕 《教育评论》2013,(2):30-32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有利有弊,人们对其毁誉参半。撤点并校有利于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降低生均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但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农村学生上学难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错在于其导致教育不公凸显、教育责任转嫁、学生发展受损、教育资源浪费、乡土文化断裂等问题。对这些错误认真反思并进行理性纠正,是保证撤点并校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地为了优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正在进行“撤点并校”的教育改革.但是这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村落文化的破坏性却是极大的.“撤点并校”并不是我国独有的国情,而是每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的问题.通过日本富山县立山地区的“撤点并校”这个案例,得出撤并前应注意对利益受损方的调研、撤并过程中对当地村落文化的保护以及在撤并后应为了防止“文化沙漠”的产生而采取相关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9.
中美两国的农村学校合并运动虽然不在同一个时期,但却有着许多共同点: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学校合并运动的第一宗旨;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学校合并运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农村学校合并运动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经验,让"撤点并校"合理前行:为学校配备校车是政府应提供的免费配套服务之一;建设寄宿制学校应吸引多方力量共同合作;闲置的校舍可以作为村里的文化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20.
"撤点并校"政策是一项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顶层设计,但在实践中衍生出或明或暗的诸多问题。依据政策绩效评估中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认识论基础及关注点等就会发现,"撤点并校"政策过程的"命令-服从"逻辑生成决策模式缺陷,"制定-执行"分离造成监督机制的裂缝,"价值-工具"隔阂导致绩效悖论扩大。通过捕捉触发机制与审慎的政策终结、矫正政策执行与加强政策监督、重塑教育功能与保障教育经费等基本策略,不断优化"撤点并校"政策有利于推进农村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