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和脱硝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制备了摩尔投料比Mg/Al为3的碳酸根型水滑石,用X-射线、红外光谱对水滑石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镁铝水滑石对NOx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发现,Mg3Al水滑石对氮氧化物的吸附容量为1398.2mg/g,吸附性能优于活性炭,吸附饱和后的水滑石采用热分解再生,重复使用3次,吸附容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水滑石的复原与插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镁铝碳酸根型水滑石(LDH,Mg/Al摩尔比为3)前体。前体经500℃焙烧4h得Mg-Al-O混合氧化物(LDO),将其分别加入到碳酸钠和烟酸的水溶液中,120℃水热处理12小时,所得产物经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等手段分析,确认为碳酸根型水滑石和烟酸柱撑水滑石。实验表明,焙烧后水滑石可以恢复为原来的层状结构,并获得了烟酸柱撑水滑石,其层间距由碳酸根型层间距0.77nm增加到0.807nm。  相似文献   

3.
对焙烧态镁铝水滑石吸附水溶液中溴离子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液p H值和吸附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计算得到了有关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焙烧态镁铝水滑石对溴离子的吸附基本符合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500℃焙烧态水滑石(n Mg/n Al=4)的饱和吸附量达119.05mg·g-1。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MoS-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方法。该方法首先对MoS-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合成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的结果对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解,利用电化学性能的分解结果完成对MoS-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改善了复合金属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倍率性能,还提高了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CuZnAl水滑石,XRD和TG-DTA分析表明它们晶形好,纯度高.以水滑石前体及其焙烧产物为吸附剂,研究其对甲基橙吸附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有产品的吸附效果均很好,其中Cu/3Zn/Al水滑石焙烧产物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的最佳条件为pH=5.00,温度为300℃,初始浓度为5.0×10-3mol/L,吸附剂用量为0.600g/L,吸附时间为70min,吸附率达到97.5%.  相似文献   

6.
目前,生物质材料可以制备出具有独特结构且电化学性能优越的多孔碳材料,并且来源广、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现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海洋生物质材料大型藻类为前体,通过氯化锌活化制备活性炭,从而去除水溶液中苯酚等有害物质,使用两步法制备活性炭,采用BJH法计算比表面积,重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以及酸碱滴定法等手段对其组成进行了表征,进行了苯酚的吸附实验,并应用粉末微电极对其电催化性能影响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大型藻类长柄马尾藻和绿色旋体藻制备的活性炭从水溶液中可以有效去除苯酚等有害物质,并且当活化剂藻类样品的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活性炭因其保持纤维管状结构,具有更优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橘皮经粉碎、活化、酸洗、干燥制得活性炭,考察了不同碱炭比、炭化温度、炭化时间、活化温度、着色剂对所制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温度对橘皮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影响最大,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碱炭比为3,活化时间为1.5h,活化温度为800℃,炭化温度为550℃。采用浸渍法,喷涂法和二次着色法,以二氧化钛和食用色素作为颜料进行染色,着色后的活性炭吸附性能虽有所下降,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铜镁铝水滑石(HTLCs)吸附红青莲染料废水的重复利用性。利用煅烧法对HTLCs进行再生,再生后重复利用其吸附红青莲染料废水,试验证明HTLCs是一种高效环保可重复利用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普光气田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复配+微波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反渗透"复合法工艺处理压裂返排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处理后废水COD能够达到GB8978-1996《综合污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为油气田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和处置开拓了新方法、新思路,夯实了该类废水处理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防锈铝/铝/钛/镍/不锈钢五层爆炸复合过渡接头,主要用于防锈铝容器和不锈钢管道过渡连接的作用,但由于其不锈钢和防锈铝的长度比接近1:1,整个管接头的总长度达到120.7mm,直径达到330mm,对于爆炸焊接工艺来说完成这么厚复层的爆炸焊接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并且目前国内无经验可借鉴,因此爆炸复合工艺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多次试验不断优化爆炸复合工艺参数,制备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坯料。  相似文献   

11.
钾对镍—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表面状态及电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罗孟飞 《科技通报》1998,14(2):84-87
用X光电子能谱研究了镍—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添加助剂K+后的结构及表面组成,并结合电导率的测定结果与反应性能相关联,考察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助剂K+的掺入对镍—钴尖晶石复合氧化物的电子性能、表面状态均有影响,能使电子激活能降低,元素结合能减小,氧化反应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12.
Al-Zn合金热浸镀层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制备不同配比的热镀Al-Zn合金镀层基础上,于不同介质中测定了有关电化学参数.可知铝含量为5%和55%的两种样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铝含量为25%的样品防腐蚀性能最差.对所得电化学参数的分析证实了上述差别,说明了耐腐蚀性能与铝含量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制备不同配比的热镀A1-Zn合金镀层基础上,于不同介质中测定了有关电化学参数。可知铝含量为5%和55%的两种样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铝含量为25%的样品防腐蚀性能最差。对所得电化学参数的分析证实了上述差别,说明了耐腐蚀性能与铝含量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郎丰饶 《科技通报》2013,29(2):37-38,41
正交LiMnO2以其独有的特性,作为正极材料有着优良的表现,本文针对其缺点进行掺杂改性研究,使用凝胶溶胶法制备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比例掺杂镍元素对其作为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该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干热岩开发的有效深入,干热岩换热器关键材料的使用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模拟干热岩地下水环境,在不同条件下对纯铜及铜合金的综合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进一步进行干热岩换热器材料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光学显微镜和SEM可以看出紫铜和镍铜仅有轻微腐蚀,而黄铜腐蚀严重;全元素分析表明紫铜和镍铜中O元素含量略有增加,表面形成有效钝化膜;拉伸测试表明紫铜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在腐蚀后有轻微降低;电化学测试进一步表明,紫铜阻抗弧度变化较小,耐腐蚀性能较好。研究结果为干热岩换热器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常温和低温情况下力学性能、界面形态及PT检测实验研究了铝/不锈钢(5083/1060/TA1/N6/304L)复合板。结果表明,常温和低温情况下板接头铝/不锈钢最薄弱界面1060/TA1的结合质量良好,界面的剪切强度达到120MPa以上,能满足国际铝钢复合板要求和用户要求;对试样进行耐压实验,无出现变形和泄漏现象;铝/钛、钛/镍、镍/不锈钢界面受到强烈热的作用而发生激活并参与了金属射流和原子间扩散,界面具有典型正弦波形状特征,综上所述,所研制的铝不锈钢板接头完全能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加热制备的秸秆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研究了该活性炭对苯和甲苯的吸附性能。以苯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为依据,采用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的参数,通过采用摩尔体积和摩尔电子极化度法计算亲和系数的基础上,再用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预测了甲苯在微波秸秆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验值高度一致,其平均相对偏差仅为5.16%。因此,实验证明了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具有微孔结构的秸秆活性炭吸附等温线,从而为更好的设计吸附工艺体系提供了重要了手段。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是以含碳为主的物质作原料,如煤,木材,骨头,硬果壳,石油残渣等,经高温炭化和活化而成。由于其内部具有十分发达的孔隙以及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它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很大的吸附容量,可用于通过吸附方法处理污水。为了给用吸附法处理工业废水提供基础的实验依据,本文采用活性炭吸附甲基橙使之脱色,对吸附条件通过实验进行了优化,并对其吸附脱色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研究活性炭对有色溶液脱色的最佳条件,以活性炭为脱色剂,对甲基橙有色反应液进行脱色,并对活性炭的选择以及影响脱色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采用煤渣静态吸附水中氟和砷.考察煤渣投加量、震荡时间、进水浓度和pH值对煤渣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每100 mL污水较为合适的煤渣用量为6 g;煤渣对氟和砷的最佳吸附时间为3 h;对高氟水的吸附效果较好,对低氟水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差;对高浓度及低浓度的砷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pH值对氟和砷的吸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氯化镍为镍源、氨水为碱源及赖氨酸为结构导向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前驱体Ni(OH)2粉末,经过400℃煅烧得到分散均一直径约2.5μm的Ni O微球。使用XRD、SEM等检测手段对样品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法对Ni O微球进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在电流密度为5m A·cm-2时,比电容高达243.8F·g-1,说明以Ni O微球为活性物质制备的工作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