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在人生之路上若能得到一位良师益友,则其人生将充满乐趣。今天我诚心感谢在新闻之路上给我以关心和支持的良师益友——《新闻爱好者》。我在文学和新闻写作这块百花园地中辛勤耕耘已有好几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先后被《通讯员报》、《我们这一代报》、湖南《青春报》、省中学生记者团、以及《青年导报》等聘请为特约通讯员或特约记  相似文献   

2.
胡真是出版战线的一位老同志。他在湖南省主持出版工作和退下来的一段时期,撰写了大量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1995年集结为《我的出版观》一书后,受到各方面推崇。这部文集不仅反映了胡真的出版观点,更重要的是,它由点到面地折射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出版界...  相似文献   

3.
报社的新闻研究室,历来被称为“养老部”,请几位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坐坐,作为离退休之前的一个过渡。 1994年初,杭州日报新闻研究室的几位老同志相继离退休,新闻研究室几乎唱起了“空城计”。于是,我就从采编第一线调到了新闻研究室工作。 当时,新闻研究室是编辑部最不起眼的小部门,与采编一线相比,这里属于二线,显得“低人一等”;与后勤部门相比,这里又是一个没钱没权的单位。因此,没有同志主动要求到新闻研究室来工作。 开始,我思想上压力也很大。但我又想,如果一  相似文献   

4.
在浦东新区川沙镇的大街小巷,无论是严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时常能看到一位年愈花甲,骑着单车往来穿梭于茫茫人海中的老同志,他就是我馆的义务征集员之一,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高级摄影师——王海连同志。 与老王认识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天吃午饭的时候,我环顾周围发现多了几位,其中一位老同志说话嗓门特大,饭量也特大,吃了一碗又一碗,引得我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事后我了解到,这几位同志是借助本馆场地为某单位出版画册而特来拍照的,那位老同志是一名老川沙,并且专职从事摄影工作的,名叫王海连。当时,正值我馆在筹建重组档案征集员队伍,我被委于负责此项工作,我想我何不借助于他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通过自学,已以取得大专学历的中学教师,上新闻刊院并不是为了巧取文凭,而是为学点真本事,通过一年的学习,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新闻刊院的教材,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是令人满意的,给我自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一边学习,一边实习,取得了好成绩。例如,我通过学习,在学校办起了油印小报,聘请了五位小编辑和十几名小记者,自己任主编,按照学的方法办报。我们办的《红蕾报》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和上级领导的表扬。我多年想办报,但不会办。上刊院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还有,我原是报  相似文献   

6.
从1988年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成立,到今年整整二十年了。20年来,我亲历了地市报研究会的诞生、成长、壮大,结识了一批好朋友,对我办报和做人,都受益匪浅。 地市报研究会成立的时候,聘请商恺和向村两位同志作顾问。他们俩都是受人敬重的资深老新闻。商恺同志当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7.
《江潮报》是抗日战争年代新四军一师地区颇有影响的地委级报纸。在当时大后方西安举办的油印报展览会上,同新四军四师地区《拂晓报》等得到很高评价,并曾介绍到国外去,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伟大毅力与克服物质困难的最具体表现”。新闻研究所报刊史研究室方德同志带领几位研究生,从1982年起访问了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十多位《江潮报》老同志,收集该报史料,并交该报原总编辑徐中尼执笔撰写。徐中尼同志曾先后在南京召开了有江苏省委书记许家屯参加的在宁《江潮报》老同志座谈会,在扬州召开了部分当年读者的座谈会。1985年写成初稿,送有关同志核对补充。原稿较长,本刊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8.
供您参考     
供您参考新闻出版署建立报纸审读队伍为掌握报纸舆论导向,加强对报纸的指导、监督,使报纸更好地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新闻出版署党组1993年12月13日会议决定建立报纸审读队伍。拟聘请10名退下来的新闻出版界老同志、老报人组成报纸审读小组。国家版...  相似文献   

9.
一卜面是笔者亲历的几件小事: 一家报社的领导找到我,诚恳地希望在我们刊物.上发表他们报社一位老编辑的稿子,下再说:"这是一位有30多年新闻龄的老同志,又是部主任,平素忙于编务,写论文,  相似文献   

10.
为培养跨世纪新闻人才,济源市老干部通讯组,利用暑期,义务举办小记者培训班。 这些“小记者”,是从市区10所中小学中选拔出的57名优秀学生。三位老同志除自己授课外,并邀请河南省《关心下一代报》社的总编辑和《济源日报》社的编辑、记者讲解新闻写作知识。小朋友们学习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广播电视学会进行换届选举福建省广播电视学会于1991年1月31日至2月1日在福州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副会长黄祖惠代表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由54人组成的第二届理事会。新的理事会推选黄祖惠为会长,张锦才、吴徕、黄小岑、张致远、郑润生为副会长,孙寿礼为秘书长,聘请李庆京为名誉会长,聘请六位老同志为顾问。  相似文献   

12.
葛增民——《鹤壁矿工报》几乎每期都出现这个名字,有时一期出现两三次;在市报、市电台以及省级以上报刊、电台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这个名字。葛增民是什么样的人呢? 未睹其面,人们会这样推测:他是一个年轻有为,精明强干的青年人吧?要不怎么这样富有朝气。其实他是鹤壁六矿的通讯干事——一位两鬓染霜的老同志。“新闻工作是一件苦差事”、“懒汉干不了新闻工  相似文献   

13.
看到《新闻战线》今年第三期上登的“倡议”,得知有一部分新闻老战士要离休、退休。这些老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有了较多的时间,我想,这些新闻前辈如果联合起来象办“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讲座”那样,开办一个“新闻自修大学讲座”(不一定用此名),为有志于新闻事业的青年提供教材,那该多好啊! 首都新闻单位很多,新闻界具有十分雄厚的力量,开办一个新闻函授讲座是完全能办得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搞宣传工作不到两年的厂宣传干事。一九八四年十月至一九八五年十月,我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的稿件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了一百五十多篇,先后被省电台、省机械报、市广播站聘请为特约记者和《中国机械报》特约通讯员。回顾一年多来的业余新闻写作,我深深体会到,《新闻知识》是我的引路人。一九八四年十月,西北新闻刊授学院成立,给自学青年送来了佳音,我有幸成为首届学员,深为自豪。踏入了这间没有围墙的校门之后,激发了我学习新闻写作的热情。我除了按刊院寄来的教材课本自学以外,对《新闻知识》更是爱不释手,它不仅是我的辅导老师,也是供我获取新闻知识的源泉。每期《新闻知识》到来,我都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对于较好的文章,还要细心阅读二、三遍,同时做好读  相似文献   

15.
今年过春节,除带上我的那位她,还有一位好友《新闻爱好者》陪同,回到老家邓州市白落乡歪子村。我是个新闻爱好者,是《新闻爱好者》领我走上新闻创新之路的。六年多来,我笔头子越写越有功夫,曾经在《解放军报》、《战友报》、《中国石油报》等十几家报刊上发表作品300多篇。在油  相似文献   

16.
一位记者与一个贫困村的故事人民日报记者吴焰编者按:四月初,福建省六位老新闻工作者特地致信本刊,建议转载这篇报道,两天后,中国记协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新闻扶贫座谈会,本报道的主人公王绍据被作为新闻扶贫的先进分子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谢谢这六位老同志...  相似文献   

17.
正值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许多新闻传播单 位都在进行探讨和策划,努力把改革发展事业推上新的台阶,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几位长期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老同志聚集在一起,都不禁为当前的蓬勃局面感到欣喜,同时又热烈议论到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在进一步推进新闻传播事业改革发展的今天,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那些好传统,还应当得到尊重、研究和发扬,千万不要把它淡忘了。 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经走过了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上海是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摇篮,上海新闻传播事业的曲折发展是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曲折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记得那是1992年老兵即将复员的季节,我得知某县电业局、税务局、电影公司三家单位争相发函聘请我们团电影组一位老战士的事,敏感地意识到这件事有点新闻价值,对这位老战士进行了突击采访。第二天正当我在改稿抄稿时,战友小王看了我的稿子说:“你的稿中心不突出。”接着,班里的其他几位战友也对我的稿子进行评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天我按照战友们的建议对原稿又进行了删改、润色,加深了思想内容。稿子发出后,很快在军区《前卫影苑》报的一版发表出来,还被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三家报刊、电台选用。从此之后,每写一篇稿件总要坚…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所读研究生后,笔者开始给华西都市报评报.这基于该报持续多年的一项制度.1999年,华西都市报开始聘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的研究生为其评报.目前,笔者已经写了上百篇报评,有些得到报社的采用.让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写报评,一个突出的优点是避免普通读者评报时的肤浅和偏激,也能矫正内部评报过于温和甚至不够客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党的新闻传播机构如何根据实际工作和广大读者的需要制定出新闻传播的决策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在去年3月中旬至5月上旬,花了一个半月时间,对北京日报、长江日报、湖北日报、重庆日报、成都日报和陕西日报等六家省、市党报进行了考祭。我的调查对象,是掌握着新闻报道决策权力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六报考察期间,我与五位总编级干部和二十六位部主任级干部,围绕“党报机构中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的现状与改革途径”这一问题进行了交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