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从高校图书馆员的学术研究现状看图书馆学科地位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高校图书馆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和其他学科相比,仍然不客乐观。这虽然有很多主客观的原因,但是该学科在高校地位的相对低下却不容忽视。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图书馆职业本身并在图书馆界积极创造学术研究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术研究和服务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宋瑛 《海外英语》2022,(11):92-93
根据学科和学生个人发展,英语专业人才除掌握英语基本技能外,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提升下进一步延伸发展的学术研究能力也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毕业论文的书写,也为今后学生升学,甚至学科发展奠定基础。尽管英语文学类课程在英语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却常常被忽视,教学与最终人才培养目标也还需进一步契合。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以及学科的专业发展,该文将探讨高校英语文学教育应如何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升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文学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3.
老年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与交叉学科,学科构建完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但现在就需要启动这一构建工程。因为探索性的实践必须转变为自觉性的实践,众多的争论需要经过学术研究来存异求同,丰富的经验需要经过学科构建来总结和提升。经过25年的实践和建设,我国在“内在建制”和“外在建制”两方面都具备了启动构建活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修辞、修辞学在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出发,从中外修辞学的学科地位差异等,对修辞学学科建设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应对修辞学的学科地位、教学地位进行重新考量.本文提出了建立以修辞为纲的语言教学体系和建立以修辞学为中心的学科体系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5.
文章把高师院校的学术研究分为学科学术研究和教育学术研究两个方面,并且认为后者居于主体地位;指出高师院校只有牢牢树立教育学术观才能高举师范旗帜,提高师范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出非教育专业不可替代的教育教学专家。  相似文献   

6.
学科属性问题决定着学科发展的方向,在学术研究中具有基础地位。本文从就业指导理论学科属性研究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就业指导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提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兼具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双重学科属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外语学术研究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本学科的发展缺乏有效的规划,对外语语种布局、 人才培养、 教学理论和方法, 对外语学科在中国走出去的进程中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没有充分的研究。鉴于外语学科的特殊性质和学科地位,本文作者认为, 外语学术研究应该为国家外语战略、 外语教育和人才培养、 中国文化和学术走出去等提供决策咨询报告,同时开展与此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建设,要在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两个二级学科建设提供的比较好的基础之上追求高质量发展,着重抓好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建设。通过落实顶层设计如成立党史党建学院来集聚师资力量,师资规模坚持内涵式发展,注重质量兼顾数量,扩大学术表达空间,为师资队伍创造良好氛围;统筹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建好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开展有组织的学术研究、融合多学科的学术研究和进行整体性的学术研究,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和质量,追求学术精品力作。通过三位一体的建设,以实现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商洛学院学报》2019,(3):74-79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外语学科教育及学术领域成绩斐然。媒介融合给学术研究带来新方法,新路径,为学术期刊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研究和期刊出版既要彰显学科学术特点、热点,又要服务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外语学术研究要树立独创、原创意识,坚决抵制不端学术行为;学术研究工作要坚定中国立场,主动服务国家需求,积极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外语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期刊编辑要注重选题策划和特色栏目建设,以提高期刊的学术个性、学术品质、学术影响力和传播力;期刊编辑部要积极培养、扶持、帮助学术新人。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艺理论学科的现实状况,可以认为,有必要从系统、整合的视角来重新建构和整合学科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以及普及,以发挥相关知识系统的整体效能和价值的最大化。具体来说,一是追求和实现文艺理论学术研究的扩容,即适应已经变化的世界,充分利用一切能为文艺理论带来发展可能性的因素和条件,借助外部理论的渗入,激活学科的体制和规范。二是强调和凸现文艺理论教学实践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建立学术研究与学科教学之间的通约机制,实现二者的合力共振,将富于思辨色彩和学理意义的思想转化为适应专业特点和实践需要的教学知识。三是进行普及性的应用,即借助尽可能广泛的传播和介绍,让文艺理论走进更多的人群,努力把已有的学术成果转化为民众人文素养的有效成分,从而使文艺理论的影响获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学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已经开始踏上了建设和发展的征程,但是科学教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离我们还很远。当前,我们应从以下三个主题重视科学教育学科建设:需要确认科学教育的学科身份,努力获得教育界和学术界对科学教育学科身份的承认,同时也要让科学教育者自身对身份形成认同感;需要实践取向的科学教育学术研究,尤其要加强实证的经验性的科学教育研究;需要从不同层面着手科学教育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的具体层面上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朱金龙 《考试周刊》2022,(51):154-158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教师以及学校针对学科特点为学生设置别样的学习课堂,以此作为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辅助条件。初中地理是初中生了解中国地理特征和形态的重要课程,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教学依据,将教师的教学方案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互结合,以此来有效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物教学要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有效教学需要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需要利用生物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中理解和体验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新知,增强生物学习的探究性意识和学习能力,获得学科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高校为打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攻坚战,把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作为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但在此过程中仍面临着师生之间缺乏共情互动、学科特色不明显、课堂生动性不充分、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等现实困境,因而需要对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找出相应对策,增强高校思政课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社会心理学学科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社会心理学成功的学科制度建设为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心理学提供了一个范例。中国社会心理学在进行学科制度建设的时候 ,从学术的角度看 ,需要明确自身的学科定位、树立学科制度建设的学术目标、在基础理论和现实课题的学术研究中取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学科梯队建设关系着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高校的建设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介绍了学科梯队的内涵、特点及建设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学科梯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即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强对学科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学术研究环境。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96):118-120
在新高考和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重点培养高中生的三维能力目标,还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度挖掘高中生对物理现象以及基本原理的创新应用能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实施路径,也需要充分提升高中生的主体教学地位。文章分析与研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教育信息化概念和发展历史表明,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进步是其内在发展逻辑,政府重视和市场驱动是其外在发展逻辑。从大教育学视野看,提升教育技术学学科地位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诉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风景园林学晋升一级学科的实践表明,二级学科晋升一级学科具有内外逻辑性。为此,教育技术学需要克服面临的困境,从提升一级学科的内外逻辑出发创造晋升条件,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中国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术研究的提升与创新,取决于研究范式的创设与转换.中国要创造以“中国话语”为基础的学术研究,必须形成自己的学术范式.而学术范式的创设与转换则需要植根于中国实践.通过对村民自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可以发现,村民自治实践将政治学等学科的视野拉回到了中国自身的政治实践中,根据实践创设了“价值-制度”范式,同时也根据实践实现了范式...  相似文献   

20.
学科建设以提升学科组织的学术创新能力为根本,追求学术卓越则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本质要求。指出服务国家和社会既是开展卓越学术研究的重要源泉和支撑,也是取得卓越学术成果的重要路径。我国高校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应坚持在服务国家和社会中追求学术卓越:积极开展问题导向型研究、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