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三剧中“被”字句(包括“被”字句结构作某一句子成分)共42例。本文打算对三剧中的“被”字句作一番考察分析,描述它们的结构类型、语法特点以及某些句法成分的语义情态,同时也涉及其表义功能。略陈己见,就正方家。 一、“被”字句的基本类型 三剧中的“被”字句,根据其基本结构的格局,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A类: (1)破了的窗子也被吹的抖个不休。(《北京人》) B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喻世明言》"被"字句类型及特点的考察,进而考察《喻世明言》"被"字句的诸多指标。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喻世明言》"被"字句的使用与明代的其他作品存在差异,而保留了很多唐宋元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红楼梦》中的4类特殊"被"字句:零主语"被"字句,"被……所"式"被"字句,否定式"被"字句,"被把(将)"同现句,并对其源流演变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子结构形式,许多学者从各方面对其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一个长期的热点问题是"把"字句的语义分析,即并非所有的"把"字句都表示"处置"义,还有一部分"把"字句是表示"致使"义的。本文全面考察《红楼梦》中出现的"把"字句语料,将其分为处置义"把"字句和致使义"把"字句两大类。本文主要具体描写和讨论了"把"字句在《红楼梦》中的结构语义表现,发现两类"把"字句都有丰富的结构语义类型,与唐宋时期的"把"字句相比,其谓语成分更加复杂多样,不仅出现了新的结构类型,原有的结构还发展出新的语义类型。  相似文献   

5.
《西洋记》“把”字句意义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罗懋登著的白话小说《西洋记》中"把"字句有1355例,其句法结构已经相当丰富,那么,这么丰富的"把"字句式能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呢?本文将《西洋记》中的"把"字句划分了五个意义类型,并逐一进行了分析,发现《西洋记》成书时代是"把"字句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与典型的"把"字句比较,绥德方言"把"字句有四种类型较为特殊:"把"字句不带补语、"把"字句无处置动词、"把"字句表示祈使语气、"把"字句与"被"字句套用。本文就这四类句式进行结构、语义描写,同时对其中的一些句式作历史溯源与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被X"的用法屡见不鲜,例如"被自杀""被幸福""被小三"等。这种用法不同于传统的"被字句",但它和"被字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被X"句式是传统"被字句"的演变,具有一定的修辞效果。本文受刘大为《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以及陆俭明《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的启发,简要分析了"被X"这一修辞构式。  相似文献   

8.
"给予事件"是由"给予"类动词记录和表达的一种复杂事件,"以"字句式是其编码形式之一。先秦时期"以"字句式结构类型主要有:以+(OD)+V+(OI)、V+(OI)+以+OD、以+(OD)+V+于+OI等。以语言类型学绘制的"给予事件"语义地图为参照,先秦"以"字句式表达受事—与事结构、受益者结构、言说类结构和受事目标结构等七种语义类型。双宾语结构和"以"字句式的动词句法分布具有比较一致的特点,并有可能因各种语用因素影响,"以"字句式产生于双宾语结构。  相似文献   

9.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明清有不同类型的“被”字句,宋元时期的口语作中,一些独特的“被”字句与一般的“被”字句,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语义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唐三藏西游厄传》全书有131个“被”字句,将其分析和的结果与《西游记》进行比较,可以从语言特点的角度为辨别《西游记》不同版本的源流关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动词带宾语"被"字句可分为两类.文章从动词带保留宾语"被"字句和动词带非保留宾语"被"字句两类不同句式分别探讨,认为这两类句式各有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子”和“儿”作为重要的名词后缀,到现代汉语中虽然构词能力降低,但构词数量仍居首位。以宋代的《朱子语类》、《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作为语料,着重考察了后缀“子”和“儿”在宋代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两个性质相似的名词后缀做了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2.
略论《朱子语类》在近代汉语研究上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来的学者往往偏重从哲学、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朱子语类》,该文则主要考察其语言方面的史料价值,认为《朱子语类》反映了上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相交叉的中间状态;分析了《朱子语类》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在汉语词汇史、语法史研究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始得”由非词演化为词,历经了先秦的非词结构、两汉的两义结构、唐宋的成词和高频率使用阶段以及元后的萎缩阶段。“始得”的语法化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内因是语义的变化,外因是高频率的使用和适合的语境。唐宋时,“VP始得”高频率出现于唐宋禅宗文献和《朱子语类》中,因其后省略了“VP2”,使其语义更为含蓄和深刻,这一特点正符合了禅宗“不立文字”和“言语道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朱子语类》中涌现出了大批节奏鲜明、表现力强的四字格,这些特殊的语言形式很多都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不管是四字成语、准固定语还是固定格式,《朱子语类》的四字格吸收了唐宋以来的许多口语俗语,具有明显的口语化特色;大量的同义聚合群和由浅入深的修辞特色,体现了宋儒文人高超的语言驾驭技巧和宋儒语录平易浅近又不失庄重典雅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相关理论对《朱子语类》中问句系统所体现的人际意义进行了分析.在遵循中国传统伦理规范的大语境下,《朱子》中学生设疑求解,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成为语篇的小语境,同时又构成话语本身.作为话语重要组成部分的问句系统,言语交际双方对各种具体形式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在大小语境的制约下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孟子》是先秦诸子代表作品之一,其语言代表了当时的语言。介词"於"的用法是一种特殊的现象,介词"於"要与其引进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才能在句中发挥其语法作用。本文试图从"於"与其所引介的词语的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几方面,对介词"於"的语法特点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7.
《纂异记》是由唐人李玫所撰的传奇小说集,《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都有著录。原书已亡佚,但在《太平广记》、《类说》、《绀珠集》、《说郛》等书中收有其佚文。通过历代书志、笔记记载及各种类书、丛书所收佚文,对《纂异记》的版本情况进行考察,推断《太平广记》所收《纂异记》的故事最接近原书原貌,《绀珠集》、《类说》本所载只是原书的删节本,而《说郛》所载则是在《绀珠集》、《类说》本模式上仿作的伪书。  相似文献   

18.
《朱子语类》中一些口语常用句式形成词组层面的语块,如口语惯用的搭配语、缩略语、插入语和框式待嵌组合格式语等。这些凝固或半凝固的语块属于动态的言语单位,既不同于成语、谚语等固定语,也不同于自由词组,具有一定黏聚力,呈现出框式组合的类格式化特点,体现了"言语意义←→语言意义"的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原本玉篇文字研究》一书中提到的“《玉篇》写作及其成书年代、《玉篇》的修订情况、野王案中的个别问题和字类说”等四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20.
屈原爱国精神的阐释,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朱熹的《楚辞集注》代表了宋代楚辞学的基本形态,王夫之的《楚辞通释》代表了清代楚辞学的基本形态,从朱熹到王夫之,体现了楚辞学发展的两次转型。自汉代贾谊、刘安、司马迁、王逸到洪兴祖,对屈原"忠君"与"爱国"精神的认识与评价各有不同,至朱子《集注》始以忠君爱国为论,他的"过于中庸"、"可增加三纲五典之重"反映了理学家的立场。而清代王船山《通释》则强调屈子"千古独绝之忠",这种"忠",重在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而非君主一人而已,具有更为深刻而代表时代进步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