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杜康——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故以“杜康”指代酒。曹操《短歌行》诗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句。流霞、霞液——传说项曼都好仙学道,后随仙人上天,饮流霞一杯,数日不饥。事见王充《论衡·道虚》。后人以“流霞”“霞液”指美酒。庾信《卫王赠桑落酒答奉》  相似文献   

2.
3.
在中国文学辽阔的天穹中,有一颗星熠熠生辉——它就是古诗词。经历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它依然历久弥新,魅力永恒。在小学的语文教材里,就收录了一些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古诗词。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这些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炼,饱含着流动的色彩、多情的姿态、悦耳的声音、深邃的思想,可谓言简而意丰。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的阅读和鉴赏备受人们的关注,诗词鉴赏题已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考题由客观到主观,考点涉及到词句含义的理解、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判断、意境风格的体会、情感倾向的评价等方面。诗词鉴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的张伟明先生在《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展望》一文中说:“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他还说:“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还可以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联系近几年这个考点的客观题所涉及的方面,对今年的高考,可作如下备考。先看几道题例:1.阅读下面一首魏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教学,要充分发掘文章的美点: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修辞美、手法美,把准文体特点,挖掘文章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陶醉、鉴赏。  相似文献   

7.
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词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8.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要求考生能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鉴赏古诗词。抒情方式即属于表达技巧范畴,现就此问题粗略地列举几种情况,以便广大考生识别掌握。直抒胸臆这种抒情方式最直截,无须借助其他事物,而是直接将胸中“块垒”倾吐而出,淋漓酣畅。请看下面一首诗: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孟郊40岁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便可别开生面,龙腾虎跃,大展鸿图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惊喜之情,便写下了这首诗。诗一开头便直抒胸臆,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拘谨再不值一提了,今朝…  相似文献   

9.
陈霭生 《新读写》2022,(5):46-48
<正>法船化后荷灯出,明灭中流见数星。【探源】出自清代夏仁虎《中元节》:“喇嘛中元绕塔行,呜呜远听海螺声。法船化后荷灯出,明灭中流见数星。”【释疑】中元节:我国传统祭祀节日之一,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会”。喇嘛:对喇嘛教僧人的尊称。海螺:此指法螺,海螺制作的鸣器,用于宗教仪式吹奏。法船:旧时中元超度亡灵焚烧的纸船。化:烧成灰烬。荷灯:莲花灯。中流:水中。  相似文献   

10.
两乡侈各健,一粥喜遥同。【探源】出自明代葛一龙《腊八日怀圣仆》:"怀君八日语,五见十年中。险阻贫兼病,西南北又东。两乡侈各健,一粥喜遥同。木末临清晓,应披看雪红。"【释疑】腊八:相传夏历十二月初八,佛寺纪念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熬粥供佛,后演变为民间吃腊八粥的习俗。圣仆:诗人亲友。语:与人谈论。两乡:两地。侈:多,赞美。遥同:即遥和,远处和诗。木末:树梢。披:依傍,靠近。  相似文献   

11.
陈霭生 《新读写》2020,(1):46-48
[探源]出自明代文征明《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刺朝来满敝庐。我亦随入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释疑]通谒:通报名片以求见。名刺:又称“名帖”,拜访时通报姓名的名片。敝庐:敝人的房舍。敝,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  相似文献   

12.
1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探源】出自唐代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释疑】应诏:接受皇帝命令。赋得:按照指定题目写诗。除夜:除夕晚上。催:迫近。五更:旧时黄昏至拂晓一夜间,有甲乙丙丁戊五个时点,谓之"五更(鼓)",也指第五更。  相似文献   

13.
1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探源】出自宋代陈与义《清明》: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释疑】双髻鸦:发髻乌黑。双髻,古时少女发式。鸦,喻黑色。学:模仿。夭邪:美丽多姿。作:从事某种活动。来禽:即沙果,果味甘美,招引禽鸟,故名。一树:满树。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虽然它书写的时间距今十分遥远,但却日益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价值意义.因此,教师要研究古诗词教学的艺术方法,才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将祖国悠久的、灿烂的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独特的话语,有别于西方文论的“典型”。文章重点探讨了“意境”成为具有美学意义的诗词创作评价标准的历史演进过程,并分析了写作技术、风格诸因素在意境创造中的作用,较为明确地澄清了这一术语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17.
在多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的试题年年出现,并且日趋规范化,其分值稳定在8分左右。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高中生应初步具有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可是从考生历年的考试答题情况来看,许多考生在这一大题失分还是比较多,凭感觉做题者大有人在。为此,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实践,谈谈如何鉴赏古诗词的问题,以期对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思路与方法起到引路的作用,增强文学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以其语言生动精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教读古诗词时,要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引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与作品对话,感其情,明其意,悟其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诗歌阅读和鉴赏的考查以古典诗歌为主,命题材料来源于诗、词、曲,且多为唐诗宋词,同学们面对这类题感到困难重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解题方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思想深邃,意趣高远,内涵丰富,大都是诗人千锤百炼、嚼英咀粹的结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通过填空、默写、理解、鉴赏等方式也屡屡考查到古诗词名句,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等。但由于学生阅读面窄,文学鉴赏水平低,所以得分率不是很高。为了学的方便,开阔学生的视野,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