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立波的小说创作与益阳山水、民俗等具有血肉相联的关系,对益阳的自然地理状貌,传统风俗民情,以及益阳本土方言都作了生动全面的反映,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诗经·秦凤>共10篇,在十五国风中独具一格,具有秦国地方的鲜明特色,是秦地的歌谣或土乐,带有秦国地方的风俗文化和民俗的印记.<小戎>、<无农>诸篇中所反映的尚武品格是秦地风俗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3.
方言熟语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从仙居方言熟语可以看出历史地理、农耕生活、民情风俗等方面所积淀的地域文化成分。仙居方言熟语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出一股山野气息,与早期的越文化特征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陈冰 《文教资料》2009,(19):72-73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了晋代以前的丰富内容,还记载了晋以前的古代汉人的民俗和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如服饰、饮食、居住、丧葬、生育等.<博物志>内容包罗万象,本文仅就民俗方面作了一些整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方言与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俗词是民俗事象在方言词汇中的积淀,是民俗和方言长期演变发展的凝结体。不同地域的婚俗词,不仅能够反映各地婚俗的特点,更是彰显地域文化与民情心理的“民俗化石”。河东方言婚俗词即是其多种文化的综合显现。  相似文献   

6.
胡瑜 《文教资料》2009,(18):167-169
对于近代戏曲家谈小莲的相关情况,当前的研究者所知甚少.除了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了其已佚失的<孝娥记>传奇外,阿英、王学钧、左鹏军曾简单介绍谈小莲创作的报章体戏曲作品<风月空>和<烈士蹈海>.然而,创作<孝娥记>与创作<风月空>、<烈士蹈海>的谈小莲,在前列学者的论述中似乎互不关联.判若两人.且存在对于"白云词人"是否确系谈小莲的争议.本文通过考证,确定创作<孝娥记>与<风月空>、<烈士蹈海>的谈小莲实为一人,而"白云词人"即为谈小莲的别号.  相似文献   

7.
<正>民俗文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民俗文化知识,民俗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文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的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电影《花腰新娘》充分地展示了花腰彝的民情风俗,文章从影视中传统民俗的体现论述了传统民俗与现代影视之间的矛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传统民俗的发展作出设想。  相似文献   

9.
福州方言为载体的闽剧,表现了福州人的思想、生活与性格,也表现了特有的闽都民情风俗与时代精神。闽剧中的平讲戏最能体现闽都地方特色,是闽剧中最贴近百姓的戏。《贻顺哥烛蒂》是福州方言剧的代表作,《荔枝换绛桃》则是发生在“三坊七巷”附近的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他如《甘国宝》、《陈靖姑》等剧也是闽剧中表现闽都名人与民俗的杰作。  相似文献   

10.
动植物是<诗经>中经常吟咏的对象,可以被看作重要的母题.本文试图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解读这一母题,以了解先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那个时代特有的风俗民情以及蕴涵在其中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1.
仡佬族是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主体民族,提高仡佬族人口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实现务川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2010年务川人口计生数据库、户籍人口的数据为依据,对反映务川仡佬族人口素质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务川仡佬族人口素质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务川仡佬族人口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一种中下层文化现象,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研究地域方言词汇的民俗文化内涵,有助于开发语言资源,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活素材,而且可以为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民俗语言学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本文以山东临沂方言为个例,从夫妻称谓、婚丧词语、饮食词语三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方言与民俗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民俗传承的工具。各民族的民俗事象,也都是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所以它始终离不开语言。而所指的语言现象本身也是民俗现象则尤其表现在方言上。某一地区操某种方言也即是某一方言范围。它本身就体现了这一地区的民俗特点。正因为方言来自文化底层,其民俗文化底蕴既纷繁又丰富,所以在研究民俗学时,不能不涉及它。  相似文献   

14.
渝东南地区的酉水和乌江流域现在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仡佬族,但在古代却是仡佬族生活的根据地与大本营,有很多保存至今的名胜古迹和风俗习惯可以作为证据。挖掘仡佬族文化因素,对于研究仡佬族的文化来源与迁移去向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保护与开发民族旅游文化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历史发展和绩溪方言历史演变的产物.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事象在方言中的反映,是绩溪方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绩溪方言区别于其它方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遵义仡佬族民间民居装饰雕花艺术是传承其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它不仅承载了仡佬族先民的文化,也传播着本民族的信仰和智慧,表达了后人对先民的敬仰之情,同时在传承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每个时代前进的印记。然而在当今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这些民族艺术正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危险,希望人们不要遗忘这些承载着民族精神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些古老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方言与民俗关系密切,调查和熟悉地方民俗,能为方言语音的研究提供新鲜的材料,丰富对语音演变规律的认识。梅县客方言字词中有一些特殊读音,隐藏于表示当地民俗事象的词语当中,在此枚举数例,进行分析、考证。  相似文献   

18.
在对称谓研究已有成果进行分析、借鉴的基础上,拟结合民俗文化和语言本体,对莆田方言中母亲称谓的演变进行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语言内因和文化外因。  相似文献   

19.
二人台是流传在晋西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和张家口一带的一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演唱艺术,它的形成发展深受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方言土语的影响。河曲二人台产生于交通闭塞、偏僻落后的自然环境中,其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植根于当地的地域文化土壤中,演唱的是劳动人民中间的事,听起来亲切动人,极易引起群众的共鸣。从文艺生态学的角度对河曲二人台这一民间演唱艺术以及蕴藏其中的民众情感,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揭示二人台产生、发展、传承流变的根源及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一个地方的民俗总是用当地的方言词语来称说的,而方言词语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从今天遵义话的方言词语,可以考察遵义现在的民俗,也可以了解历史上遵义的民俗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