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在星韵学校,我致力于建设一间有氧的、面向未来的"梦想教室"。以"活动"建设特色班级。2008年,刚大学毕业的我来到了星韵学校工作,"有规则的自由"这一管理哲学深深地影响了我,成了我和学生交往的准则。班级是学生的"家庭",班级的日常管理则是学生的"家务",怎样让"小鬼当家",参与班级管理呢?我引导学生们建立班级"小岗位""小职位""新关系",使他们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表达个人意见和诉求,正是  相似文献   

2.
在班级管理中,我巧妙利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感人场面,并且充分利用这些照片推进班级发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明星上墙,为同学树立榜样我在班里开展"比一比,拼一拼——争当班级明星"活动,发动全体学生评选班级"学习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为学生树立典型,鼓舞士气,为班级领航。  相似文献   

3.
正班主任,作为学校最基层的"领导",是教育工作的督促者,也是班级的管理者。有老师说:管理管理,班主任从班级人和事,到学生思想、学习、纪律、身体各方面,都要管一管,理一理。狭义上来说,此类班级管理就是"人治",也就是说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灵魂的班主任,其实就是班级"元首",这是一种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可能会是师在班在,师亡班亡。而如果能"人治"兼之"法治",由"法治"来辅助"人治",那么在合理"法  相似文献   

4.
"我该怎么办?为什么我怎么做都管不好班级?!""学生为什么就不听我的?"这是刚刚做班主任的老师常常向我抱怨的.他们往往放弃个人时间,精心地策划班级活动,千方百计寻找班级管理的方法,但班级纪律、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而换来的是学生一脸的无奈,这让他们感到很委屈,有人甚至因此而失去了工作的信心.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一、在学生面前不说虚的,要做到"一言九鼎" 班主任要在学生面前有威信,首要一条就是要说话算话."有言必行",这个"言"不是班主任的一言之谈,不是班主任的个人意志.这个"言"是指师生共同民主制定的科学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守则、行为规范、公约等,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定.这些规定既有一定的强制作用,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一、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构想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明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习惯。班级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班级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要到位、尽职、尽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二、具体做法1.目标原则——领航行动的方向精细化管理首要的是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因此,当班主任之初,我就把"习惯决定命运,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  相似文献   

7.
班级管理工作应是班主任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本人认为"好班风""善改革""重班会"是行之有效的管班方法,简称"班级管理三部曲". 一、好班风--班级管理工作成功的一半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其实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老师是父母,学生是儿女,有良好的班风,可以使"班和",让学生有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要做到"班和",我觉得以下几点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8.
笔者有一次到某校听课,偶然发现,教室四周墙壁上居然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班级公约:诸如“十准十不准”“上课要求”“课间纪律公约”……林林总总,粗略数了一下,竟有近十个之多。随着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末位淘汰制的实施,特别是绩效工资的实施,教师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可以说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李朝东 《广西教育》2013,(18):42-42,51
罗曼·罗兰曾言:"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最恰当不过了。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更是教师的责任。如何管理好班级、管理好学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我认为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管理好学生就要会用"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真诚之心",对家长要有"热情之心"。爱心,即关爱学生之心,这是管好班  相似文献   

10.
陈庆 《山东教育》2014,(9):16-17
“管得细”不代表“育得好”。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都不应以“管”代“育”。 当今,为了保障班级纪律,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愈来愈重视,也越来越追求“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班级安全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班主任专业化的进程中,如何提升班主任的安全管理水平,实施专业化的班级安全管理,实现由"粗放型""经验性"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向"精细化""规范化"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转变,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探讨的课题。一、班主任的安全责任心是班级安全的灵魂责任心是班主任专业道德素养的最重要表现之一,专业化的班级安全管理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高度的安全责任心。  相似文献   

12.
彭玮 《教师》2010,(26)
如果说治国必须有法可依的话,那么"治班"也必须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以班级规章制度、公约等为内容的班级常规管理制度.在笔者看来,正如国家要依法治国一样,一个班级也应该主要靠制度而不仅仅是靠班主任来管理.健全、有效的常规管理制度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班级契约就是在班级管理中以生为本,去教师权威化,追求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平等与自由交往,并要求班主任与学生在班级法理情境中实现彼此发展目标的管理形态。在"重叠共识"下建构班级的契约精神,班主任要制定并完善班级公约,规划并组织班级活动,认知并创建班级文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人际关系模式是纪律管理的一种模式。纪律管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与联系的关系实现的。人际关系构成纪律管理的基础。人际关系好,纪律管理就好。反之,人际关系紧张,例如班级师生关系紧张,则内耗丛生,矛盾重重,学生势必以违纪行为表示自己的抗拒态度。人际关系发展具有三种可能倾向:A、向心倾向:由于个体归属于学校与班级集体,所以,学校的荣誉感、班级的荣誉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很强烈的。学校风气、教育质量越高,班级集体的水平越发展,这种集体荣誉感越强烈,那么,它产生的向心倾向,即所有成员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发展到今天.办学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管理的理念、方法、策略也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班主任是班级之魂,是班级管理的主心骨,可谓重任在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没有"中学"这一级学校,是把现代的中学与小学连在一起的,小学一般是"七年制"或"八年制",长的"十年制",最短的也要三年。所以,古代不是"小升初",而是"小升大",即小学读完可以直接进入太学、国子监一类的高等学府深造。所以,"13岁上大学"在古代一点也不稀奇。与现代将学生分"快慢班"一样,古代不少时候也存在这种情况。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立三舍法,在国子监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入学后皆分在外舍,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中小学管理》第1期刊登了薛朝阳老师的《依法管理班级培养学生自立》一文。在该文后附的《梅林镇中心小学四(1)班班级公约》中,第一章"总则"的第七条说以"班级排行榜"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惟一标准",在第六章"班级排行榜"的第三十条说"排行榜每周一由班主任公布"。在《中小学管理》第2期又刊载了薛老师的《教育事例ABC》一文,举例说明了"班级排行榜"所发挥的作用。对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就"班级排行榜"的做法与薛老师及同仁们商榷一下。笔者认为,"班级排行榜"的做法有利有弊,而且弊大于利。有利的一面主要是:能促进优…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一门艺术,纪律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点,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重要情感保障,要管纪律先建师生感情。用心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换位思考,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法等方式加以教育,用真诚的师爱转化后进生,使之实现超越,用这种正能量鼓励班级前行。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班主任,身肩班级管理的重担.在新时期,过去一成不变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命令式、强制式管理不仅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在纪律、卫生、日常作业检查等方面的管理很难到位,学生不愿管,没有学生理,面对这样的情境,班主任管理都甚感头痛,优良的班风极其难以形成.于是慢慢开始尝试班级小组积分管理,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学生主动管理自己.而作为班主任只作为"裁判员",严格执行班级小组积分管理制度,兑现奖罚,让学生主动起来,个个争做一个优秀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罗娇 《中小学校长》2012,(11):36-38
纪律是各种组织成员为维护其整体利益和保证有序活动而要求其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1]由于小学新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小学新生班级课堂纪律管理问题更值得重视。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探讨小学新生班级纪律管理特征,揭示小学新生班级纪律管理路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小学新生班级纪律管理的特征小学新生班级纪律管理有其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小学新生班级纪律管理适应性差适应性是主体与客体在一定客观环境中表现出的相契合的现象。主体与客体在客观环境中契合程度高,则适应性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