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文从"被农民"、"老农民"、"超农民"三个方面清理了赵本山春晚小品与"农民"这一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纠葛。通过对赵本山春晚小品的历时性考察,认为赵本山选择表演现在这样为人熟知的"农民"形象,是一个多方合力的结果;他持续多年以"老农民"形象示人,这种角色的稳定性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春晚的审查筛选机制助长了赵本山塑造的农民形象的固定化,限制了赵本山艺术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而中国农民问题之所以日益严重,其根源在于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一直偏离了农民的需要和农民的发展。它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是更为深刻的人的问题。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建立较为公正的社会制度安排,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是一部有关农民问题的著作,它真正做到了从农民的视角考察东南亚农民的生存和反叛问题。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地区稳定、一致、冲突、斗争的历史画面。农民作为一个阶层有着自己的独特思考方式和对各种事件的逻辑处理方式,在他们的生存伦理中,始终伴随着两个原则:"安全第一"和"回避风险"。作为"生存在同一共同体中"的农民之间始终遵循着"尊重人人都有维持生计的基本权利的道德观念。"对农民来说,生活的选择都是围绕生存而进行的,极力避免外界对其基本生存形成直接威胁的风险,各种有助于弥补家庭资源欠缺的社会风俗和习惯安排,决定农民的生存伦理和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4.
他是发扬合作社文化的弘扬者、他是在农村艰苦创业的开拓者、他更是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领跑者,他让千百年来低端循环的农产品跃上了高速运转的市场平台。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奖"、"先进农民示范规范合作社奖"、"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素质相对偏低,有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但建设新农村,为提升农民素质,再造中国农民,创造了历史机遇和条件。基于培养新型农民的战略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应大力实施"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综合改革,提升质量"、"强化保障,支撑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秦腔"和"土地"是贾平凹《秦腔》中两个最重要的意象。小说通过秦腔的衰落和土地的荒芜展现了当下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精神困境。在《高兴》中,他又通过"垃圾"和"高跟皮鞋"两个意象展示了进城农民的尴尬处境和无根状态。两部内容相关联的小说从不同侧面折射着时代的投影,共同隐喻了社会转型期农民精神镜像的嬗变,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中国乡土社会的忧思。  相似文献   

7.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表现在政策对接不畅,合作主体缺陷,信息反馈缺乏等几个方面。加强农民合作社业务辅导员队伍建设,保证政策"接入"的畅通、加强农民合作教育、提高农民合作意识、打破单向推进模式、在政府和农民的双向互动中探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灵活形式是破解"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单志斌 《成才之路》2010,(36):I0025-I002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并认为语文应重在"读"。最近我又读到了一篇有关语文"素读"的文章。所谓"素读"就是"朴素"地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教师的先验先知或者未知或者是稚验嫩知,师生一起朴素地读课文,走进作者或才是文本的价值圈。  相似文献   

9.
"台风来了,猪都会飞。"这是一句古老的西谚,意思是说,机遇来了,谁都可以有所作为。这句话,强调的是"台风",即机遇、机会,包括形势、思潮或者风气等,统称为"时"或者"势",即"时势"。  相似文献   

10.
1999年8月20日,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代表党中央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中说方志敏是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对广大贫苦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学生时代就开始革命斗争的尝试。大革命时期,方志敏在江西积极领导农民运动,最早对农民进行启蒙教育。提出"中国之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的思想。派出大批赣籍学员到彭湃以及毛泽东主办的农讲所学习,还在江西省内积极开办农运培训班。在江西各地建立党支部,并以"两条半枪"开始建立农民武装。面对国民党右派的挑衅,方志敏积极捍卫农运领导权。大革命失败后,在与中共江西省委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方志敏创建了弋横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1.
"本地化打工"是浙江省嘉兴市农村社区青年就业的主要特点。对于农村社区的"城市融入"而言,它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避免了农民"城市融入"所必须的心理震荡;二是避免了农民"城市融入"所付出的空间转移成本;三是避免了农民"城市融入"所导致的"乡村空离化"。它通过牢固保留住农村社区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避免了农民"城市融入"所导致的"离乡又离土"的城市化困境,维持了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和动力,为中国农村社区发展走出了"离土不离乡"的一条值得探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职业农民”教育问题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农民"教育研究无论从学科建设或是提升农民素质的国民教育视角以及推动农民现代化均有重要意义。考究当前"职业农民"教育研究尚存在着理论支撑不足、分类研究不够、局限于经济功能等诸多问题。对此,需采用多种研究方式,分清"职业农民"教育层次体系,构建政府主导与多元主体参与的"职业农民"教育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3.
臧燕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6):103-104
赵树理的作品一直以来被作为忠实的实践了毛泽东的《讲话》而被广为传颂。赵树理立意"文摊"要作"为农民实利"的"文学农民观"不仅在当年的解放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当代的作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对新世纪的文学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为中国无产阶级寻找革命的同盟军是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研究农民问题的出发点。在"立体地看农村"和对中国农村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此时毛泽东的农民理论,这是党随后实现"上山"战略转移的思想前导。  相似文献   

15.
"房东经济"是伴随着经济开发而逐渐兴起的一种农民致富的新型经济形态。它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域,满足了部分农民增加收入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仅仅是农民生活的一种经济补充,不可视之为农民增收的唯一来源,更不可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的"亮点"工程,其自身有着无法克服的发展瓶颈。科学规划、综合整治、稳步发展无疑是保证"房东经济"良性发展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指出,殷墟祭祀卜辞里常见的"遘"字,指的是一种祭仪,意思是迎遇鬼神。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对"遘"字句的句法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种句子的主语是"王",但经常不出现;其主要动词即是"遘",其用法是为动,同"王宾"卜辞中的"宾"是一样的;"遘"的为动宾语一般是动词语:或者是祭祖动词,或者是祭祖动词词组;"遘"的状语和补语都是表示时间的:或者由时间名词充当,或者由祭祀动词语充当。本文还指出,作"遘"的为动宾语的祭名,常常是用牲法;而作其时间修饰语的祭名,其举行的时间多是固定的,不是用牲法。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民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农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广大的农村在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展了新一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这一实践活动呼唤着更多的新型农民带领广大的农民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有文化,懂技术"是对新型农民的基本要求,"会经营"体现的则是能力。新时代特征下的新型农民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在此,做一点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伴随城市化进程,世纪之交的文学积极关注"农民进城"这一命题,特别是对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困境进行了多重演绎。审视"农民市民化"过程中人物形象的多重构建,可以看出创作主体的审美取向和话语局限。  相似文献   

19.
刘琼  傅定涛 《成人教育》2011,(1):127-128
经过长期的发展,韩国农民教育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包括国家重视农民教育的程度和农民教育的保障制度及办学体系和农民教育理念。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尤其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略论现代农民素质教育要素杨家烈一、现代农民素质要素"农民"与"现代农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农民,《辞海》对农民下的定义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而"现代农民"作为一种全新概念,已不仅仅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他们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