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利用校内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围绕学校历史文化做课程.我校始建于1871年,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著名的"故事爷爷"孙敬修曾在这里任教35年之久.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为指导,将学校的文化历史及特色融入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为基点,编写了《文香集萃》校本课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认识学校》《热爱学校》《建设学校》,共计38学时,分别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开设,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如"美丽的校园、可敬的老师、我们的榜样、故事爷爷、悠久的历史、学校文化符号、我为班级出谋划策、我校学生健康的调查与研究、二十年后再相聚"等,帮助学生从认识母校到热爱母校、建设母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2011,(11):73
作为一所以外语为龙头的特色学校,学校在外语教学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初、高中年级分别增加了《综合英语》和《新概念英语》,初中学段设英语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了解世界"等校本课程,以及英语口语考级和德语、法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选修课程。2011年,初中开始设立小语种班。小班教学是学校独具特色的授课方式,初三毕业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接近一般学校高中二年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每一位学生,为了"更儿童"的课程2008年暑假,我接到学校课程领导实验室的任务:借鉴面向四五年级学生开设的校本课程《头脑风暴》的相关材料,结合一、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自主开发一门全新的校本课程——《头脑风暴(初级)》。这门课持续一学年,采用学生走班的形式,每周一小时。它旨在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初步  相似文献   

4.
承德市避暑山庄小学因毗邻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而得名.几年来,学校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办学理念,以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了校本课程--山庄文化的研究,在四至六年级开设了选修课<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避暑山庄的诗词文化>、<避暑山庄的园林文化>的校本课程.下面就如何上好<避暑山庄的园林文化>一课,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林菁 《新教师》2022,(10):86-87
<正>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近三年来将民族乐器学习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深入挖掘民族乐器、乐曲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开设民乐校本课程,开办民乐社团,弘扬民乐之魂,传承国乐之美。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以民乐欣赏和民族乐器认知为主,二年级民乐校本课为竖笛演奏学习,三年级的民乐校本课是葫芦丝课程。学校鼓励三个年级学生全员参与,进行普及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我校自主开发了以《增城文化100课》为校本教材的校本课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达成该校本教材实施的目标,培育师生热爱乡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走进颐和园,创造新教育”是我校(注:此处指北京市十一学校,下文同)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一个课例。本课寓学习于实地游览,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力图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兴衰史和文化价值,体验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认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开发,它是以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为目的、充分体现学校自身特点的个性化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必须充分体现和发展学校的个性与优势。2002年以来,我校以镇江的山水、民俗、历史、文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为题材,以“传承名城文化,品味历史经典”为主旨,以组织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充分调动学校已有资源,师生共同参与,初步开发建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镇江风情》系列校本课程。 回顾一年多来建设与实施校本课  相似文献   

9.
正地域传统文化是经历千百年的历史选择而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有些被相关部门收集整理,得以保存,有些却散落民间,濒临失传。开发与实施"地域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能够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原则(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适合全体学生学习或参与的内容我们利用校本课程必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精深,体验家乡传统文化的广博,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滋  相似文献   

10.
<正>为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资源,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改革,切实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我校承担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确定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第一,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以学校及学生的需要为核心,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  相似文献   

11.
区域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寻找适合的校本课程课堂实施模式,让校本课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场所,是我们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之一。我区某校的《我爱发明》校本课程是一门基于学校"积极教育"办学理念,尊重学校历史文化积淀,从学校现状实际出发,自主开发的以创造发明为学习内容的科技小发明课程。课程旨在把科技发明创造扩展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以  相似文献   

12.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它是学生了解家乡的重要基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保障。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在遵循学生学习主体、教学实践性、重视学生体验等原则下,通过树立目标、梳理文化、创新教学、灵活评价等形式,实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实施。  相似文献   

13.
享受课程的快乐,曾是不敢言及的一种奢望,也是未曾有过的一种体验。5月13日,在预防“非典”依然不敢懈怠的时候,我们来到全省首批16个新课程改革试验县(市、区)的娄底市娄星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访老师,询问学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师生们享受到了课改的快乐。校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万宝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的一节校本课程课,执教者是一位名叫苏芳的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内容为校本课程教材《万宝人文》中的《校园安全小唱》。上课伊始,苏老师坐在电子琴边,娴熟地弹起了这首充满童真的曲子。两遍之后,学生们便跟着琴声试唱第一节“唱安…  相似文献   

14.
吴兴林  周雪  易伯坡  杨正林 《湖北教育》2011,(12):F0002-F0002
为体现文化兴校、科研强校的发展思想,学校开发了以汉汀文化为主题,突出青曲地域文化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汉江文化、积极参与写作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认真读书、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促进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为学校“爱家报国”德育基地建设提供文本。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张家港市乘航小学坚持"让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办学思想,在"自主、实践、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引领下,始终坚持儿童立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积极构建"一主三翼"的课程体系:阅读课程,厚德励志。以自编校本教材《乘风雅诵》为学本,"早晨诵、课前吟、课中读、暮日省","童心悦读、师生阅读、亲子共读"已内化为乘航小学师生的自觉行为。绘本课程,明理启智,通过"哲学绘本和幼小衔接绘本",实现了"哲学绘本"系列丛书进课堂、"飞罗信箱"心理咨询进年级、"绿种子绘本讲堂"进学校,涵养每位学生真善美的言行举止。活动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切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以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实现课程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芦川乡土文化是一门遵循学生认知与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乡土教育资源为蓝本,以培养品德高尚、有文化、有教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身心健康的合格中学生为总目标的综合课程。以校本课程《芦川乡土文化》为例,结合自身在参与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的点滴实践,从剖析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入手,阐述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我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把发挥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社区、家庭的教育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由学校自主开发、设计和组织实施,构建了"以荔湾本土文化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学校、社区、家庭综合实践活动为基本实现形式,以互动体验为教育发展契机"的活动模式,开发了《我与荔湾》和《体验、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教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胡岩 《吉林教育》2006,(6):50-50
我校二年级的校本教材是在《课标》的指导下,依据我校的教育思想及其相关理论,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目的开展了“每周一诗的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积累”的课程,让孩子从小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时十年,许多学校尝试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但笔者认为目前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却步入了一些误区。误区一: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大于校本课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家长向孩子灌输的思想是只要他们学好主科就可以了;年轻教师较少,师资水平有限,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强;学校缺少专任教师,大部分教师上的课程较多,再加上学生基础差,校本课就成了教师落实课程的"第二课堂"……在这种背  相似文献   

20.
谈光云 《考试周刊》2022,(42):125-128
《身边的历史》校本课程,是依托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其既是对部编历史教材的补充和拓展,又增加了地方历史的新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