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真正实现主体参与、主动发展?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观察、实验的方法教育,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优化复习方法,培养学生系统地分析和归纳能力。精选精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成立科技活动小组,使学生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师生互动;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2.
卢士强 《考试周刊》2012,(53):142-143
学好物理知识必须要勤于动手,联系生活实际。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佳办法,是物理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的有效手段。物理实验能增强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能让学生真正树立起"我要学"的积极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徐成华 《现代教学》2014,(12):52-53
2014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整体上秉承了自2010年以来的历年试卷的一贯风格,以相同的题型、一样的题量和不变的试卷结构呈现于考生面前。试卷命题依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2014年上海高考物理学科考试手册"(以下简称"考试手册"),各部分考查内容所占分值比例与"考试手册"的要求基本吻合,试卷着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物理思维能力、物理实验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考查。  相似文献   

4.
经秀玲 《考试周刊》2011,(79):175-175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以它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物理课堂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近年来,中高考物理试题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给予了较多关注,包括:某个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器材的选择,对实验获得的数据和现象进行定性的、定量的实验设计和分析。但长期受"重习题,轻实验"和"重分数,轻能力"等旧的教育观念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差"仍是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就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角度,阐述初中课堂物理实验主要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张飞 《考试周刊》2012,(44):139-140
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程理念下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质性变革,作为课改主体的教师应注意自身行为的五个转变:一、变"讲"为"演";二、变"导"为"辅";三、变"统"为"分";四、变"做"为"看";五、变"教材"为"素材"。  相似文献   

6.
当今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而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基础环节。我们的教育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落后的教学观念,对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刻变革才能积极面对21世纪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和学校教育的期盼。而造就会学习、善思考、敢质疑、能创造的发展性人才依赖于富有成就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本文在结合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论述了"主体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该模式包含了七个教学环节:探索式预习——反馈式质疑——参与讨论——分层次指导——自主式训练——点拨式精讲——激励性评价,进而根据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思维基础,在对"主体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理论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出实施"主体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7.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因而,重视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和教师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是对于中学生进行家庭物理实验,目前还很不为人们注意。所谓家庭物理实验,就是配合物理课堂教学,用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家"中对自然界进行观察或利用家中的物品和工具自己制作一些简单仪器,进行物理实验。这些实验的特点是材料易得、简便易做、趣味性强、形象生动、效果明显,能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物理是学生感觉比较难学的科目,有很多学生因为物理难学而弃理从文,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物理难,物理难,物理课上难欢颜"。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功能,运用物理实验,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学生的感悟、体验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9.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当前初中生在解决物理学科问题中经常出现的不良"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技能和方法没有有效养成和树立,出现"知"与"行"的相互脱节.解题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重要内涵,是学生深入探析解答问题的基础条件.物理学科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在探析、解答物理问题案例中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实践动手等方面的解题能力.解题能力是逐步发展、逐步提升、逐步培养的动态前进过程,它是"知行合一"特性的有效展示,  相似文献   

10.
胡道勇 《考试周刊》2012,(63):140-141
一、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要体现趣味性 物理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这是物理教学界的共识,因此如何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成了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为此,我设置了"趣味实验"、"课后小实验"等多种新的物理实验形式。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能力建立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适应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对物理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基础物理实验、课题物理实验、现代专题物理实验三大模式可满足不同年级、不同水平、不同能力学生的教学需求,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激发创新精神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课程物理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明确提出来,强调"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教学实践证明:物理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认识物理规律、形成物理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克服"高消耗,低效率"的现象很重要。本文针对传统物理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济发展的趋势,提出应该突出物理教学的实践环节,人文精神和与现代科学的衔接,这样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时代所需应用型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社会的接班人,初中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案优化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物理作为一门观察和实验性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手、眼、脑综合运用的过程,通过实验可以加强中学物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著名的物理教育家、苏州大学教授朱正元就当时中学的办学条件,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教育思...  相似文献   

16.
董金慧 《考试周刊》2008,(49):162-163
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实行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与管理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探讨、总结了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学内容、开放过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所实施的改革措施及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是一科难教又难学的学科,它抽象、难懂,使不少学生望而怯步,尤其是一些物理概念、规律,若用单纯的物理语言去讲述它,学生很难理解。但它们又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对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难啃的"硬骨头",实验教学是重要途径之一。物理学是建立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上,实验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研究物理规律。即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李永民 《成才之路》2010,(34):78-79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是物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只有合理设计实验才能进行实验搜集数据,从而进行分析、论证、验证、猜想,进而交流和评估。  相似文献   

20.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设计性实验对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具有积极的意义.在2001年高考说明中,明确指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