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学校教育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直接关系。《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以下称减负)。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笔者所在学校高度重视"减负"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效课堂,丰富课程资源,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育人,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以生为本,减负提质"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指出 ,目前 ,在对减负的理解和执行上确有一些问题需要澄清。“减负”究竟减什么 ?很多人将其简化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不对。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如不必要的、机械的、重复的训练 ;减轻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如教师体罚、训斥等不尊重学生人格等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 ;减轻学生过重的经济负担。减负的目的是提高质量 ,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减负要防止一刀切。不区分农村、城市 ,不区分年龄段 ,不看实际问题的“减”有可能带来负面效应。如有些地方在减负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我市正在实施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减负"是施教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手段,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结果。为此,盘锦市教育局提出"减负"、"提质"、"增效",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这种要求切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上的认真探讨。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我们十多年来常说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困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久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大量文件和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的"减负"历程,分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并提出"减负"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障碍.温家宝总理在08、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各省市也纷纷采取措施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减负号召,竭力扭转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然而收效甚微,课业负担过重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者认为,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之所以无法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减负过程中遭遇的多重困境.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委早已下发了《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时至今日,各级教育部门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我甚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实感到忧虑。最近,我读了丁日新的《减轻课业负担与端正教育思想》一文(《山东教育》1996年第9期),深合鼓舞。作者在文中合理地分析了形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具体阐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几项措施,并指明了今后教育工作发展的方向,我认为,作者这种科学的分析与思考,对“减负”工作的全面展开和今后一段时期“减负”工作的深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减负,须在“教”上下功夫李健,王如富“如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心的热点,笔者认为,“减负”首先应从教师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将课堂作为“减负”的主战场。认真坚持“教学五认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俨然是一种顽疾。建国六十多年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多次出现在中央的文件里,几代中央领导人对此都有过专门的批示。2004年7月,教育部甚至专门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之后,每年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中都可以找到"减负"的字眼。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提出"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切实减轻学生校内外过重课业负担".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和学生都希望能够解决这一重大教育问题.北京市近年采取多种途径推进减负工作,提出"育人为本、科学减负、提高质量".如何科学认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帮助学生把过重负担减下来,是个需要深入系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聚焦     
《教学随笔》2013,(20):6-7
<正>北京北京市召开中小学减负督导工作推进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精神,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发现和推广中小学校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先进典型和有效经验,部署全市中小学减负督导监测工作,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  相似文献   

12.
正减负始终是中小学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各地就此制订了一些重要的措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施科学减负,理性分析正视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基础及智力发展的差异性,减轻不符合教育规律、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一、坚持均衡编班,坚持规范办学一是坚持均衡编班。市教育局制订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全市初中学校新年级均衡编班工作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窗     
乐都县教育局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及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紧急通知》等,不失时机地制定出适合本县实际的“减负”措施。并召开“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座谈会。讨论研究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问题。会议指出,在做好“减负”工作的同时,各校还应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重点做好“一减”、“一加”工作,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做到“减负”不减质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等、要求广大教师树立正确…  相似文献   

14.
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文化知识、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更加规范中小学校的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减负"已是个老话题,可为什么长久以来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反而更重,原因究竟在何处?我认为教师是"减负"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赢得家长的信任、支持与配合,把中小学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实践、创造。  相似文献   

15.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浙江省余姚市教育局坚定不移地走轻负高质的特色发展之路,坚持强基固本教育管理战略,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督学在减负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以有效遏制和解决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抓好各项减负措施的落实,从组织制度上保证义务段中小学校真  相似文献   

16.
袁耘毅 《云南教育》2010,(17):42-42
改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在中小学校开展“减负”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减负”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能全面发展。“减负”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进入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10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将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10项专项改革试点之一,明确要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付宜红的这篇文章,针对在减负问题上的几种认识误区,阐述了自己对减负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提出了在教学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几种路径。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五项要求”,落实南安市学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分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减负”的经验,2004年11月20日,福建南安市举行了以“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成因及减负对策”为主题的“校长沙龙”活动。南安市教育局陈进兴局长、中教科和初等与学前教育科负责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6):165-165
日前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调研座谈会获悉,北京将加强对减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总结梳理区、县和学校减负工作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小学生负担监测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全市小学率先减负。  相似文献   

20.
刘吉星 《甘肃教育》2020,(3):147-14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重点提及了中小学生减负问题。为中小学生减负,已不是新鲜话题,但落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教育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学生减负在教育信息的层面有很大的空间。本文谈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及资源助力学生减轻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