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首先体现在我们目前对“三师型”教师理论内涵认识不清,从而导致我们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去界定“三师型”教师队伍;其次在制度上也没有明确提到“三师型”教师队伍的概念,导致“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制度保障;最后职业院校以及教师本身由于培训资金缺乏以及教学任务繁重等问题,也导致“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现实性困难.文章对这些困难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从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以及创新几个方面提出如何建立“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简要阐述了“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提出了“三师型”教师的概念,分析了“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探索了“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职高专“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通过对广西区内外6所高职高专院校师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合适的培养条件、教师结构不合理、管理和激励手段不到位。应该采用对广大教师进行学历培养与非学历培训、各高职高专院校走校企联合之路面向社会办学、对广大教师推行“三证”上岗制度并采取适合“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合理的职称评聘制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竞争。“双师型”教师队伍现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重视不够、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和企业兼职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三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竞争。“双师型”教师队伍现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重视不够、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和企业兼职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三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三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三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三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中在“三师型”教师、“三师型”教师队伍等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考评与激励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具体内涵是什么,“三师型”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职业院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对“三师型”教师进行培养和建设,这些都将是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三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出发,对“三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三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习惯意识里,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被称之为“差生”,如果再加上言行举止不合约定的行为规范,就被称之为“双差生”。笔者曾有这样一个观点,并且现在依然是固执己见:“差生”都是“差师”培养出来的。如果这个命题成立的话,那么庞大的“差生”队伍后面肯定有一支同样庞大的“差师”队伍。当然这里的“差师”包括“差生”的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者。英国教育家尼尔说:“问题孩子是问题父母的产物。”且这“问题父母”在制造“问题孩子”方面发挥的“作用”相当之大。在此,本文抛开那些“问题父母”不说,单就“差师”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96年我校开展了“四师”建设活动。即:铸造师魂、树立师德、锻炼师能、为人师表。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形成了较完整的“四师”建设内容,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一、铸造师魂主要是教育广大教师要做到“四热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责任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要有防腐能力,能够区分善恶美丑。我们通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学习先进人物,对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  相似文献   

11.
"新双师"——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回顾了我国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总结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大缺陷,作者首次提出了“新双师”这个新概念,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高职实践教学的双重模式,论文对“新双师”内涵、属性、方法、途径作了简要的概述,作者认为该模式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命性突破,也是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超越与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12.
教育资源占有量不足、质量差,资源管理不善,利用效率低是农村薄弱学校在资源占有与利用方面的主要问题。为改变其落后面貌,农村薄弱学校应树立“本位经营”理念,深度挖掘校内外资源;特别是应注意开发和利用其教师的潜在力量,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服务社区,加强与社区融合;同时,校长要提高自身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要求必须重视职业教育中的科学研究。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从“双师”转换到“以理论教学能力为基础,以实践教学能力为条件,以科学研究能力为手段”的“三师”。新时代“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双师”到“三师”的顺利转换,应该提高认识,制定政策;活跃思想,激励到位;继续教育,在职培养。  相似文献   

14.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亲师”,那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通过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呢?我认为,沟通要从以下几点开始。  相似文献   

15.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爱优等生,更要爱那些“学困生”对那些学习差的、不听话的,好打架的学生要主动热情,平等相待,多与他们沟通.就连教师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都要注意。  相似文献   

16.
马宽斌 《大学教育科学》2020,(1):122-124,127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推进高水平高职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将“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作为高职学校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2019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明确要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这在一定意义上为强化高水平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本文通过阐释“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理念,进而探索高水平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建设中两个关键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的建设,关键是要解决内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及内训师队伍的建设两个问题。遵循“分岗分层模块设计”的基本思路建设课程体系是实用而可行的一种方法,在内训师队伍建设中要注意专兼职相结合、高中低层次相结合等五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的中小学教育亟待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从“能者为师”走向“觉者为师”,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困境的新超越,更是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变化的必然选择。新时代的教师要有大格局,在实践中实现政治自觉、生命自觉、生活自觉、文化自觉、教育自觉、未来自觉,真正做到心怀“国之大者”,培育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我在“求实篇”专栏里发表的两篇论“差师”的文章,引起不少同志的共鸣。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周健同志给我来信说,“再论‘差师’,理已说够。接下来的问题是,既是‘差师’,怎么不走?‘差生’可以留、可以教,‘差师’则不能留,误人子弟!职业素养,其中主要就包括人文素质低。你看,现在初高中文科一类作副科教,我想发展下去,人缺失的是人文教养,这方面知识先天不足以后就会出问题,年轻一点的‘差师’,毛病就出在此。说道理,人家比你懂呢,可就是这模样。你奈何得了?不是家长都不敢说一句么?全倒过来了。”周健同志实际上已经提出一个新问题,就是“差师”产生的原因,他也作了一些分析。我却由此  相似文献   

20.
整体素质观: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经验启示我们 ,建设教师队伍需确立整体素质观。它的内涵包括 :学术大师是教师队伍的领头雁 ,合理的结构观是其核心 ,具有“大师 -学科 -学术”的良性循环效应。以整体素质观建设教师队伍需树立“教师为本”的办学观 ,“海纳百川”的师聘观和“中西交融”的师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