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优质课程是学校高效育人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们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课程文化观,坚持以学生多元发展为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校建设的需要出发,设计构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平台,构建有活力的课程文化。在实践中,我校确立了"立足校情、以生为本、逐步拓展"的指导思想,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规划加以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分层管理,突出校本课程的地域特色、校园特色、生活特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  相似文献   

2.
雍晓燕 《四川教育》2012,(11):25-26
一、对校本教材的认识(一)确定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要理据:1.基于学校的实际: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特长。每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学校要根据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学校环境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2.基于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主体是学校和教师,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并能集中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中各方面的优势,研发的课程也最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相似文献   

3.
<正>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人文办学,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学校努力让这一理念贯穿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营造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办学模式,即"挖掘课程建设的内涵,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因为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课程里蕴藏着学校文化基因,它的特色决定了学校文化的特色。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程的建设。一、校园环境做成了隐形课程,形成环境育人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建设以学生为根本的创意校园,提升文化品位,强化育人功能,展示学校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学校把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做成了隐性的课程,使每一面墙壁都起到育人的效果,让校园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4.
朱红  张浔 《现代教学》2014,(7):82-82
我校所在社区是人口导入区,学生家庭背景各异,教育需求多样,这给我校的教育带来了挑战。基于从本土中、从校情中孕育文化发端的思考,我校以上海乡土文化资源为载体开展学校课程建设,为学校的特色形成和魅力展现搭建平台,为学生的多元体验和自主发展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5.
<正>学校的职责在于培育人,培育身心健康、阳光个性的一代新人。体系完整的学科教学固然能给学生传送无穷的知识能量,丰富多彩的社团作为第二课堂也能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个性锻炼机会。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还可以充分立足校情,挖掘学校的优势资源,开发学生的第三课堂——校园实践基地。一、开辟——以文化为视角,有序开发实践基地项目现代学校的建设主张"文化立校",每所学校的发展都有一个发展的愿景或理想,都有一个核心或主导性的  相似文献   

6.
<正>基于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基于对校情、学情的认识,我们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引领师生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殿堂;以科研课题为抓手,撬动学科美育融合,发掘传统文化育人内涵,开拓了一条以书润心的美育途径。注重翰墨书韵的学校环境的布置和以"正诚"校训为首的学校文化建设,国家课程重视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地方课程重视学习传统文化技能;校本课程重视体验传统文化乐趣;生活课程重视浸润培养传统文化品质,从单一的"以书润心"延展为"以文化人",构建起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方式,以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所指的"和美语文"特指内地西藏初中班(校)的特色语文课堂。内地西藏班(校)的举办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民族政策。在深入思考和理解我校的办学目的和学校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和而不同,藏汉情融"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也正是我们的课程理念。"和而不同"指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有差异的多样性的统一,"藏汉情融"指的是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通过民族间不同形式的生活、文化、情感的交流来融洽、升华民族感情。在这一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  相似文献   

8.
在"智慧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结合校史校情及学校办学定位目标,融师生共同愿景,构建并实施了BEE外语课程体系。BEE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促进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形成了学校的外语特色。BEE外语课程体系的名字含义,是学校logo "蜜蜂"的英文翻译,具体内涵为:B代表Basic,表示基础的意思,意为国家课程是基础,是根基。  相似文献   

9.
何骏 《大学教育》2019,(3):104-106
校史是学校过去发展的历史总结,校情则是学校当下发展的真实写照,二者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各高等学校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各不相同,但都有或长或短,或曲折或平缓的校史校情,浓缩了学校各方面工作成就的精华,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校本课程资源。要改变传统的"封闭性"教学模式,实现从"单向型"向"多元型"的转变,实现校史校情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教育是学生成长很重要的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是未来发展自觉选择的时期。如果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自觉性较差,那么在高中阶段,学生对人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开始增强起来。他们开始有理想,为自己设计未来。因此,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他们来讲特别重要。现在的课程需要改革,使它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我们对人的成长发展的新认识。我不是课程专家,我对课程理论没有研究,只是凭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感觉,提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7,(21)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成为学校层面实施课改中一个新的视角、新的焦点,同时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及社区资源优势,确定了以"曾庄大鼓"为艺术类校  相似文献   

12.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情,既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也有自己的薄弱环节。学校在创建各自特色,打造各自品牌时,无须千校一貌,千人一面。校长要因校制宜,灵活机动,善于把握机遇,找准切入口,挖掘出学校发展的“增长点”。有亮点则大张旗鼓地经营“亮点”;没有亮点不妨可以抓住别人的“弱点”和“盲点”,来个出奇制胜,避实击虚。  相似文献   

13.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情",既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也有自己的薄弱环节。学校在创建各自特色,打造各自品牌时,无须千校一貌,千人一面。校长要因校制宜,灵活机动,善于把握机遇,找准切入口,挖掘学校发展的"增长点"。有  相似文献   

14.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情,既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也有自己的薄弱环节。学校在创建各自特色,打造各自品牌时,无须千校一貌,干人一面。校长要因校制宜,灵活机动,善于把握机遇,找准切入口,挖掘出学校发展的“增长点”。有亮点则大张旗鼓地经营“亮点”;没有亮点不妨可以抓住别人的“弱点”和“盲点”,来个出奇制胜,避实击虚。  相似文献   

15.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情”,既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也有自己的薄弱环节。学校在创建各自特色,打造各自品牌时,无须千校一貌,千人一面。校长要因校制宜,灵活机动,善于把握机遇,找准切入口,挖掘学校发展的“增长点”。有亮点就大张旗鼓地经营“亮点”;没有亮点不妨抓住别人的“弱点”和“盲点”,出奇制胜,避实击虚。  相似文献   

16.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常常伴随着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而开始进入心理闭锁时期,开始不轻易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别人表露出来。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选择未来的生活道路。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却不懂得理解别人,他们希望获得尊重,却不懂得尊重别人,同学之间无端的纠纷常会由此而产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始建于1920年,是一所积淀了厚重文化底蕴的百年学府,历史的年轮深刻勾画出了学校百年的发展及文化积淀,凝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传承和文化气质,现已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新格局。多年来,学校不断提升办学内涵,充分挖掘和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推进情智教育,实施情智管理,践行情智德育,培养情智教师,开发情智课程,打造情智课堂,积淀情智文化,塑造情智学生,建设情智校园,实现学校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里的文化即是校园文化,它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和,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隐性课程之一,也是学校的灵魂。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抑制人的不良行为,也能够熏陶、培育人的优秀品行。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一、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1.重"硬"轻"软"。有的学校只注重学校硬件、校  相似文献   

19.
曹斌  何松  赵静 《上海教育》2010,(11):50-52
课程建设之于学校文化的建设,在倡导课改的今天更显重要。由于过去我们一直实行一元化的课程管理体制,学校充任的只是课程忠实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所以很难形成真正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课程理念,课程不再单单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材以及教学进度。取而代之的,是被更广泛地理解为一种由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等主体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文化,课程改革本质上也成为一次文化转型。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民立中学正是凭借这次新课改的契机,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博雅之路。  相似文献   

20.
教育要打破"千校一面"的现状,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教育,实现文化的多元性,就要创立学校环境文化品牌.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是民办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