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课程的组织 美国社会对学校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思考,使他们的行为社会化,成为有知识的爱国公民。学校教育应有助于减少贫困和不平等,减少犯罪,继承文化遗产。实现这些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学校中提供有计划的课程。随着社会需要的不断变化,课程也必须不断改革。改革课程首先是课程组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课程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兴起的学校教育课程,也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这个问题,长期从事社会课程研究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亚夫先生接受了笔者的简短采访.他认为,社会课成为新兴学校课程,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综合且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下应运而生的.社会课程的教育过程,是让学生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断变化着的现代社会里,学会体验生活,认识、理解、适应并参与社会活动,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能力.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意识和质量,这应该成为学校社会课教育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正>策划人语我国实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统一教育标准,有时难以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而校本课程反映出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课程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融合,许多学校开发、研制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校本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场所,但学生终究是要走向社会,利用自己在学校里获得的各种知识、掌握的技能来服务于社会,所以要想使自己的学生在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学校必须花大气力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课程无疑是学生知识的源泉和出发点,要想培养好的学生,就必须在大学课程设置上下工夫。大学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体育课程设置上也必须了解社会的需求,增加学生社会体育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立足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为智力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做准备。近年来,培智学校课程主要分为生活化课程和社区化课程两类,但现有的课程仅仅关注于学生自身自立能力的发展,对于融入社会的课程涉及较少。从现实环境出发为高年级智力残疾学生设置的实践课程能够消除学生、家长不自信心理,转变普通大众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观念,通过学校课程设置的改革、社区活动日和社会服务机构的支持等为智力残疾学生回归主流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带来的六个困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国际上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对中央集权教育制度的共识,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行校本课程开发,其主要目标概括起来是:(1)鼓励各地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2)鼓励学校从本地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开发校本课程,适应社会变化,克服学校课程与生活实践的脱节;(3)鼓励一线教师增强课程意识,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工作,以发展他们的潜力,促进专业成长。由此可知,推行校本课程的用意在于使课程多元化和教师专业化,适应各地学校的不同需要、地方社会的需要和切合学生所需,以消除原先自上而下整齐划一的中央设计的国家课程体制的…  相似文献   

7.
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注重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力求“劳以育人,劳以致远”,从实践和研究出发,探究“九年一贯·三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将劳动课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贯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与德智体美相融合,整体优化劳动课程建设,全方位、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开放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等发展趋势以及学校课程的相对封闭性客观上要求学校课程社会化。课程社会化是指在国家的培育下,社会不断加强(提高)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能力,通过社会对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将学校课程实践的各个方面整合成基于社会的有机系统,使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能便捷地从社会中获取课程资源,在灵活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课程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在课程社会化实践中,社会作为课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任务。同时,学校课程实践的其他主体的角色也相应地转变:国家从课程开发者转变为平台建设者;学校从课程管理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教师从课程实施的承担者变成课程实施的指导者;学生从课程接受者变成课程创生者。  相似文献   

9.
未来社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社会已经重新定义知识,重新定义学习,重新定义教育,重新定义培养目标。应对未来变化,国家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修订体现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面对未来社会,家长应该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立足长远的教育理念。应对未来变化,学校要实现目标现代化、课程现代化、教学现代化。目标现代化包括情意目标、智能目标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现代化,从群体式课程走向个体式课程;从分科式课程走向整合式课程;从闭合型课程走向开放型课程。教学现代化,技术撬动教学变革,从经验性教学走向实证性教学;从标准化教学走向个性化学习;从传统式教学走向现代化教学。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断转换职业技工学校课程体系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建设就业指导课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郭兆年 《上海教育》2010,(20):57-58
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学生多元选择的需求,为了满足高校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满足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如何从服从高考转向服务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尽早地确立个人理想,了解社会的需求,实现人生价值,对高中教育而言,显得格外重要。我校于2000年始开展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2005年成为上海市课程改革基地学校,推进了三类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引领学生走适合自己发展的成长路径的思考,学校从“生命价值、生涯规划和生态共存”三方面,围绕办学传统、文化积淀、社区资源、  相似文献   

12.
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学校德育课程包含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两大部分,隐性德育课程是隐性课程和德育课程的结合,它具有隐含性、不确定性、累积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学校隐性德育课程主要体现在学校环境、学校人员以及学生交往中,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环境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道德素质和改变学生评价观,优化学校隐性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3.
课程价值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价值观分析陈功江课程是联结学校与社会的纽带,是学校育人的规划。一定社会对课程的需要集中表现在,通过学校课程把一定社会对年轻一代成长的要求变成学校育人的规划;一定社会的学生个体对于课程的需要,主要是通过课程去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和提高自己,课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亓臻 《中国培训》1999,(11):44-45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面对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压力,技工学校的现行课程已明显地相对滞后,改革技工学校的课程,也就成了社会所需,形势所迫。一、变“统一”的课程制度,为统一性和灵活性、多样性相结合的新的课程制度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技工学校对各专业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实践课,不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只有“统一性”没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就不能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然而,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又不能…  相似文献   

15.
社会在发展,教育应同步,学校是教育的社会单元细胞,发展教育须发展学校。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发展学生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实施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的主体是教师,发展教师是发展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学校发展重在建设校本课程及其教研制度文化,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应适应毕业生就业的需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在社会公众面前展现自己的职业特点,使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风度气质符合职场中人的需要是职校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中职学校设置礼仪课程等于在学校与职场中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通过礼仪课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和职场变化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职学校礼仪课程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变革与人们对积极生活方式的追求引起了学校体育课程的变化,学校体育课程已经与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体育课程的质量并不仅仅停留在课程方案的文本层面,还取决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时间配置、学生关注度、资源投入与课程考核等。在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兴起的背景之下,了解国际上不同地区与国家的学校体育课程实施境况,无疑能够发挥"他山之石"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励荷莲 《时代教育》2009,(8):162-16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效教学提到日程高处,需要真正落到实处.但是如何能真正做到有效则是教师、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国家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国家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也就是说,学校可以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依据国家和地方制订的课程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国家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国家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也就是说,学校可以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依据国家和地方制订的课程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制订本校的课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