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议程设置明显受政策议程设置影响 人民日报在2008年5月13日~6月12日之间对汶川地震进行了充分及时的报道,进而影响了公众议程设置,满足了全中国在该时段对此热点事件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的消息甫一发出,极大的冲击了传媒预定的议程设置,把地震灾区的相关报道推向了舆论的前台。在这一事态过程中,媒介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呈现出了一系列特点。  相似文献   

3.
去年汶川地震期间, <人民日报>刊发了大量相关的新闻评论.笔者试图用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以期为媒体言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一直是大众媒介的报道重点。然而,因媒介对报道“议程设置”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报道都能引起受众的兴趣。本文就《楚天都市报》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作了分析,重点研究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议程设置”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传播得到了飞速发展,它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的影响,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而且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且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汶川地震为研究个案,透过汶川地震看网络议程设置。深入分析了在新的传播环境下,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新发展和新变化,最终笔者认为汶川地震标志着网络媒体正成为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6.
4月20日四川芦山地区发生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后媒介尤其是网络上一致的高关注度相比,芦山地震在网上引起的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媒体账号进行灾情设置对青少年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并无明显优于名人微博的影响;青少年个人账户的传播与主流媒体的报道框架呈现明显的偏差状态.运用社会建构理论对微博的消息传播进行框架分析,并对青少年的网络议程设置提出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灾难性事件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要性、接近性、人情味等。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图片的选择与使用体现着一份报纸的风格与办报理念,醒目地传递出该报的采编策划能力、议程设置倾向、媒介伦理把握及审美趣味和人文关怀的深度。本文从新闻图片入手,分析报纸对今年汶川大地震的新闻图片报道。选取地震后的第一周(2008年5月15日~19日)这一特定时间段,以《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和《南方都市报》的相关地震新闻图片为样本,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图片报道的悲剧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 "5·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汶川地震这个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议程设置真正实现了将政府的政策议程、公众的公共议程和媒体的媒介议程有效地统一起来,达到了政策议程、公众议程和媒体议程高度融合的"议程同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中的新媒体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这是一次震动了半个中国的强震,其影响面之广、破坏力之烈,当为中国灾难史上数百年之未遇。由此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广泛、强烈的关注和报道,其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议程设置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以汶川为震中的8.0级大地震在四川等地发生。灾难发生后,政府通过及时的信息公开,有效设置了新闻议程和公众议程,成功把握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形成了全社会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良好局面。可以说,这次地震信息的公布,时间之快、信息之全、效果之好,堪称之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人民日报》5月13日~31日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探究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的传播效应以及在灾难事件中发挥的舆论导向作用。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3.
陈文敏 《当代传播》2008,(6):113-114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83;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5&#183;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宁聪聪 《新闻前哨》2022,(23):45-47
庆祝建党百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是我国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报纸,其建构的“建党百年”特刊不仅有力地发出了党的声音和力量,更为其他媒体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本文选取《人民日报》百年“建党特刊”作为研究对象,从媒介议程设置的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选取2021年1月19日-7月29日共计123期报道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人民日报》如何设置宏大议题的议程及这种议程的特点,以及对其他媒体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的"三农"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三农"相关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就《人民日报》的"三农"议程设置作了深入探究。不仅从经验层面揭示了媒介议程与政策议程的关系,同时也对媒介议程的变化和政策议程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陈屏 《新闻窗》2010,(4):34-35
本文主要研究媒体在灾难事件报道中的功能,并以20H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为例,选取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人民日报》、当地新闻报纸《成都晚报》以及国际上比较知名的《纽约时报》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三份报纸在汶川地震后一个月之内的新闻,探讨国内报纸之间,  相似文献   

17.
丁易 《新闻世界》2010,(5):93-94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举世关注,各大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本文以中美主流报纸《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6月10日期间1006篇汶川地震的相关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对其新闻主题和报道态度进行比较并探讨差异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众多知名的网络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汶川的地震灾情和政府救援情况。网络媒体在这次地震报道中,除了在传播速度上做到了及时迅速以外,  相似文献   

19.
灾害性报道,是指对洪水、地震、火山喷发、旱灾、火灾、暴风雪等自然灾害以及车祸、爆炸等社会灾害的报道。灾害性报道由于其题材的独特性,我国媒体基本都采取审慎的态度。从建国以来我国灾害性报道发展的历程来看,基本走上了一条由高度控制到逐步放开的过程,以今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和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比较为例,同样是《人民日报》在地震灾害发生第二天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史无前例的重大灾难;52分钟后,新闻频道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在温家宝总理乘机降落成都10余分钟后,《新闻联播》播出了温家宝总理在专机上的重要讲话。接着,央视又推出专题报道《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新华社、人民日报及四川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美联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