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科学素养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素养是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业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基本目标.对青少年科学素养进行监测和评估是我国科学教育界面临的紧迫任务,而正确界定"青少年科学素养"是研发监测与评估工具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迄今为止,针对这一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在系统梳理国外学者的重要观点,比较分析PISA、TIMSS、NAEP等学生评价项目以及各国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表述基础之上,进一步充实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内涵,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培养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学是素质教育的基地,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是科学素养的培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大学生科学素养总体水平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作为培养新型人才的标准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3.
“科学素养”教育与高师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今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现状 ,提出了高师教学中开展科学素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幼儿时期的教育关乎幼儿以后的发展,科学教育为开发幼儿的智力和以后更好的成长做铺垫。在幼儿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给予一定的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要讲究合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对科学素养有充分的理解。简明阐述了幼儿教学中进行幼儿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幼儿科学素养培养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幼儿科学素养培养方法的科学合理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的成效。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知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解析是幼儿科学教育方法的基础。观察法和模拟实验法是幼儿期孩子科学素养培养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的实施必须遵循安全性、兴趣性、时空性和持续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打破“专才”培养模式,重视和加强对文科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完善、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都体现了文科大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性。要改变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不高的现状,高校必须转变专业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计体系;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学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  相似文献   

7.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追求目标。反观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上实际上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工业经济教育观、科学主义知识观、教育选拔功能的强化和教育者科学素养的欠缺。这导致了科学素养被曲解、学生发展片面化、教育背离社会需要等后果。学校教育应树立起正确的学生科学素养观和恰当的知识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建立起宽松的学习氛围,以真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陈娟 《当代家庭教育》2022,(27):140-142
在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我国有关教育部门对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有了更加严格、具体的要求。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阶段的学生除了要保证自身良好的学习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科学素养,这是新时代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现阶段,随着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当代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PISA的评估具有前瞻性,它的焦点不在于评估学生对学校课程的掌握程度,而是着眼于真实生活的挑战。与PISA的评估重点有类似的精神实质,新课程也要求将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焦点从“知道什么”向“能做什么”转变。“面向未来”科学素养调查借鉴PISA的思路和方法,探索性地建立了评估科学素养发展的五能力模型和情景化测试的方法。调查的实践成功地描述了学生发展的现状,找到了问题所在,对科学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调查证明,以“面向未来”为价值导向,以“能力”为评估对象,是评估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和科学课程改革的可操作、有成效的评估方案。  相似文献   

10.
周本海 《考试周刊》2015,(7):154-155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已步入信息化社会。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程科学领域的分析与决策,是当前各行各业使用最广泛的手段。Matlab是一款功能强大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在高等学校中是工学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本文对matlab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育进行研究,在教学理念、课堂组织及师资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化学,如今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不可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而在提高未来公民科学素养,使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正确认识这一点,以化学学科自身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热爱化学,对于化学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核心环节,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能,这又是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的。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对自身科学素养有更高质、更细化的要求,为此,作者提出了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六大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场观察是基于课堂观察的课堂评估方式,我们试图通过对观察结果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反思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在综合考虑确立观察的维度后,我们以《七色光》一课为例,制定了相应的测查量表、测查规程并实施了在场观察,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思维发展、学习情绪及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并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进行了相应反思。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探究教学”是科学素养培养的手段 ,而科学素养是“探究教学”的最终目标。“探究教学”的实施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养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意识到人类、社会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国家大力支持与倡导加强科教融汇的背景下,提升中职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中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既符合新时代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又能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还能培养中职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科学知识理解掌握不牢固、科学探究与实践运用不熟练、科学态度与价值认同不深入等问题,从加强新时代中职学校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建设、加强联动多方教育力量与教育资源三大策略出发,对新时代中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徐慧诠 《考试周刊》2007,(37):102-103
本文从科学素养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从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四个方面介绍几点教学策略与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7.
植肖梅 《广西教育》2012,(37):28-29
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小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科学的关注尤为重要。在整个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中,“生命科学”这部分内容占了约三分之一的比例。“生命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能引导他们关注生命、关注环境,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关注与人类生存有关的重大问题,并能参与相关社会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梁华 《广西教育》2013,(25):90-9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必备的基础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能力、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研究表明,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他早期所接受的科学教育。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增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意识。下面,笔者结合个人的科学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三心”和“二意”。  相似文献   

19.
科学教育目标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两个过程:培养”科学专家“和提升”科学素养“。提升”科学素养“主要指三方面内容:了解、掌握科学知识;对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程序的理解;作为一一项珠科学的理解。”科学素养说“的科学教育目标,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教兴国的总方针是吻合的,它强调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文化、科技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我国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提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2005学年开始,经历了12年(1993年~2005年)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已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浙江省义务教育(7~9年级)将全面进入《科学》的实施阶段,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科学课程美好的愿景。但当前在科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上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尤其是在科学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方法策略及评价研究等涉及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上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这些争论会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实验教学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是实现课程目标从“科学知识”到“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