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1年前的1938年的一天,在延安杨家岭,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人躬身聆听了毛泽东的教诲,毛泽东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句话对这位年轻人产生了一世的影响,并促其于耄耋之年发起并主持编撰了被学术界称为世纪之交"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以下称<丛书>).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6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发展战略论坛”在深圳举行,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颁奖仪式同时举行,由文化部、商务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四部门联合颁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荣获“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这是继获得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之后,《评传》再次获国家级大奖。  相似文献   

3.
齐静  查贵庭 《中国索引》2009,7(2):46-50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书后都编有索引,且有很多部还配有人名索引、文献索引和词语索引等。为评价这些索引的质量,我们利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分别从索引规模、标引深度、专指度、索引密度、索引准确性、索引一致性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书后索引在准确性、专指度、一致性以及编排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缺陷。针对相关不足,作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出版界的跨世纪工程──《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贾舒又值一个新的世纪之交。中国五千年文化生生不息,而今更放异彩,其原因何在?在今天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传统文化又能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和力量?毫差之年的匡亚明教授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总序中,写下了...  相似文献   

5.
孙家正 《出版参考》2006,(29):34-35
匡老辞世后,我去看望匡老夫人丁莹如教授.她向我讲述了匡老病重之际仍然牵挂着"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些情景.我对她说:"匡老是为'评传丛书'耗尽了最后的心血.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许会活得更安逸一点,更长久一点;然而,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就不会如此充实,如此的有意义."丁先生轻轻地叹了口气,答道:"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丛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当代学界关于美学家文论家整体性评传研究的空白。丛书的编写原则是:从中国当代美学文论的身份性缺失角度着眼,以彰显理论家的思想个性与人生风范为旨归,坚持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展示每位美学家文论家一生的学术活动、学术成果的同时,力图与其人生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风格各异而又殊途同归。丛书的出版对中国学术的群体呈现与未来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左健 《现代出版》2006,(3):42-44
南京大学已故老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传统思想化研究工程。南京大学出版社承担这一套200部、7000余万字的大型学术丛书的出版任务,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2006年8月全部出齐,经历了近20年的光阴。作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的“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评传》跨越了四个国家五年计划,和南大出版社近20年的成长和发展紧密相连。作为1987年进南大出版社工作,自始至终参与《评传》编辑出版工作的南大出版人,现在,200部《评传》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面前,抚今追昔,不禁感慨系之。200部《评传》就像是筑成了一座民族优秀传统化的“长城”,凝聚了2500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灵魂——“从孔夫子到孙中山”,270多位中华民族的先贤像浮雕一样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们的声音,穿越浩瀚的历史,如此清晰地在当代明的时空中激荡回响。  相似文献   

8.
孙家正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0):34-35
匡老辞世后.我去看望匡老夫人丁莹如教授。她向我讲述了匡老病重之际仍然牵挂着“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些情景。我对她说:“匡老是为‘评传丛书’耗尽了最后的心血。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许会活得更安逸一点,更长久一点;然而,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就不会如此充实.如此的有意义。”丁先生轻轻地叹了口气,答道:“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关键在于把握原意──读《周敦颐评传》王兴国粱绍辉先生所著《周敦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是匡亚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种,此书出版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载文誉为对周敦颐哲学思想“全新的总体评价”(见该刊1996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0.
11月13日,在宁参加“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的孙中山先生的孙女、美籍华人孙穗芳女士应邀到南京大学,介绍撰写《孙中山评传》的情况。《孙中山评传》系200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由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导言 零八年金秋时节,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这套简明读本并非《评传》本的缩微版,而是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以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风貌,再一次拉近世人与思想大家们的距离。下面择取了首批问世中的《秦始皇》《汉武帝》《李白》《曹雪芹》四册,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书评理论与写作》课程的本科生作以评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古代藏书楼是否应被视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的一个组成阶段问题上,国内图书馆学界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吴晞先生在其近著<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以下简称<从>书)一书中,再次提出了"中国图书馆西来说",认为"中国的图书馆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产物,中国图书馆的历史是从接受西方的图书馆思想及管理方法之后才开始的."笔者认为,之所以在此问题上出现不同见解,实质上是应如何认识图书馆事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自身社会职能的历史演变的问题.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同<从>书中论及的有关观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匡亚明教授及其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徐雁编者按:图书选题代表着出版社的出书方向,孕育着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一个出版社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教委和各省市“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的...  相似文献   

14.
苏州大学王英志撰著的近50万字的《袁枚评传》,作为匡亚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最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袁枚是乾嘉诗坛盟主,性灵派主将,以及古文家与小说家,大半生致力于诗文等创作。袁枚思想以孔孟与庄子为基础,又承袭晚明启蒙思想之遗风,尊孔而疑孔,入俗又超俗,旧习未尽却思想解放,是封建盛世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社总编办在做好其他本职工作的同时,将图书宣传作为工作重点,与50余家报刊建立了工作关系,建立了一支比较稳定的作者队伍.三年来,每年发表书评、书讯、书摘等宣传文章皆在三百篇以上,2000年达四百余篇,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书评.着力推出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汉译大众精品文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丛书"、"邓小平理论研究丛书"、"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丛书"、"大众文化批评丛书"、"女性新视野丛书"及<拉贝日记>、<回到马克思>、<中国诗性文化>等重点书;<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收购中国>、<知识分子>、<妖魔化与媒体轰炸>、<中国表情>等畅销书.  相似文献   

16.
管子(前723-前645)名夷吾,字仲,又名管仲.从公元前685年被拜为齐国宰相起,到公元前645年逝世,管仲在齐国当宰相40年.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职业教育家,他不仅是中国宰相制度的奠基人,而且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管仲的言论和思想主要记述在<管子>一书中.<管子>一书约17万言共76篇,经典思想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7.
在范老去世30年之后,由著名史学家戴逸担任主编的“20世纪中国著名学者传记丛书”,隆重推出了《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以下简称《评传》),该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陈其泰教授撰著,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范文澜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学界关于中国传媒发展研究在"前承"与"后续"上取得一些引人注意的成就:研究的视野显得更为开阔,减少单纯描述性的层面,更加注重理性思考;在重视单个传媒研究的同时,也强调对整体的观照.为了更加具体的把握2006年学界关于传媒发展研究的现状,我们从新闻传播类期刊中选取了12种期刊作为样本.样本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南京大学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指定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以及一些对传媒发展有较多研究的重要期刊.它们是<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当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新闻战线>、<传媒观察>、<中国广告>、<广告大观>(综合版)等.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文化中国"在美国华盛顿、纽约、洛杉矶、西雅图等几个主要城市进行了宣传活动.介绍的五本书是:<中国十年短篇小说选>、散文选<中国女子>、<沈从文和他的湘西>、<王蒙和他的新疆>、<中国珍宝>. 我们这套书在北美向一些重要的图书馆和公共单位,如纽约市公立图书馆和哈佛大学进行了捐赠,以期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文化中国"丛书在美国发行并且向一些公益机构赠送后,有很多的政府部门向我们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从书摊上买了一册<李敖评传>(董大中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出版).这也许是出自祖国大陆作者之手的第一部李敖传记.但是读了这个<李敖评传>,我觉得有一些问题值得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