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从小抓起。小学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基本训练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既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具体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重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因为创新思维决定着创新目标的实现。因此,小学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的实质在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有创见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下面就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谈几点看法。一、破“习惯”,激发创造思维习惯的思维方式,可以使人在解决问题时轻车熟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它也容易束缚人的思维,导致思维的刻板僵化。因此教师要注意摆脱传统习惯与传统束缚,打破习惯的思维定势,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1.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通常把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3.
时代呼唤教育教学改革,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为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性,它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得到培养,同时利用灵活多样的解法还可使学生在很小的年龄便开始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这样有利于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的发挥。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从创新意识抓起.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自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事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开始。创新意识是一个小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从一节课、一个问题抓起,让每一个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习惯中增强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活泼的学  相似文献   

5.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基础教育必须要从小学抓起。小学英语教育是启蒙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生是有感情的,并且他们的感情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积极,肯定的情感能够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活跃,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等几方面.对于中学生来说,要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抓起.对于一个问题所要求的适当答案,往往不与他人相同,总有新想法、新设计,表现独特,这是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这种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凤 《江西教育》2004,(10):41-41
创造性学习能够促使儿童开发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以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若忽视对5岁后儿童的创造力的培养,其创造性的表现就会急剧下降。所以说,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从幼儿抓起,而且应该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抓起。而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除了在教学中教师要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论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等几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要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抓起。对于一个问题所要求的适当答案,往往不与他人相同,总有新想法、新设计、表现得独特,就属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这种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周刊C版》2017,(12):98-99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0.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启动创造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主要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而不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发明家一样有多少创新理论和科学发明。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 ,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应从小抓起 ,从基础教育抓起。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应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 ,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启发者、参与者、诊断者 ,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这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 ,发展智力 ,更应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因此 ,在教学中 ,挖掘创新因素 ,营造和谐氛围 ,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观念创新是以人的创造活动为基础的 ,创造的本质是新、是独特、是与众不同的见解。一个人能否有所创新 ,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他有无创新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否强烈。长期以来 ,因受陈旧观念的影响 ,一提到创新 ,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相等同而抑制了许多人的创新能力。因此 ,要…  相似文献   

13.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等几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抓起。  相似文献   

14.
赵洁 《宁夏教育》2003,(12):25-25
创新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然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对象又该如何进行教育呢?下面我重点谈谈幼儿教育与创新。创新并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思维风格。这种风格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期开始进行。一种思维风格的形成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从小开始进行思维训练,鼓励幼儿勇于探索,才能使创新成为“习惯”。因此,开发脑力资源,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必须从幼儿教育抓起。幼儿期创新教育的主要内涵也就是通过对幼儿施以教育与影响,使他们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创造离不开知识,结合知识学习,在幼儿求知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一、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意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很多,如知识的教育、兴趣的激发、感情的培养等,但首要的是要打破思维定势,消除对创造力的神秘感,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提起创造力,很多人习惯于将它与发明创造等同起来,认为创造力是少数"天才"的专长,是特殊人才的表现。这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首要精神。没有创新,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就会停滞不前,进而人类前进的步伐必将受到阻滞,所以"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要从小抓起,那么科学课必将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首要阵地,老师要充分利用科学课这个平台,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  相似文献   

18.
<正>一、萌发创新意识,培养质疑习惯创新的前提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好奇心是使儿童主动积极观察、思考和求异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在新课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课文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如在阅读《赤壁之战》一课中,曹操接到黄盖的诈降信,信以为真、欣喜若狂的部分时,有学生问:"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当时如果他头脑冷  相似文献   

19.
创新素质是系统素质 ,其中 ,创新意识是前提 ,创新精神是基础 ,创新思维是关键 ,创新能力是保证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此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把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创新素质 ,作为创新教育的目标。一、打破思维定势 ,激发创新意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很多 ,如知识的教育、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培养等 ,但首要的是打破思维定势 ,消除对创造力的神秘感 ,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提起创造力 ,很多人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等同起来 ,认为创造力是少数天才人物…  相似文献   

20.
李跃红 《小学生》2012,(12):4-4
从世界的发展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新世纪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创新精神。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的教育,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应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小学教师的责任,小学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