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周刊C版》2017,(13):102-103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教育是让这个文化落实的手段。教育没有了,文化就没有了,文化没有了,灵魂也就没有了。教育者要想把民族的精神发扬光大,就要把传统文化渗透于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汉字教学中、语文文本中,从而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老子既是哲学家,也是诗人。中国历史上严格的哲学至诸子时代才确立起来。在历史上,中国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繁荣兴盛,认识先秦诸邦国文化的平行发展,对于正确把握老子乃至整个诸子哲学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春秋战国之际,老子是一位哲学上的开创者。老子原先是一位周王室的史官。史官之职为周邦天子及诸邦诸侯所设置。史官记事记言,记录当时城邦政治活动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史官乃历史上最早的写作者。武  相似文献   

3.
本质、内涵、路向:高职教育文化发展的三个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发展从深层次来讲是高职教育文化的发展。目前,高职教育文化没有形成是制约我国高职教育质量不高与特色不鲜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探讨了高职教育文化的本质诉求、高职教育文化内涵的具体形态及高职教育文化建构的路向等问题,旨在推动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发展从深层次来讲是高职教育文化的发展。目前,高职教育文化没有形成是制约我国高职教育质量不高与特色不鲜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探讨了高职教育文化的本质诉求、高职教育文化内涵的具体形态及高职教育文化建构的路向等问题,旨在推动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丛滨 《辽宁教育》2014,(3):22-23
正没有影响力就没有生命力,没有生命力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命所在,文化立校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学校现状,2006年我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口号,处处以人为本。七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命教育特色之路。一、生命教育之内涵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它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意蕴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属性。缺少文化意蕴,心理健康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活力。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忽视文化意蕴的文化迟钝现象,从而使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没有特色,实效性也较差。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敏感性,我们应该树立生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立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建构专业化的心理辅导机制、探索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文,泛称文化。人文教育就是大学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文化的传承和创造以及人才的培养构成了大学教育的目的和使命。从大学人文教育的历史以及人文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关系,不难看出大学如果没有人文教育,就没有它存在的根基。本文针对大学人文教育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策划人语]毫无疑问,“文化热”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特征。教育,塑造文化,又源于文化。教育与文化,有着异常亲密的关系。一所学校没有文化,是难以想象的;一所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又是不成熟的。今年夏初,我们曾以“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为题,在毛主席故里韶山开展了一次校长论坛。  相似文献   

9.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当我们把教育定位在只是"脱贫致富"的手段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为它没有重视"人",没有从文化特色和具体情况出发来发展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出"共生教育"理念。所谓"共生教育",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类自身的生长同它外部世界的良性发展形成一个共生互补的系统。另一个问题是在与其它民族、其它文化相处以及对待自己的文化和现代化发展这些问题中形成的文化"共生"。一个是自然"共生"、一个是文化上的"共生"。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刚才听了天淳同志的汇报,我非常高兴,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谈几个问题。一、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认识教育,关键要认识经济与教育、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充分认识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没有人就没有经济。要发展经济,根本动力、因素就是人。要什么样的人?有素质的人,有文化素质的人。人的素质决定了经济发展,有文化、没有文化,文化高、文化低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云南与全国一样要同步实现小康,如果不抓教育,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假的。所以,教育是经济的根本,离开了教育什么都不要谈。再就是教育与发…  相似文献   

11.
没有文化,就没有教育。有人感叹,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有能力没教养。文化的缺位,已经危及教育的品质。然而,在许多人眼里,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不是"人"的转变,而是"物"的改变:投入增加了,大楼起来了,教育就"OK"了。而在另一些人看来,教育的改变只需做课堂技术层面的变革,他们热衷于教学方式的改善、课型的转变,以为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拯救一切。于是,文化成了学校教育中的奢侈品,或者只是装潢门面的"口号"。  相似文献   

12.
西周祖先崇拜与君臣政治伦理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先崇拜是一种宗教现象,然而由于受时代政治思想的影响,西周祖先崇拜表现了突出的政治化倾向,具体表现是,祖先形象在从“文”到“皇”的发展过程中,其道德色彩渐趋浓烈,弘扬天命、佑辟周王,治理周邦构成了臣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基础课教学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此文就目前中职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两个"为本"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和教育"以文化为本"。"人"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人"来说是"末" "文化"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文化"来说是"末"。人和文化对教育来说是目的,而教育对人和文化来说都是应为之服务的手段而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应当包括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 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 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感召力量,它推动人们去感受生命过程。文化之所以是教育的本与根,之所以也是教育应为之服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简单地说,没有人,固然没有文化,然而反过来,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人们对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研究逐步深入,诸多学者对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试从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反作用角度阐述其创新功能。一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与实践的结晶,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文化,而作为文化载体的人如果缺少创新活动,人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思想教育功能。一直以来,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并没有发挥着巨大作用,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明显缺失,本文将主要分析传统文化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作用,从而唤起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论的文化性体现在教育理论的多样性。各类教育理论具有不同的文化意蕴,教育理论的文化性源于教育实践的文化模式依赖。教育实践中的行动模式明显地呈现惯习依赖。教育实践的逻辑既缺乏严密性也缺乏恒定性,既没有严格性也没有连贯性,不论哪种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作出的描述,一旦被解释,就会使实践逻辑变形。  相似文献   

18.
一、文化与艺术的共生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美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人是不完美的人,这样的人将无法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这种共识把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还生活在社会文化的氛围中。这期间所形成的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正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础。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都是多种民族和多种文化交流和共生的结果。文化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在其包含的诸多物种中,艺术是特殊而关键的物种,它好比水和空气。如果一片土…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社会性决定了只有制度化文化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而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没有为少数民族文化以制度形式的存在提供空间,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造成了民族文化的边缘化。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归属价值,文化的归属价值体现在增强民族认同感,为所属民族提供了有意义的选择背景,因此少数民族教育必定有义务传承自己的文化,为自己民族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提供丰富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20.
井多德 《教育文汇》2003,(6):17-17,48
教育与文化可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社会的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发生发展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是一定社会文化的表现。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无不体现该国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文化总是通过教育的传承作用,促使个体参与文化实践、实现文化创新来保存发展文化的。没有教育,文化就不可能发展。任何文化都要建立相应的教育作用机制,而教育作用机制又制约着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